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2011-12-22 13:33:55)
标签:

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

可持续

节能

环保

教育

分类: 学习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生态建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是的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的先导。

    西方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比中国要早。在1990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个绿色建筑标准。之后,美国、香港、台湾、加拿大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标准。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内涵: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建筑概念。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建筑发展过程中,高能耗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现代化的建设中能源的消耗相当巨大,同时产生的污染物和建筑垃圾也是相当的巨大。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大潮下,中国建筑却始终保持着高消耗、高污染的态势,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年。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不可能将大面积的耕地转变为建筑用地,而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全球温室效应的产生不得不使新的建筑发展另谋出路。

    2004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进入了全面的发展阶段。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07年以后,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及评价管理办法也逐步推出,完善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追溯我国绿色建筑的历史,其实也远远的不止这么几年。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就有迹可循。崇尚自然,注意“天时、地利、人和”协调统一的内在规律,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规律,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传统节能观念。《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而在传统建筑中,恰恰将这一点很好的反应——福建的土楼、陕北的窑洞、华北的四合院、川西的吊脚楼以及皖南的民居都用最原始的方式做到了节能,最为直观的就是将“冬暖夏凉”这四个字印在了人们的心里。

 

 

    从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阶段上来说,学界将它形象的分为三个阶段:浅绿阶段、深绿阶段、泛绿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浅绿阶段(2004-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将绿色建筑作为试点在沿海地区逐步推广。由于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和成本的要求较大,东西地区之间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到2008年底,国内完成10个绿标项目,23LEED项目。http://s4/middle/5f057b3fgb4a7a999be53&690

1 重庆建筑节能示范中心

    在“深绿阶段(2008-2010年)”间,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设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的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相关人员开始注重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引入传统的建筑节能理念,如重庆节能示范中心,结合重庆地区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典范,充分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二、部分绿色建筑是将旧厂房改建为绿色办公建筑。通过利用既有建筑,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改造,展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理念升级,成为地区节能的示范项目;三、在普通建筑中构建生态建筑体系。如世 博沪上生态家项目,通过整合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传统元素,针对江南气候特征,结合上海气候,打造高密度城市住宅生态示范。四、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识少。截至20112月,全国攻击140个绿色建筑(含公示),期中129个为设计标识,11个为全过

http://s8/middle/5f057b3fgb4a7a9a8ef17&690

 

2 设计标识与运营标识统计图

程运营标识。五、技术体系相似度高、被动技术少;六、绿色建筑的成本不断降低,在深绿阶段,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技术体系应用的不断成熟,建造绿色建筑增量呈下降趋势,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设备的价格逐步下降,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始广泛强制使用。七、绿色建筑种类不断增多。从住宅逐步拓展至医院、办公、商业等类型。

    在泛绿阶段,绿色建筑从单体逐步向城市发展,开始将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社会普遍接受绿色建筑理念。在这一阶段,绿色标准将不断的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也将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在房地产行业将全面实行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绿色建筑最迅猛发展的一年,在我看来,中国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住房将是绿色建筑使用的主要对象。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国家明确要求建造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上不同房地产开发商每年新推出的楼盘,都需要符合节能环保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讲,住房对于技术手段的要求比大型公共建筑更低一些。在技术手段逐步成熟的今天,住宅中使用节能建筑将变得更加的普遍。太阳能供热、供电系统可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第二、地区优势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在我国各个地区,生活习惯和自然条件、气候等因素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环境的借用范式,实现其形式上的再造,节能的新模式。在结合各个地区的优势,可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青藏高原上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在开发使用太阳能光电板之后,可在满足本地区使用的前提下,将多余的电能并网输送到其他省市。

第三、绿色建筑将成为基本要求。目前很多城区对其新建的建筑提出了绿色的要求,如: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天津中新生态城、上海虹桥商务港区等地区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必需是绿色建筑;上海南桥新城将绿色建筑纳入土地出让文件,将绿色方案作为标书评比内容;安徽合肥也将绿色建筑纳入土地出让文件。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四、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研究逐步开展超高层因其建筑高度带来了很多质的变化,例如:在成本方面,由于对抗风、抗震的要求变化,带来成本大量增加,比高层高出1525%。在实用率方面,公摊面积较多,消防楼梯增加,每50m需设置避难层,实用率多在70%左右。在室内环境方面,因不能开窗,通透性降低,空调系统常年工作,能耗高。因此,需要针对超高层建筑开展专门研究,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绿色建筑适用技术。

 

总结

当前绿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全球各地,可再生能源与绿色部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不仅数量显著增长,而且绿色意识与观念正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良好预期正逐年上升。

目前欧洲的绿色建筑市场处于全球的最高水平,绿色建筑增长最快的区域将在亚洲,调查显示,亚洲区域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业将从目前的26%增至73%56%的企业预期为了绿色建筑将带来良好的销售和利润增长。在未来,太阳能、风能、地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将大幅度提升。

全球建筑市场正在经历向绿色建筑的广泛转变,绿色建筑在未来将逐步成为全球市场的主流。

                                           

 

                                                 刘安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