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叶的梦——秋后要有春

(2013-09-08 12:00:36)
标签:

读者

艺术手法

内心空虚

意蕴

就是

                                                               ——再读鲁迅先生散文《秋夜》有感

    http://s7/mw690/5f06219etx6CuBawZBs86&690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周刊第三期题作《野草之一·秋夜》,署名鲁迅。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秋夜》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诗。作者借景抒情,寄托着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向往光明未来的愿望充满同情,对那些顽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和赞颂。同时,作品也流露出因一时看不清革命前途而产生的彷徨情绪。
http://s16/mw690/5f06219etx6CuBkgd9d0f&690
  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一意要制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睒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是枣树形象特征的核心。其次的特征是“欠伸得很舒服”,“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再次的一个特征是“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最后得特徴是“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这些特征意蕴枣树(形象)饱经沧桑,坚实挺拔,憎恶黑暗现实,顽强抗击黑暗势力的精神。他善于战斗,也注意在战斗中保护自己,他坚韧不拔,不受反动势力任何蛊惑,他不克厥敌,战则不止,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枣树就像一个历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这个形象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士的热情歌颂,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就是枣树形象所包含的意蕴。
  枣树“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既反映了鲁迅对斗争黑暗前景的曲折复杂长期性的清醒认识,也流露出他在当时尚未看清革命前途、尚未找到新的战友时的苦闷和孤独感。但他终归还是自信的预言“秋后要有春。”

       http://s15/mw690/5f06219etx6CuBxHdds0e&690

    在《秋夜》里,天空、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都各自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天空最主要的特征是“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间草木凋零,只剩下极细小的粉红花还开着。此外,它“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它“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在该文中,从上面的一些特征可以看出它对人间是不友好的,是不怀好意的。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象征,它凶恶狡黠而残忍,但又外强中干,内心空虚。这一形象传达出作者对当时北洋军阀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这就是天空形象的象征寓意。

  小粉红花的特征是小,所以在夜霜侵袭下瑟缩发抖,但她却在做着春天的梦,梦见瘦小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蜂蝶纷飞的春会到来。小粉红花是被社会黑暗势力摧残凌虐的弱小者,处境悲惨,她希求同情,她对未来抱有希望,现出微笑,作者在这一形象上寄寓了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小青虫的主要特征是顽强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内而玻璃罩而撞进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苍翠的可爱、可怜。它是热忱追求
  热忱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幼小者的象征,作者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着这些苍翠精微的英雄们”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意。

http://s3/mw690/5f06219etx6CuBC9Xc6d2&690 《秋夜》在艺术特色上主要是运用象征、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
 《秋夜》的写作特点是首先是抓住景物特征。这是象征意蕴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是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现实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为人间社会性格、精神的象征体。再次是在拟人化描写中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寄寓着作者的爱憎,有不少地方还掺进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幻觉印象。用“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做了必要的强调,使所描绘的一幅枣树和夜空的对峙图中,既写实,又融进作者主观情思与幻觉的象征写意图。这些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加上文笔的冷隽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远、诗意浓郁的特点,启发读者作无限的联想。

    秋的夜是凉的,然而,“秋后要有春”的,这是一定的!

             http://s5/mw690/5f06219etx6CuBGnzx25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