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祖工讲部里部外的故事
(2012-11-12 16:38:11)
标签:
工作思考杂谈 |
分类: 左手咖啡右手笔 |
前一段时间,部里邀请了走出部门的长兄前辈们回来给我们讲述部里部外的故事,这让我大感兴与激动,所获颇丰,受益匪浅。所谓见贤思齐,每周一下午的集体学习时间便成了我贪婪汲取养分、学习经验,然后化为自身动力的美好时光。若不是场景受限,我真愿冲上一杯咖啡,伴随着弥漫的香浓味道,在祥和的气氛中,听那些已走向领导岗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大哥大姐将过去的故事、经历的苦乐、人生的感悟,一一娓娓道来。
首先,让我体味到了老祖工们对组织部的深厚感情。这是一种及其难以割舍的感情,从语言里,从神态上都表露无疑。一是因为老组工们最青春的年华都在这里度过,都献给了组织事业;二是因为部里工作比较忙碌、辛苦,但回想起这种磨练与迅速成长,都变成了最美的回忆。因此,每每提起曾经在部里工作过,老祖工们都倍感幸福和骄傲。
然后,让我看到了组织工作在老祖工身上留下的的烙印。一是认真负责。组织工作标准高、要求严,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工作根本过不了关。老祖工们把这种精神带到了乡镇,带上了领导岗位,从而持续受益。二是务实高效。组织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在这种高压力、多任务下锻炼出来的同志,肯定是务实高效的。三是讲究工作方法。即便是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与机关工作完全不同,他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实现转变。四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富有激情,这是组工干部始终能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精神支柱。无论是讲述在部里的经历,还是部外的事例,老祖工们无不是眉飞色舞,喜形于色,除了对工作的热爱,还能是什么呢。
再次,让我感受到了部里的温暖。缺乏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是我工作上的软肋,在起草一些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文字材料时,这种掣肘尤其让我感到无所适从。我想,部里很多年轻同志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活力,有冲劲,但是缺经验、缺方法、缺指导。部领导从关心和爱护大家的角度出发,组织了拓展训练、下基层锻炼、邀请老祖工回部讲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我们实践的渠道,传授了我们工作的方法,将他人的经验化作我们的优势,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让我们迅速的成长。为了让我们能够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撑起一片天,部领导可谓用心良苦。
最后,让我对工作的有了新的思考。以前的工作仅仅是完成领导的安排部署,执行力可以,但缺乏进一步的思考,既不整体看,也不往前看,凡事少问了一个为什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进而自我反省,在工作的境界上有了新的提高。老祖工们在新岗位上都是领导职务,他们对事务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全局的把握能力更强。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科员这一层面,要以科长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科长的墙;要把自己这一关当作最后一关;要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有为才能有为”;人要有点精神和境界,在自身层次中要做最好的;吃亏是福,多干活是能力强的体现等等等等,这些谆谆教诲,我将在心中牢记,在行动上体现。
在部里工作,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有时候,在任务一件一件接踵而来的时候,在埋头于文件之中冥思苦想的时候,在加班熬夜遣词造句的时候,我们会失于对全局的把握,失于对整体的筹划,失于对人生的掌控,这会让我们诚惶诚恐却又茫然不知所措。部里组织的集体学习,以有效的学习形式,丰富的学习内容,让我们把忙碌的心安静下来,让我们把匆匆的脚步慢下来,听听前辈们的教诲,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再想想自己如何改进,从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