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早”之美境

(2022-05-24 10:18:38)
标签:

“过早”

饮食习俗

食客盈门

“美境”


       “过早”之美境

    在汉字众多的形声字中有一个字“过”,其本义与行走有关,即经过,这个意义很常用。在汉语中许多语言与空间运动有关的词语可以引申到时间上。比如汉语的“上、下、前、后”都是这样。“过”字也如此,它也可以引申为表示时间的经过、度过,如:过年,过节。这种时空的移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这袋小麦要过筛",这是要把它用筛筛过,"这件衣服要过水",这是要把它用水漂洗;成语"过目成诵""过目不忘"中的过目,是用眼看过一遍。总之,这个“过”字是表示凭借什么来处理。“过”还表示让对象经过某种处理。如清点数目叫"过数";回想做过的事,可以叫"在脑子里过一下",或者用比喻的说法叫"过电影"。此外,帐目的转登叫"过帐";所有权转移了,因而物主更换,这叫"过户",这两个“过”字都是表示某种转移。

    在中国人的习惯中,“过”字有时所表示的意境是比较隆重而被人们所重视的,如“过年”、“过节”。而在武汉人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过早。在湖北尤其是武汉,“过早”即吃早餐。而不是“超前、提前” 的意思。武汉四大名早点,依次是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来武汉不吃这四样,可谓枉行。还有谈炎记的水饺以及面窝等都是武汉人"过早"的美味。南方也有很多地区把吃早点叫做"过早"。在湖北的武汉、黄石、荆州、宜昌、襄阳一带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人们很早就养成了户外"过早"的饮食习俗。早上,人们就要匆匆赶到集市,来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过早"在古代就有。直到今天,当地人仍然保持了这一习俗,并且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人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与居住区距离的增大,这种"过早"的习俗呈增强的趋势。湖北当地的小吃店极为发达,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过早”之美境
    武汉人的一顿早餐,用上一个“过”字,可见武汉人民对这一顿早餐的重视程度。有人说“过早”吃早餐叫过早的这一说法来自于清代的一首诗作《汉口竹子枝词》:“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吞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渗元子滚鸡汤。” 早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曾经有过记载,“过”有食、咽的意思,如“过饭下酒”,《水浒》中也有“过午”之说,意为吃中饭。所以《汉口竹子枝词》中就有了“三天过早异平常”的说法,而诗词的后两句更是直白地描述了武汉的一些特色早餐。因此有人认为“不食武汉味,妄谈有美味之妙称”。在“过早”的名义下,武汉人展示出荆扬相会、九省通衢 、江汉大都气吞山河的食量。

 

    在武汉,这一日之美在于晨,便是一个古典主义的美境。其实,在中华民族任何一个地区何尝不是都有如此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境”而使人心旷神怡呢?!

                   “过早”之美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轮回的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