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边疆,屯垦戍边,这伟大的壮举竟让我和他有缘千里黑土地! 我由衷感激那片黝黑的土地,它孕育了我的爱情,它成就了我美好的姻缘。我要借此机会祭奠他,上海知青原四十七团七连战士:铮铮铁骨,锵锵硬汉──戚建绪.
1968年我从天津出发去黑龙江军垦农场. 没有高昂的热情,也没有缠绵的眼泪,仅求清白、自立,在广阔的天地开始默默无闻的小草生活。十七岁的我,在那个年代,出身虽"黑",但我心地纯真,内心崇拜英雄,眼中也仰慕强者。他就是在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块场院渐渐地不断地跃入我眼帘的好汉。
在他的性格里没有虚伪,也没有功利 ;藏奸耍滑,阿谀奉承更与他无缘。他没有入团、入党、也没有当官,做标兵。可就是他那正直善良,质朴纯真,任劳任怨,乐观幽默永远让我感动……。
回忆的情景就在我脑海中浮现: 平时铲地到地头他总会一刻不停,折转身帮助后面的战友,麦收运粮的车还没到场院他已经争先扛包等候装车。这些看似简单,但在那体力透支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歇一下,慢一步,可他没有。抗旱灌溉玉米苗,他在水泡子前一桶桶提水装在油罐里,他的腰一弯一直,他的手瓢水灌水,这个动作连续两三天,反复做了几千次!最后一天的晚上他在我面前手扶着伤痛的腰,脸上仍挂着自豪与艰难的微笑向我计算他的油罐一天拉了几趟,一罐多少体积好装多少立升水,合多少桶,等等。他经常连续拾禾、翻地,两三天在地里不回来,却尽量把回来休息、吃饭的机会让给别人。
他总是主动请缨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去。他去双山装过车皮,去河南救过水灾,去兴安岭扑灭山火、伐过木。他伐木时争着打前站,天不亮就背着150多斤重的帐篷磕磕绊绊地在冰雪树林里行进几十里,累了只能驮着帐篷靠在树上喘口气,因为一旦把帐篷放下了就没人帮你再背起。傍晚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有部分人可以进到搭好的帐篷里生火,做饭。而他却坚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室外, 用冻得生疼的双手继续抡锤打钎,安扎帐篷。那真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每每回来后我们听他讲所见所闻时,未曾听到他道艰辛,却总是提到的: 女生在打火现场累的如何,困的怎样;在河南看到的灾情如何令人痛心,当地的老百姓如何穷苦;还不时会为没有师傅起得早而惭愧。每当问及他自己伐木累不累?救灾苦不苦?他总是拍打着自己宽厚的胸膛:我身体棒着呢,比其他人强多了, 这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他这种吃苦耐劳,从不诉苦,永不言败,就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他在连队受过许多次伤,记得一次麦收时,正值连绵阴雨,机车不能正常拾禾。我们几个女生用木叉、铁叉将堆集在地头的麦子往康拜因的大嘴里送,他在开机器,也不知是看到我们速度慢?还是心疼我们女生累?(当时我们还没有恋爱)只见他跳下机器,抢过一个女生的四齿铁叉,纵身一跃朝着山一样的麦堆插去,并重重地压下,再挺身奋力地举起,然后把手中一叉麦子甩进机器的大嘴里。就这样一大叉一大叉,一会儿麦堆山就削去一半。突然他扔下铁叉,转身一声不响地跛着朝连队走去。回来后我们听说,是他用力猛使铁叉把胶鞋的底都穿透,把脚弄伤了,可见他干活时毫不惜力、他又能忍多大的痛而不声张。另有一次他在麦场扛着重重的一袋麦子,脚踩在麦粒上一滑,跪倒在水泥麦场上,麻袋的重量加上滑倒时的冲击,麦粒卡进他的膝关节里,疼痛的程度可想而知,最后他被车子载着一路颠簸,到团部医院(有28里路程)取出那麦粒。还有一次,从团部回来的路上,他骑自行车经过八连的大岗时翻跌下来,后背挫伤流出淋巴液,他都能不声不响坚强忍受。再有次事故是小型油罐突然滑落砸伤了他的腰……我每当从同事那里了解到这些,总想,他又不是铁打的,怎会这么刚强?后来我们在一起了,才知道他就是这样,发烧40度,哪怕他拉痢疾趴着起不了炕,也会做鬼脸逗你笑。就是以后他在国外遇到难事,自己上火半边脸都肿得变了形,也没和我提半个字,他就是生怕家人担心,凡事一个人扛。他的这种坚韧刚毅,顽强的男子汉的本质真让我佩服得心痛!
他乐于助人是公认的,那时,当然多是用他一身的力气帮人,连队多少老职工,知青家,休息天打烧柴,他都去帮过忙。就是现在,我们七连的黄小铃每每提起建绪帮李振国打柴的事还感动不已,当时为了在这一天多打些柴禾,硬是累到最后跪在雪地里打柴,就这样也不舍得收工。平日里,朋友搬家,邻居搬个电器,他只要听到动静就立即冲下去帮忙。乘车时他还机灵地救过人,那是一次在团部到连队的途中,大家分坐在拖车车厢边上。在颠簸行驶中,他突然瞪大双眼,只见旁边有一条腿竖起着,本能的反应就是一把摁住这条腿,这才发现身边一位女生已经大头朝下悬在车厢外,只有一条腿挂在里面,头下就是滚滚的车轮,他立即伸手将人提起。多年后当他和这位女生调侃曾救她一命时,我想到的是:幸亏他有这么强壮的体魄,敏捷的身手,神勇的力量!这也是让我感到最安全的!(当然最后,他毫无防人之心,自己丧失了性命)。
他在连队打过铁,开过康拜因,当过通讯员,做过老师,还是当时连队体育活动的爱好者。他们自己做了吊环,竖起了双杠、篮球架,平整了排球场地。他也是当时连队热心的宣传骨干,出墙板报、画宣传画,搞图书室。他热情开朗,也常给我们讲笑话和看过的书。记得冬天在麦场打夜班选种,他会象小说连播似的,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基度山伯爵>。他给当时连队匮乏的文化生活带来无限活力。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仍能自律不沾烟酒、积极锻炼、热衷画画。他在我眼中是聪明好学,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具有坚韧毅力和充沛活力的青年。他的行为一天天的吸引着我,他的形象一步步地走进我的心里……。
当然他不是完人,也会顺手牵走路边老乡的大鹅,和我们一起悄悄煮来吃。他生性嫉恶如仇,会为抱打不平,一时义愤,而大打出手。(知青中优秀人士比比皆是,我们连队的陈又友、林肇琪等等)但,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的山,我的天,我选定了他!!!
知青时的谈恋爱,没有今天那么大胆直接,仅在心中期盼天明能与他隔窗相望,彼此在洗漱时会心一笑:早上好。傍晚收工后,我就快乐地听候他驾驶的农用机车"东方红"的轰鸣声, 那意味着他即刻就要回来了!指望着我俩食堂如期而遇,在盆碗相撞时:问个安。那避人耳目的短暂相聚更是我们无比期待的。可那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年代,76年我被招工去了省地质队,期间我们除了饱受两地牵肠挂肚的思念,还要不断地接受客观变化带来的考验,我离开兵团他想不"拖累"我。我却决心,哪怕和家庭闹翻重回连队,也要追随我的所爱!我在地质队时他总担心我的胃病,除了每周雷打不动的鸿雁传书,还利用回沪探亲给我捎来炼乳,罐头,还有他和兄妹们自制的鱼松:他们将买来的十几斤带鱼,洗净蒸熟,剔除鱼骨,然后轮流炒了十几小时制成的。在这丝丝美味鱼松中饱含了他的侠骨柔情!79年他返城回沪工作,世俗的,善意的建议也不少,同样他对我不离不弃,就在那年我们结婚了。朋友戏称我们的爱情轰轰烈烈,我自己也被这曲折的过程感动。那时的爱情是那么单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将物质的、条件的放开点,两情相悦最重要。
87年我回沪结束两地相思,我们真正开始了一家三口的快乐生活。我上班比较远,他包揽了买菜烧饭的所有家务。夏天有一次我回到家,发现他和女儿圆媛不在,却见桌上留一纸条"老于头:饭已烧好,我和圆头去给爸妈送兔肉。洗澡水烧好,一会儿回来。老戚头"。聊聊数字,饱含温情和责任(我至今珍藏)。有次雨天我从班车下来,看到他执伞等候着(全车还另有一女孩有此待遇,等候的是她热恋中的男友)。真的,那一刻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躲在伞下亲吻他,我的好老公。女儿更是由他带进带出,上学、游泳,等等。我喜欢在厨房陪他做事,他会边烧饭,边大声歌唱,女儿在中间跑来钻去,欢歌笑语令人陶醉。
他孝敬父母,呵护妻女,也热心真诚地牵记朋友。他生性豪爽耿直,所以每到一处都会结交很多朋友,他厂里的女同事会带我们女儿洗澡,吃饭,男同事会帮我们家刷墙铺地。同样他会把我家最好的地毯送给住水门汀地的朋友。我的小学密友爱吃什么,他比我记得还清。他时不时喜欢请小学的、工厂的、兵团的、我的朋友到家来包饺子,聚会。我家当时并不富裕,他用有限的金钱创造了无限的快乐。到后来我的朋友都成了他的朋友。晚上我们会一起回想当年、念叨师傅、思念战友。
他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回城后他完成了华师大自学考,学习英语,推拿, 厨师,后又积极的学西班牙语。就不提他在连队,长跑、吊环、双杠、杠铃是怎么锻炼的。回沪后,在工厂早上跳绳、把门框当单杠做引体向上。每周还安排好时间,去拳击一两次。在家烧饭的空档还要用自制的25公斤重的大哑铃做几组肌肉训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令我崇拜,也将激励我和孩子一生!
他是一台上足发条的钟,为他人永不停摆!直至最后……。
他自认为:为了让我过上好日子(其实对我来讲,最好的日子就是和他在一起),为了让女儿到国外读书,为了更好的孝敬父母,为了帮助当时效益不好的弟妹,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黑龙江几个月领不到工资的好友,他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在90年代初,没有领袖的号召,没有革命的精神鼓舞,只是他一个男人的使命感,驱使他又一次告别我们,远涉重洋开始更加孤苦的洋插队……99年他身遭不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是父母的孝顺儿子,我挚爱的丈夫,女儿慈祥的爸爸。所有认识他的亲戚,同学,战友,朋友,对他一致的评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这不是人穷其一生的最终追求吗?能得此赞誉,戚建绪不枉此生!
在接下来的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每每在梦中重回军垦农场,在连队的零件库、在团部食堂、在师部的礼堂、在车上、在宿舍……无休止地追寻他。是他?是我? 魂系黑土地?是!那里记录了我们生命最绚烂的华章,那是我们爱情的发源地,那是我们一生不惧艰难的力量所在!我和他曾许下心愿:闲暇要回去看看……。
为此,2002年我重回黑土地,感觉仍然和他在一起。"我们"沿途看望了东北的黑兄黑妹,到团部拜望了他尊敬的师傅徐盛荣,回连队看望了所在的老职工。我足踏着我们共同走过的土地,亲吻着我们洒过汗水的泥土,抚摸着我们共同栽种的树木,从而寻找我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所留下的印记…… 四十年前这片黝黑的土地把素不相识的我们连在一起,至此一段段美好又艰辛的往事最终化成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我用心默默地祈福:我永远的爱人,安息吧!你的血脉在你至亲至爱的人身上鲜活流动着,你的精气神在你的亲人朋友中传承延续着。你的亲朋好友与我同在。今天多美好!
我永远的爱人,我怀念他,怀念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怀念我们相识相知的地方,怀念他作为我们这一代知青的代表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怀念之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感激那段特殊岁月所赋予我们的人生经历,感激那方曾经孕育我们纯洁爱情的黑土地,感激我曾拥有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和愿永世相随的爱人!!!
我自己也是是一个知青,喜欢看关于知青的书,知青的电影,电视,听知青的故事。转过来,随时看看,岁月峥嵘,不要忘记那一段历史。。。。。。
宝宝含着眼泪听完了妈妈讲的知青故事,依偎在妈妈怀里,对妈妈说‘我真的很羡慕知青的日子,也很佩服知青,可惜,我没有赶上,好遗憾啊!’就是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才锻炼出向妈妈一样能够吃苦耐劳,有毅力,有志气的有志之士。妈妈,我一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疾病。妈妈,您放心吧!妈妈疼爱的摸着宝宝的脸,鼓励着孩子,好宝宝,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