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76
  • 关注人气:3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界境界  <原创>

(2010-01-05 18:36:43)
标签:

眼界

境界

观察角度

焦距

思辩磨砺

分类: 特色双档

通常讲,人的认识水平和年龄是同步增长的,特别是童年和少年时期最为明显,但到了大学或走上社会以后,这方面就不一定成正比了,而是与涉猎的人文地理和接触事物多少有关,也就是说,知识积累和视野开阔是眼界和境界的基本要素,我们今天就以此为题,粗浅谈谈其中的关系,欢迎朋友们参与。

先说眼界,表面看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大小也没有什么标准可言,实际它是处处存在的,比如有的人活动半径比较大,对风土人情和各类信息都知道一点,腹中积淀一多,其眼界就比长期局限一隅的朋友要大,这方面例子很多,象农村青年参军,外出打工生活,出国学习交流,工作岗位变动等等,都是丰富个人阅历的过程,如果能够留心观察,善于学习,并用客观的眼光分析比较,肯定收获很大,我国有句古语,叫“树挪死,人挪活”,意思是人的价值属性在于运动,活动范围决定认知的宽度,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当然,现在网络世界非常发达,这里的知识包罗万象,并且与时代同步,所以,不一定真的要去跑多少路,过去讲:“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今已有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剩下的,就是勤奋程度和方法把握了;

眼界还有个层次问题,有句话叫“站的高,看的远”,是说观察角度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现实中,比较多见的是岗位职能之间的关系,比如面对同一项任务,大家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各种说法不少,而且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往往弄的相持不下,这样的场景可谓屡见不鲜,如果要找原因,就是视角不同罢了,一般具体操作者大多观点现实,对处理眼下工作最直接管用,应该讲,这样的情况是符合角色位置的;而组织者就不能这样考虑问题,其出发点主要是体现在整体圆满程度上,重点突出照顾和协调各方,因此更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每个节点横向平台,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后遗症进行排摸和预想好弥补办法,虽然两者都是目标同向的积极姿态,由于出发点不一样,就会出现碰撞现象,所以,真要把此类联席会议开好还是很有学问的,有关这方面内容涉及心理目标和局限幅度,还有能力评估和时效性控制等等因素,我们今天不作具体展开,拟放在以后的茶座里专门说说。

再看境界,仅从字面理解就是境遇的状况,但基本是指对待事物的态度,一般出现在精神和意识领域相对多一些,比如某人做了件好事,我们会表扬其思想境界高;谈生意互相让半步,也是一种合作姿态上的宽容境界,里面包含了取舍智慧,长远看并不吃亏;再比如,前一阵红歌会赛事,“宝全大叔”不为名利主动让贤的举动感染了全国那么多观众,就是精神境界的完美体现;回看现实一块,许多东西同样离不开观念的主导,有句时尚话叫“眼界决定境界”,说明境界和人的思维眼光大有关系,一般讲,许多创新手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境遇,比如,有的企业产供销出现问题,内部资金链发生困难,或者外部市场疲软造成整体目标值的难以实现,就必须有所应对,当然,其中原因肯定还有很多,包括内部管理和一些人为因素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诊断和调研方案是少不了的,此时一揽子统筹非常关键,反观那种忙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项思路,就是缺乏系统联系的肤浅表现,忙乎一阵,估计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实际这就属于认识境界的思维局限。

人的境界也是修养的反映,其价值大多体现在公共认同方面,比如做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平静谦和,诚信豁达等等,从行动上看,也是以大局为重,照顾各方,甚至不惜自己吃亏,坚持有利于公益的事业等等,比如前些年独步罗布泊的余纯顺,虽然最后牺牲在那里,但这个壮举确实为以后的考察提供了一定数据,也是一次人类向生存极限挑战的具体实践,余纯顺是个普通人,也是个英雄,其朴实憨厚的语言和行动蕴涵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再比如成龙,最近在“艺术人生”中说起他的成长道路和爱国激情,场面非常感人,如今为23个捐助小学的孩子们到处奔走,连早年就居住国外的儿子也深受其影响,把户口落回中国,这种境界大家都看的懂,说到动情处,台上台下泪水一片,实属真情流露;这方面例子很多,其实平和的心态也可以算是一种睿智境界,宁静致远就象拉长了人生焦距,只有模糊眼前才能拓宽和看清远处,郑板桥在书写“难得糊涂”时,实际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体现了一种淡泊明智笑看红尘的超然洒脱。

眼界和境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不妨用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进行形象比喻,就拿一二三四来说:其中一是点,属于初级状态,只是对眼下情况就事论事处理,其观察和认识境界也很有限;二点连线,就要考虑彼此照应,反映了内在的定向联系,其境界已经超出了自我范围;三点成面,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平衡,必须重视区域平台的同步效应,这就需要用规范来制约,其境界上升为制度化的执行形式;四点是立体空间,讲究多元比较和透视分析,包括层次清晰结构完备等等,其境界体现在宏观联系的大局意识;这当中的道理与美术绘画理论相通,我们看许多艺术家好象都有一种从容淡然的气质,说不定还真与长期的职业悟性有关。

因此,眼界和境界说到底就是认知和涵养的集中体现;而提高认识水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短时就能上台阶的事,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辩磨砺,同时注重内外兼修,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