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天阴偶天晴,天气温暖25以上,能见度一般。
青岛韩家民俗村位于青岛高新区(红岛)后韩家村东。
韩家民俗村,从建筑上来看,整体上方方正正,以中轴线为中心的轴线布局的北方建筑特点,同时又采用了南方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的小巧园林设计。从内容上来看,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渔民需要祭拜的郎君庙和天后宫等道教神仙,也有佛教的莲花庵,还有儒家的孔庙,体现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还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现实的商业文化仿古商业街。
2004年由青岛通用铝业有限公司在红岛原古盐场和古渔场遗址之上投资建设。景区内有渔祖郎君庙、盐宗庙、海神娘娘庙、莲花庵、夫子庙、民俗博物馆、仿古商业街、沧浪水榭、各种牌楼等景点。
相传炎帝时代,这里是盐宗夙沙氏煮海水成盐之处,也是渔宗郎君爷教化百姓结网、造船扑鱼之地。
韩家民俗村就建在夙沙氏带领先民煮海取盐的遗址上。
当人们认识了盐以后,便用木板、手从海滩上刮取自然结晶的盐花,这些盐花是在退潮后的海滩上经过太阳蒸发
形成,用来食用、交换食品,从此有了刮碱取盐的这门工艺。有一年,天遇大旱,人们在靠近郎君港的海滩上挖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比海水还要苦、咸,就把井水放在锅里煮,结果发现用等量的井水和海水煮盐,前者出盐更多,而且,由井水被泥土过滤后出的盐品质好,因此有天下一鲜的美誉,由此,掘井煮盐这一制盐工艺在我国持续了两千年。
1900年,韩家村民韩高祥、韩高志在即墨金口跟日本人学会修盐田晒盐技术,回家后在韩家村郎君港建成四副斗子晒海水制卤取盐的盐池(每副斗子80亩),成为胶州湾内第一户使用近代制盐技术大规模建池晒盐的先驱。
韩高祥、韩高志等兄弟三人也教会和带动了周边肖家、马戈庄等周边村民修建盐田,到1913年时韩家周围的盐田总达到900多副斗子,面积18万公亩,年产原盐3.5万吨。1960年韩家盐田全部转为国营,盐民转为国家职工,建起集运坨地和张戈庄至南泉的铁路专用线,达到了铁路、公路、船运产销三位一体。
到达东夷门
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通常所说的“东夷”的范围,大致指山东全省、河北东部、河南东部边缘、安徽东北部、江苏中北部这一片区域。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鲁中泰沂山区(今山东省中南部),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等。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秦汉以后多指居住于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

景区名气不大,空无游客

渔船是早先当地谋生的主要工具

院落处放有太湖石

先去右边

到达牌坊

由此进入,两边仿古建筑,大门紧闭,寂静无声

到达青岛渔盐民俗博物馆

入内

一面墙上的仿造石刻题字

现进入渔盐博物馆
茶楼

里面分割成很多房间,现在空荡荡,重大节日,可能进行民俗表演
盐的演化

历史

展现制盐的过程图画
两边的渔具,这是渔网

船舵
渔船龙骨

内部结构

先看府衙,上写洪州府
洪州府是否存在,有待考。
但当地有一段顺口溜:“洪水淹了沧州城,立了洪州;淹了洪州城,立了胶州。”1947年出版的《青岛指南》有如下关于洪州的记载:“东大山在阴岛(今红岛)之极东,滨海耸立,气象巍峨,相传为古洪州西关,有城墙遗址。农民屡于山上拾得盔顶甲片及金钗等物……毛岛孤悬东大洋村东海中,上有古井一口,水质清纯,闻系古洪州西门,但代远年湮,城舍荡然。相传明朝以前即有之。”

旁边为民俗博物馆
很多都是在民间征集所得,

马车轿子
渔盐耕读牌坊
沿海丰桥行走
沿桥前行,到达钓鱼台

鲤鱼跃龙门

现在为酒店

继续前行,到达九曲廊桥

最后为沧浪水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