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外国建筑史知识点
(2012-06-03 13:09:35)
标签: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建筑学教育 |
分类: 学习 |
名词解释:(20分)
1.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2.拉丁十字巴西利卡: 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教堂形制。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3.券柱式:券柱式是罗马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一大成就。由券与柱式或券与柱式之檐部及柱子组成券柱式构图
4.伯拉孟特: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也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他力求把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建立时代的纪念碑。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在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他满怀豪情地把超过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为目标。他的另一个重要作品是梵蒂冈宫的改建
6.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7.伯鲁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伯鲁乃列斯基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等,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8.凯旋门: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
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代表性的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9. 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10.典雅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典雅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师菲利蒲?约翰逊(P.Johnson 1906~)、斯东(Edwand.D.Stone,1902~1978)、和雅马萨基(M..amasaki,1912~)。斯东设计的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于 1961年获美国AIA奖,是典雅主义代表作。
1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堂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中间部分宽而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低,称为侧廊。
12.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领域出现的两大创作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在现代风格基础上发展新形式的同时,对现代理论加以修正,甚至基本上完全否定。它的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以及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予、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等。
13.叠柱式:在古希腊的市场敞廊中,许多是两层高的敞廊,所以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式,上层用颀秀华丽的爱奥尼式。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两层柱式都是完整的,不因重叠而省略。
14.理性主义:20世纪初期,欧美建筑界扬弃古典理性主义思想,科学地探索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创作思潮。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建筑目的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试图以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2、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地引进工业技术、标准化和在环境设计的各个层次进行预制化。反对装饰,提倡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建筑外形能如实地反映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3、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视空间为建筑的实质,强调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思潮。
15.帆拱: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16.组合柱式:为了解决柱头与大体量建筑相结合的矛盾,古罗马时期在科林斯柱式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形成的柱式。
绘图并加以简释。 (28分)
a) 飞扶壁的示意图: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b) 古希腊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
1.多立克式 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2.爱奥尼式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3.科林斯式 一种是流行于古希腊的柱式。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细长比1:10-12。
c) 卢浮尔宫东立面: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作品,由勒伏(LOUIS LE Vau,1612~1670年)、勒勃亨(Charles le Brun,1619~1600年)和克·彼洛(Claude Perrault,1613~1688年)设计。东廊全长约172米,高28米。上下按照柱式比例分作三部分,底层为基座,高9.9米,中段是两层高的双柱往廊,高13.3米,最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沿水平方向将立面分为五段,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作装饰,中央部分用倚柱,上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十分明确。整个东立面成功地运用了几何图形的比例尺度,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充分体现了宫殿建筑雄伟威·慑的性格。
d) 凯旋门: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
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e) 券柱式叠加: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托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f) 雅典卫城平面:卫城是国家的象征,一般建在一个城市的边上的一个山上。雅典卫城建在城市中心的小山上(高70~80米),山坡陡峭,山顶有一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30的台地。
g) 圣彼得大教堂正面: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它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
h) 巴齐礼拜堂剖面示意图:巴齐礼拜堂位于佛罗伦萨,1420年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它的形制借鉴了拜占庭的。无论内外,都力求风格的轻快和雅洁、简练和明晰。它体积虽不大,而形象却很丰富。同时,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率全局的中心,所以仍然独立完整,且从周围建筑物中凸现出来。它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早期的文艺复兴建筑
i) 十字拱拱顶示意图:相交的两拱跨度相同,棱沟的投影呈正十字形,或者为了使拱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有必要把其一的起拱线提高,其棱沟的投影呈曲线形.
j) 希腊十字式教堂的典型平面图: 拜占庭建筑中的教堂形制。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形成等臂的十字。
k) 帆拱: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l)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这一穹顶,则把它特别加以强 调,在穹顶的底座特地砌了高12米的一段鼓座,使穹顶显得非常突出,连顶上的采光 亭在内,教堂顶部高达107米,穹顶的直径为45米,比罗马万神庙的园顶还大。这 在西欧是史无前例的。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大胆进取精神的突出体现。所以,佛罗伦萨主 教堂的穹顶被公认为是文化复兴时期这一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m) 帕提农庙立面:帕提侬神庙代表古希腊多立克式庙宇的最高成就,柱子是分段装配的,每段石鼓用两个凹面接触,芯部放梢子。帕提侬神庙的设计人为伊克底努和卡里克拉特。希腊古典文化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希腊人奉献给诸神的神庙、竞技场、广场、敞廊、依山坡而建的露天剧场等建筑相继成熟,古希腊建筑达到了和谐、完美、崇高的境界。
简答题 (30分)
1. 论述雅典卫城及其建筑艺术成就
卫城是国家的象征,一般建在一个城市的边上的一个山上。雅典卫城建在城市中心的小山上(高70~80米),山坡陡峭,山顶有一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30的台地。卫城建筑群的布局自由活泼,并且考虑到人在其中的活动流线及观赏顺序;建筑设计顺应地形,为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此外,基墙与山花、檐壁上的雕刻内容与形式及观赏路线都完美统一。卫城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130米。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2. 什么是“地方性”与“人情化”倾向?
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多无论”按挪威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舒尔茨的解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其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地获得独特的个性”。可见他们是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同反抗。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阿尔瓦?阿尔托的芬兰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卡雷住宅、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3. 简述拜占庭建筑的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4. 古希腊有哪些柱式,其建筑特点是什么?
1.多立克式 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2.爱奥尼式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3.科林斯式 一种是流行于古希腊的柱式。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细长比1:10-12。
5. 简述巴洛克建筑的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
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分界线,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的反常的幻觉效果。
6. 浪漫主义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浪漫主义又名“哥特复兴”,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是在英国,它要求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和古典主义抗衡。其代表建筑是英国国会大厦、曼切斯特市政厅
7. 《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
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饰,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
8. 洛可可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9. 简述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点?
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了25-30cm左右,材料省了,拱顶大为减轻,彻推力也小多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就细了一点。
2)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彻凌空越过彻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4角的起脚抵住它的彻推力。
3)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10. 简述古罗马的建筑特点?
1)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2)古代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大量的拱券结构,这些拱券结构的水平很高,能够使建筑物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3)古罗马的建筑师还发展了古代希腊建筑中常见的柱式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特别是创造出了柱式同券式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罗马的建筑中,有的还集中使用各种弧线组成平面、并采用拱券结构
11. 简述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历史意义?
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12. 阿尔托及其主要成就?
阿尔托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
13. 什么是“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承重的构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特点概括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和昌迪迦尔行政中心、英国的斯特林和戈文的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意大利的弗甘诺的Marchiondi学院、美国的鲁道夫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日本的丹下健三的仓敷市厅舍。
14.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什么?其手段有哪些?
“多元论”与“有机的”建筑的一个方面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们开始活跃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很盛行。其动机和“人情化”与地方性一样,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只允许千篇一律的、客观的“共性”的反抗。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要使每一房屋与每场地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情。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常把建筑设计看作为是个人的一次精彩表演。认为设计首先来自“灵感”,来自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究其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用抽象征的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主张这种倾向的人并不断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种手段上,也不与他人结成派,只是各显神通地努力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15. 简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
这一方面体现在设计布局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建筑物的内外装修上。拜占庭建筑师在长方形的罗马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扩展和分割,形成以中心大厅为核心的多厅建筑,平面图呈十字形。建筑内主厅和回廊之间以希腊式柱廊分割,各部空间似通非通,内部景物若隐若现。在建筑材料方面,拜占庭人几候不使用古代建筑经常使用的巨大石料,而以砖和小石块为主,跨度极大的穹顶则使用特制的首尾可以衔接的空心陶管,通过半球形的整体设计,将穹顶和天顶的重量均匀分布到下面的立柱之上。为解决采光问题,拜占庭建筑师在穹顶上开设系列天窗。圣索菲亚大教堂半球形的穹顶下部开了一圈小天窗,既解决了采光问题,又减轻了穹顶的重量。教堂外部装饰很少,仅用矿物颜料涂抹,而内部或用镶嵌画装饰或用圣像壁画装饰。另一种有特色的装饰反映在柱头雕刻上,拜占庭人在古希腊科林斯式叶片柱头的基础上,发展出花篮式柱头,并以动植物和基督教抽象符号深浅浮雕作装饰。总之,拜占庭建筑的精巧特点与古典建筑的质朴宏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论述题 (16分)
1. 论述论述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的草原式住宅、有机建筑理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他一生的全部实践和论著都是以有机建筑理论为指导核心 ,创作了大量的有机建筑。赖特将建筑看成是有机生命的 ,与一切有机生命相类似 ,处在连续不断地发展进程之中。
古根海姆(GuggenheimMuseu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创办于1937年。1947年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F.L.赖特设计建造,完工于1959年。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
美国纽约市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坐落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看上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
2. 论述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思想并以其代表作品举例说明之。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五个建筑学新观点(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其思想于 1926年公布于众。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人们将这个建筑时代比作为机器时代,勒·柯布西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者。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指出:"……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已经占统治地位,这说明结构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马赛公寓
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 。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通高,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
3. 论述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特点?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
“包豪斯”学派的建筑理论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
5)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
4. 论述密斯.凡.得.罗.的建筑理论及其在的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并举例说明?
少就是多”,他1928年发表的这一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创作特色。“少”是针对当时仍很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这种手法阻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多”是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丰富效果。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创造了既能分隔又可连通的“流动空间”,后来又发展成为“全面空间”。他说“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筑一个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他企图创造出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变动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
密斯·范·德·罗应用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要求施工质量严格准确,讲求建筑材料的高度精致,突出现代工业生产能够达到的新的美观效果。他主张钢框架建筑采用全玻璃的外墙以显示新型结构的特色,创造了“玻璃摩天楼”。他设计建造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显示出这种效果;包铜皮的精细骨架和大片玻璃幕墙映照出周围建筑和天空,明快而高雅。密斯的这些独创的手法,在50~60年代曾广泛流行,被称作“密斯风格”。但密斯本人有时不顾客观条件把这些手法绝对化。他为一个单身女医生设计的住宅──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是一座用八根钢柱支持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的玻璃盒子;除中心有一小块封闭空间用作厕所、浴室和机械设备间外,主人生活起居都在周围敞通的空间内,使用当然不便。他的作品见彩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