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天晴,能见度一般,温度5度左右。
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依鱼山而建,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
曹植墓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
1951年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的文物。
1996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的四周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闻梵处、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中日两鱼山友好纪念碑和历代碑刻等古迹。鱼山脚下即是滚滚黄河,隔河面对连绵群山。
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属泰山西来余脉。海拔82.1米,占地80余公顷。相传,因其形似甲鱼,或曰古建鱼姑庙于山顶,故名鱼山。
曹植墓,有记载的共四处。
一处是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
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
一处在河南通许七步村曹植墓。
一处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南侧。
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仿三国建筑的门楼

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街道中央有一口老井,名叫“益智泉”

曹植墓始建于魏太和七年(233年),墓冢依山而建,以砖石磊筑而成。
坟茔在几级高台之上。墓前三块碑。
墓的右侧是民国立的“魏陈思王曹子建墓”碑,左侧碑文是由沈雁冰题写的“东阿王曹子建墓”。
绣虎碑

隋碑亭
墓的右下角有两处隋碑亭,但只有一方隋碑,现置于新亭中。这方隋碑是真正的文物,名“曹子建神道碑”,是从黄河中挖上来的,弥足珍贵,堪为镇山之宝。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所立
,此碑甚为珍贵。由灰白岩石雕凿,高257厘米,宽103厘米,碑文22行,共931字。其字体以楷书为主,夹杂有篆书和隶书,整体风格呈现出一种由魏碑向楷书转化过渡的特征。这种亦楷亦隶亦篆的书体,被后人称之为“破体”,在中国书法史中鹤立鸡群,标新立异。

有额无题字,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额背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

碑楼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的碑楼,碑楼内曾放置有隋代所立的曹植墓碑。

碑林
现代人所里。碑刻曹植的评价和曹植的经典诗文。
开始爬山
路旁羊茂台,传说曹植在这块石头上吟诗作赋。如卧羊般依在两株姿态优美、枝繁叶茂的树下。
梵音洞
相传曹植在此闻听梵音、创制佛乐

石屋

峭壁上的摩岩石刻
七步桥

洗砚池

半山腰建的一座牌坊,上书:“上晋梵天”。
山不高,很快到达山顶

站在海拔80余米的鱼山顶,
黄河便可一览无碍,黄河在此打了一个弯。
从另一侧下山
峭壁直上直下,摩岩石刻
穿阳洞
仙人足印

梵呗寺
位于鱼山和黄河大堤之间。新建的,似乎没有完工。

最后参观子建祠

一个四合院
正厅

曹植像

出土文物
陶狗、陶鸭等。

西厢房

杂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