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选课
在耶鲁,每个学期开始的最先两周是选课试听周,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听讲,但不一定要选择这门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了解课程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在第一堂课,你可以了解到这门课的教学大纲,需要什么教材,作业量的多少以及截止日期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和授课教师沟通来深入了解这门课是否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而不是单纯依靠选课系统上简单的几句课程介绍就决定选课。当然,你也可以从曾经修过这门课的学长学姐口中得到一些关于这门课的相关信息,比如教授的授课方式,得分是否容易等。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在选课上也需要有长远的考虑,因为你大学本科的课程分布也会成为你应聘工作时面试官对你的一种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在选课时,必须有一定的方向性或目标。
有些学长学姐可能还会推荐你去上耶鲁人文系开设的一个专门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指导学习”(Directed Studies)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西方文学、历史、哲学和政治。但是对于很多国际学生来说,选择这门课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门课 难度很大,甚至有学生给它起绰号叫“指导自杀”。大学第一年的绩点是你大学四年总绩点的基础,如果因为这门课而拖垮了绩点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我建议大 家还是要慎重考虑,毕竟和土生土长、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熏陶的本地学生相比,国际学生有“先天不足”的劣势。
当然,学校里还有很多“热门课”,像基础物理或者基础化学等,这些课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得分,因而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但是把这些课罗列在简历上却不能为你加分。有时候,一些院系为了吸引学生而开设这类课程,以至于整个学院的学术威望都因此而打了折扣。所以,是选择简单易学的课来“粉饰”绩点,还是向具有高含金量但是难度相当的课程进发,在这个问题上,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权衡来作出决定。我在大学期间刻意避开这些“热门课”来保持自己课程表的含金量,现在回过头去看,很庆幸自己勇敢挑战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耶鲁优秀的教学资源。
试听是很好的了解课程的机会,但是你也不能盲目地去试听,因为一个学期很短,两周的时间你可能就已经错过了好几次课。等到第三周正式确定课程时,比起那些从一开始就坚持上这门课的同学,你可能已经落在后面了。所以,试听也要在对课程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去听。如果实在是对很多课都感兴趣,你可以先和上过这些课的学长学姐交流一下,挑选出最感兴趣的几门,再去试听。
同时,每个专业都配备有一个“教导主任”,每学期选课之前,你都要去和“教导主任”面谈你的课程安排,然后请他签署你的选课单。
关于大学课程的种种
在耶鲁大学,本科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大课,几百个学生坐在一个大的教室里,课堂形式大多为教授讲、学生听,很少有课堂讨论。另一种则是以讨论为主的小课,每个班级只有几十个学生,学生有很多机会提问,课堂参与度很高。一般大课还会配备每周十几个人的小型讨论答疑课,所有学生会被分到不同时间段的答疑课中。讨论答疑课一般由课程助教主持,助教多为研究生或博士生。讨论课中学生可以讨论已学内容,解答疑问,因而很多学生会选择在交作业前夕参加讨论课。大部分文科的讨论课和大课一样是必须要参加的,课堂出勤率和参与度都会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但是很多自然学科的讨论课则比较宽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一般不考察出勤率。
大课上教授的讲课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在黑板上写板书,有的喜欢用PPT,有的则喜欢什么都不用,站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完一堂课。使用PPT讲课的教授一般都会给学生提供课件下载,供学生课后复习。一般来讲,教授讲授的大课上没有什么提问的机会,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在课程中间的休息时间举手提问。讨论性小课中,最常见的形式则是学生围坐在一起,教授在旁引导大家讨论但不过多参与,只会在学生讨论偏离方向时把大家的思路拉回来。不同课程的讲授方式也会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有所不同,比如物理学,会有很多结合图形的讲解,而文学类的课程则会有很多精彩片段赏析。
很多课程都会在考试前给学生安排一次复习课,复习课一般由助教来主持,主要以整理回顾所学内容,给学生答疑为主。除此之外,有些教授也会安排答疑时间,不过主要还是需要学生自主复习备考。也有一些比较勤奋上进的学生会自发组成备考复习小组,互相答疑。
在美国读书,课程教材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每门课至少有一本教材,而且教材都非常昂贵,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教材往往是又厚又贵,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在网上购买相对较便宜的二手书或者是买国际版本的教材,幸运的话还能买到成色非常新的二手货。当然狡猾的出版商也有“高招”,他们不断地出版更新的版本,学生就不得不花原价去购买最新版本的教材。因为很多作业都是从教材中出题而且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果按照课程进度,学生每门课每周大约需要阅读 100-150页教材(具体页数因课而异),这个阅读量非常大,完成起来很困难,所以有些学生也会采取不同的变通方法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不至于在课堂上被教授问倒,一方面也不用天天把自己埋在书堆里。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能够轻易蒙混过关,事先有没有做好阅读准备在讨论中大家一听就能分辨出来。 然而,很多教授上课讲授的内容往往和教材有较大的出入,学生除了按时上课或者借同学的课堂笔记之外别无它法,光靠自学教材是不够的。有些教授甚至故意采取 这种方法来防止学生翘课。
对于自然科学类的课程来说,课堂作业固然重要,但考试占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更大,一个典型的学生总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两次期中 考试各占20%,期末考试占30%。期末考试一般会覆盖课程全部内容,但是会以期中考试之后的课程内容为主。总评成绩的组成比例并不是固定的,一些教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比例,有些学生课程开始初期表现较差,但是期末考试表现出很大的进步,那教授会适当调高该学生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来提高学生的最终成绩。但是如果学生平时作业没有好好做,只是考试成绩比较好的话,教授也可能会适当调低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平时作业也要认真对待。作业题你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但是必须要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不能光写一个答案就了事,不然会有抄袭的嫌疑。
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来说,每个学生都需要在期末提交一篇论文,论文需要用双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长度一般在十页以上。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一个晚上就能完成论文,有的学生则需要准备上一两周才能写出来,我写论文的速度大概处于中间水平。除了论文之外,在课程中间还会有演讲作业,一般会在讨论课上举行。有些课程还会在期中或期末安排笔试。之前已经提到过,文科的讨论答疑课学生是必须参加的,在讨论课之前,学生需要阅读与讨论课主题相关的文献,然后在讨论课上 开展集体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见解,但助教会控制整个讨论的方向和节奏,避免讨论过于发散。在讨论课上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学会清晰 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也非常重要,因为这都会影响到你的最终成绩。
关于论文写作,还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大家,就是在下笔写之前一定要积累足够的阅读量,在写作时保证你的论文有清晰的论点,不要仅仅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你还要学会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用规范的格式标注好来源注释,要注意引用书籍、杂志或者网络资源都有不同的格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忘记给你的引文加上引号,不然会被判为抄袭,后果非常严重。在这一点上国外大学毫不手软,如果论文被判定为抄袭,学生就会被取消学位资格。
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是学生们最紧张的时刻,在期末考试之前学生有一个星期的停课复习时间,在这一周中,学校里除了紧张的复习气氛之外,还有很多应景而生的调节气氛的活动和期末特有现象。图书馆和饭厅里埋头复习的学生,考试前最后一个周末学生的“夜半哀嚎”,图书馆里分发糖果的裸奔学生,还有学习间隙宿管主任 分发的能量小食(奶酪蛋糕,波兰点心,泰国菜等等)都是这个周的特产。此外,耶鲁每年的“Spring Fling”也是安排在这个周,学校会邀请著名的乐队来耶鲁的老校区表演一天,在紧张的考试周给学生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我记得我大一那年,演出的乐队就 是我非常喜欢的“Third Eye Blind”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