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顾问,最靠谱的参考意见来自往届学生,尤其是中等生

(2017-01-09 18:02:12)
标签:

杂谈

还记得前几年,广州华南师大附中的一个学生妈妈在找顾问时与我聊过一次。


几个星期后,她联系我时说,“哎呀,你肯定已经忘记我是谁了……”我说:“我没忘记啊,我还记得你孩子还挺优秀的。”


她就说:“别的机构都在不停地打电话催我,并说要给我们一些奖学金等等,但你一次都没有打电话。”我当时回答说:“我没有必要来催你们做任何决定,因为我觉得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自己去消化。”


最终,我帮助这位学生进了哈佛。


1.过早找顾问,最后发现也没得到什么服务

这几年在国内,大家默认选择是找顾问,尤其一些低龄的孩子,从9、10年级开始,家长们就开始焦虑,觉得要帮孩子找个顾问,不然会耽误孩子时间。越来越少的人考虑DIY。


但我个人认为DIY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大家稍微早一点开始做准备,学生和家长做比较多的研究,孩子写作能力较强一些,比较了解美国文化,这样的话找一位顾问未必是你唯一的选择。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找顾问,我觉得这个也要看孩子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等等。


有的家长急于要早一点定下来,但是定了之后又发现,好像也没有得到什么服务。

http://ww2/large/5f01cf5fgw1fbkioaduolj20gt0aft8w.jpg

2.我反感的是,很多顾问会通过规划先把学生锁定

规划和申请区别在哪里?


规划和申请是两种服务,规划更多的是帮你定一个策略申请更多是,策略加上面试、文书等方面帮助和支持


我觉得每个家庭要自己考虑自己的需求,不要人云亦云。


打个比方,我要学习打网球,可能我会去优酷看一些视频,可能我会去找一个教练,也可能我会去李娜开的北京网球中心学习。每个孩子需要的服务是不同的。


这几年好多机构都开始推各类规划服务,它希望你在九、十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和他们签约。我比较反感的是,很多顾问会通过规划先把学生锁定。


机构的常用把戏

机构会说:“我可以免掉你的规划服务费用。我们签一个三年的服务合同,免掉前面两年的服务费,但是你还要补一个6位数的费用。


我觉得如果机构有信心的话,如果他的规划服务确实有价值,就没有必要把你锁定,可以一年一年签,这样你更能够约束你的顾问,你更能够了解他的服务到底有没有价值。


如果你直接和他锁定两三年,一年之后发现,好像帮助不是很大,你就会后悔,到时候终止合同等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他们会找各种方式来拒绝退款。


所以,我不鼓励大家签一个很长期的协议。


http://ww1/large/5f01cf5fgw1fbkipytqapj20rs0ijgn4.jpg

虽然棒呆也有自己的规划服务,但是我每次都鼓励学生家长,要考虑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个规划服务,你真的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提供。


美高孩子不太需要规划服务


同时,我不觉得每个家庭都需要规划服务,尤其是一些美高的孩子。美高学生家长觉得孩子离自己那么远,希望有顾问可以来follow一下。但美高的孩子时间真的是很有限,他们在学校整天要写很多论文,要做很多活动。可规划的空间有限。


国内的孩子的话,顾问可以给到一些建议,但最终的落实和对申请的帮助很难评估,或者说,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对规划服务非常满意的家长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对规划服务非常满意的家长。很多规划服务会给孩子推荐一本书,或者随便布置一点东西给孩子做,但是孩子到时候还是忙着准备SAT、托福,忙着准备学校的作业,最终很多东西也都没有做。


大家可能知道,我的方式是每年只会亲自带一些11年级的学生。今年也是一样,大家应该也有看到我的早申请录取结果还是不错的,“哈耶普斯”都有孩子被录取。很多优秀孩子的能力不是靠规划出来的。


3.了解顾问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往届中等生

大家周围肯定也有一些留学的朋友,在做决定之前,多跟那些朋友交流,尤其是那些孩子比你的孩子大几届的,当时他们选择某个服务得到了什么,有什么帮助。


最靠谱最值得参考的信息就来自往届学生


如果想了解顾问的工作态度怎么样,不能只是看他当时和你聊的时候的态度。因为有些顾问他第一次跟你交流的时候他会记很多东西,他一直会给你特别多的关注,让你感觉他很负责,这不是说他在真的准备申请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态度。


大家要和往年的学生交流,某一个顾问他在今年和去年的操作不可能差得很远。


当你和往年学生交流时,我不鼓励大家只和进了名校的学生来交流,因为进了比较好的学校的学生可能也不好意思来批评他的顾问,大家最好问一些中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不是最受重视的,同时他们可能会有最具代表性的用户体验。


http://ww2/large/5f01cf5fgw1fbkirqbccfj20sg0l2gnd.jpg

做销售的和最终提供服务的未必是同一个人


在售前的过程,一个顾问或者一个负责人对你特别好,这个未必说明这个服务到时候会特别好。


跟我接触的学生家长都知道,我不是一个特别nice的人。


遇见完毕回家后可能会觉得好像没有安全感,尤其如果你的目标特别高,那么我甚至会很坦诚地和你说情况到底如何严峻。


我知道有些家长见了我之后会觉得,这个人态度为什么没有像别人那么好,他是不是在暗示我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孩子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等等,实际上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我想什么我就说什么。


还记得前几年,广州华南师大附中的一个学生妈妈在找顾问时与我聊过一次。


几个星期后,她联系我时说,“哎呀,你肯定已经忘记我是谁了……”我说:“我没忘记啊,我还记得你孩子还挺优秀的。”


她就说:“别的机构都在不停地打电话催我,并说要给我们一些奖学金等等,但你一次都没有打电话。”我当时回答说:“我没有必要来催你们做任何决定,因为我觉得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自己去消化。”


最终,我帮助这位学生进了哈佛。

http://ww2/large/5f01cf5fgw1fbkit0kr5uj20sg0iywfn.jpg

4.什么背景的顾问是好顾问?

在留学行业,如果某一个顾问或者机构要吸引一些学生,实际上大多数会靠两种方式,一个是录取结果,一个是他们的一些关系,或者一些身份,比如说前招生官身份等等。


机构第一类吸引手法:录取结果

录取结果的话,我觉得不是判断顾问的最靠谱方式,因为录取结果也会有一定的水分。比如说,有一些机构他们在美国也会有一个办事处,有针对美国华裔的一些服务,他们在国内也会有一些学生。有些机构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不是全程的服务,他们可能只是提供一些一次性的帮助或者训练营,到时候如果学生录了,他们也会说这是我方的学生。


假设他的结果确实是真实的,你也要多考虑到两点。


第一,这个学生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资源,因为美国大学也会考虑一些特殊背景的孩子;


第二,是否使运气使然。


我在15年那一届有一个美高的学生,他在RD这一轮进了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位北京四中的学生,最终也进了布朗。


尽管录取结果不错,但神奇的是这两位标化考试其实不算理想。


听闻此事,于是好多他们的学弟学妹来找我,来让我帮他们进名校。但是我还是不停地跟他们强调,你不能把这个学姐作为一个标准来说,因为她的分数考了多少,你分数只要比她高,就肯定能进同一类的学校,因为申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机构第二类吸引手法:前招生官坐镇

第二类机构会用前招生官的背景来招生,国内的家长就很容易被这种东西吸引到。我对前招生官这个东西有很多看法,一一说来。


第一,我觉得在国内,说自己是前招生官的未必是前招生官。他可能当时只是在招生办公室做了一些事情,可能只是做过面试,但任何校友都有资格做大学的面试官。你如果想要了解他是不是前招生官,我觉得最容易的方式是网络搜索一下,来看这个前招生官的信息。


另外一个就是,很多前招生官会让你们知道,我到时候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联系上现在的招生官了等等。美国是很重视职业伦理的,如果有前利用这个身份来做一些盈利的工作,现任招生官会有反感,并尽力撇清这种联系的。


5.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没什么实际作用

这几年也有不少机构会让学生感觉他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很多学生会一起玩,一起吃个饭,一起唱歌,顾问会送给学生一些礼物等等。我觉得这个最主要看每一个学生家长他们寻找的是什么东西。


我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从来不跟学生吃饭,我也从来不送东西给学生,我每次都跟我的学生强调,我不是一个很nice的顾问,因为我知道时间很有限,我们在某一个时间段之前要完成很多东西。


为什机构们要想进办法跟学生拉进关系?

①为了要让学生有一些安全感。

②更重要的是,万一孩子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或者整个过程中有一些东西做的不是很到位,学生可能也不好意思去批评这个顾问。


这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每个人用感情这个手段,大家要好好考虑这是不是你在寻找的服务。


6.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细节

1. 顾问和学校的合作

这几年有一些留学机构能够进入一些学校来做讲座,有时候学校领导也会来推荐某一些机构。但是我觉得最终的判断还是要大家来做,而不是纯粹按照一个机构能不能进某一所学校来做演讲判断。


2. 高级顾问、资深顾问、金牌顾问?

家长们说我愿意多付一点钱来找一个更有经验的顾问。所以你会发现,每一个机构里面,就算是一个刚入职的顾问,他也算是一个高级、资深或者总裁顾问。所以大家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只考虑他们名片上的title。


3. 美国顾问和国内顾问

我谈的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美高孩子的家长。一些美高孩子的家长会考虑找美国当地的顾问,比如说,离学校比较近的顾问。


总体来说,常住美国的顾问多是五六十岁的退休老师,或者前招生官,总体来说费用会比国内低一点。按照我这几年得到的一些反馈,他们的问题是,不会真的来催孩子准备一些东西,有些是觉得你有问题来问我就好了,我大概看一下你的文章。他们的角色可能跟高中顾问差不多,不会真的在你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只会给你一些简单的建议,关于你要考虑一些什么学校等等。


4. 申请学校数量

我觉得如果顾问限制孩子申几个学校的,大家要考虑这些学校是顾问来选,还是学生自己来选。如果是顾问来选的话,他可能会挑选文书或者其他工作量比较少的一些学校来申请,这个会有一些利益冲突的问题,挑的学校未必是最适合孩子,或者孩子最想申请的学校。


我会鼓励大家如果有机构或者顾问限制你申请学校的数量,你要自己能够来定这12个或14个学校是哪几所。


5. 顾问服务学生还是家长?

国内的很多家长都很焦虑的。这几年也会有一些顾问机构,他们专门注意到有决定权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所以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吸引一些家长,比如说,会专门有一个顾问来和家长交流,包括每次家长焦虑,就会给你很多心理的支持,不停的安慰你等等。家长们要想好,你们到底找的是一个心理医生,还是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为孩子服务,给孩子指导的顾问,这两者实际上还是不一样的。


6. Traveling顾问

有一些顾问他整天都在出差,一周要在三四个不同的城市,因为他要不停的出席讲座,约见学生家长。家长们要考虑到这个顾问如果整天在出差,这会不会影响到他整体服务的质量。当选择顾问的时候,也应该了解这个顾问他是只负责一个城市,还是要经常出差。


7. 远程交流

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不觉得远程的方式或者比较少的面谈会影响到整个学生的体验。有些顾问或者机构会要求学生每周最起码要见面一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重要的是顾问的效率,包括这个顾问能不能挖掘一些亮点,能不能帮学生来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