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人为本  <原创>

(2009-12-16 18:06:32)
标签:

新名词

物质追求

环境文化

人力资源

要素

管理

分类: 茶座漫谈

最近听了个讲座,是说管理方面的事情,主讲人是一位国有大型企业的副董事长,理论和实践功底都非常深厚,所说的内容很多,包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并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事例,引用许多翔实数据,极具说服力,其中联系实际阐述了管理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很受启发,今天借茶座聊天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

简单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基本观念和内心需求出发,其管理目标在于激发潜在的人力资源要素,为一个团队集体增加动力分值,达到层面上的同步提高;其实“以人为本”并不算什么新名词,过去似乎说的也不少,但真正能重视并系统去做好的并不多,一般都停留在口头或标语的宣传上,最多也就是局部搞些象征性的活动,表面热闹一下而已;因此没有实质性的跟进内容,更别说深入细致的去研究个中属性和因果关系了;实际上,任何一个新名词的出台都有它的基本概念,大体意思好象都能说上两句,而在进一步分解上走势并不相同,“以人为本”也一样,由于理论上的有纲无目,主题虽然很明确,但由此派生的含义好象特别宽泛,感觉处处搭界, 却又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现成的章法可依,或者说理论指导不足,各种与其沾边的单项制度就会五花八门,实践操作肯定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由于这类软件优化方面的管理并没有专门标准,剩下的, 就只能是创新手段上的比拼了,换句话说,谁在这部分肯下功夫谁就获得领先的认知,然后以相对成功的经验为基础,再回头总结改良先前的方法,如此不断循环成熟,培育出独特的本土化成果,其过程大致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应该讲,这个积累和完善的过程非常艰难,敢于探索者确实值得敬佩;而后进团队一旦发现此中的好处,往往会采取一些学习借鉴的举动,但基础观念和环境文化等习俗因素不尽相同,生搬硬套的结果常常是水土不服而不了了之;或者硬来个“东施效颦”,弄成啼笑皆非的四不象也有可能;更有甚者,为了有所表现,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做细枝末节的表面文章,其现象,纯粹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尴尬模仿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内涵,“以人为本”是人性化管理的意思,但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就是个值得探讨的事了,都知道人有许多需要,比如物质追求,精神激励,才华施展,价值体现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人的七情六欲涉及面非常广,如果要据此设计一套整体的规划,理论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应该考虑进去才行,从而形成完整参数的配套备忘;当然,在应用的时候只是有所侧重选择罢了,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来说,主要还是全体成员积极性发挥值的体现,有句大白话叫“要我干还是我要干”,实际就是主动和被动的状况,也是这个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所在。通常讲,物质和精神是不能脱节的,单腿走路肯定无法持久,经济杠杆确实有神奇的妙处,但也有分寸把握的问题,如果拿捏的不好,副作用还是很大的;同样,光靠空头激励和精神支撑也是明显不行的,人的主观热情毕竟有限,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形式配合,时间一长就会懈怠,甚至走向反面;因此,不懂心理的分配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加油;反之,没有实在的物质保证,精神大戏也唱不完美。再看潜能部分,一般讲,人的学识经历和能力各不相同,把人放在合适位置就显的特别重要,比如专业对口和性格特长等等,用人到位比什么都经济划算,所谓“人尽其才”就是“管理出效益”的一个主要方面,管理者最重要的水平就是要懂得识人用人,学会客观考量,知人善任是一块非常大的隐性生产力。比如韩愈的《说马》就阐述的很经典,意思是把千里马放在一般马群里,表面看连平常马都不如,只有在广袤大地才能体现驰骋纵横的英雄本色,所以慧眼识马就显的难能可贵,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伯乐的胸怀和本领,“以人为本”才不是一句空话。

管理讲究“未管先理”,这在我前面的《刍议管理》中也简单说过一些,普通讲,一个管理项目出台前,首先要经过细致的排摸梳理,弄清楚主客体的基本情况,尽可能把现实部分做的周密具体,同时也要考虑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一并设想好对策和框架预案,然后才能着手制定试行计划,并组织力量抓好环节落实;也就是说,管理的思路是建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的结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严密程度和时间考验,如果朝三暮四不断修改,就说明前期的工作质量有问题,或者说制定者的眼光覆盖面不够,而管理工作是企业赖以长期生存的根本,内容涉及日常方方面面,每个游戏规则本身都体现企业的权威和信誉,倘若制度不完善或老是出纰漏,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回到“以人为本”话题,对于人的管理不同于一般事物,这是最基本又是难度最大的一块,它的投入产出比是无法估量的,聪明的管理者会在这里面大做文章,说的实惠一点,管好了人就等于摆平了一切,比如业务是人干的,岗位是人把关的,纪律是人执行的,只要条线清楚,职责分明,环境就不会乱七八糟,至于推委扯皮之类的老大难问题也不可能有生存余地,如此内功练好了,效率一上去,效益就不至于处在低靡状态;再从管理费用上看,许多开支也会随着规范运作而相应的控制节省,钱都花在刀刃上,力也用在明处,人的思维定势逐渐转换成同步意志,价值观念趋向健康明朗;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其运行轨迹不是短时间可以整合成功的,这当中需要艰难的过程磨合,对于老企业来说,还有破旧立新的阵痛,困难阻力肯定不少,因此需要睿智的远见卓识和坚强的集体意志才行,干好了,相当于一部机器重新维修加油,局部零件都处在完好高效状态,行业同比优势就会长出许多,凤凰落巢市场青睐都将在情理之中了。

“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是把人往束手束脚方面驱赶,而是一种团队共进的提升理念,其营造的氛围属于更高层面的人性释放,包括提供合适的施展舞台,倡导积极的人生追求,同时能够让人自觉的向行为陋习挑战,帮助打造阳光正气的个人形象等等,如此达到团体认识上的不断完善和超越,逐步迈向区域文化进步的新境界。

其实一个企业如此,全社会也一样,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有序的管理,更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只有达到普遍上的共识,大家一起来维护和遵守公共道德次序,和谐文明就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我们用讲座中的一句话结束本次聊天:“管理的核心是全员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