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发白帝城》的解读

(2012-06-07 09:18:47)
标签:

杂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主要是写景来表达心情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因为参与永王的幕府受牵连,论罪该斩,郭子仪解官为他渎罪,免死流放夜郎,路途中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解读全诗:清晨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船行了一日的时间,远在千里江陵就到了眼前。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轻舟可以体会到诗人明朗、轻快、喜悦的心情。
    全诗写得明快生动,气势奔放,充满了积极进去的乐观主义精神。
    诗题一作《下江陵》,关于写作时间问题,也有人认为是作者25岁出蜀漫游时写的。笔者潜意识的观点,认为是作者25岁出蜀漫游时写的,而时隔34年后,李白白帝城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一定会想起此诗,或站在船头再次朗诵《下江陵》。
  从白帝城到江陵大约1200里,李白坐船只行了一日的时间,一日按24小时的话,船的速度是每小时50里。我想李白所说一日是指一白天,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江陵,时速百里,可以想象船顺水而下如梭飞翔。
    北魏郦道远应该到过长江的这里吧,所以他在《水经注·江水》中有精彩的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再请看当代诗人舒婷在长江船上留下的柔情诗篇,《神女峰》中有这样的抒情:“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而去,谁/还站在船尾/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或许龚大姐(舒婷,原名龚佩瑜)坐的船也是在长江的这一段吧。
  我没有去过那里,无法感受身临其境的思想感情。但是我有两个问题要说,其一是当代诗人没有听到两岸的猿声,这是生态不平衡的原因。其二是近年长江洪水泛滥,是由于上个世纪森林乱砍乱伐的原因。如果我去的时候,究竟还有多少景色可以写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