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2018-04-20 07:34:00)
标签:

昆嵛山

烟霞洞

神清观

丘处机

王重阳

分类: 烟台威海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2018年4月7日,天晴暖和,温度10度左右,能见度佳。
       由牟平区到昆嵛山的道路,虽说只有两车道,但路修的非常不错,加上是乡村,路少车少,人更少,只是时不时的经常限速40公里,开车如龟爬。
      昆嵛山烟霞洞景区与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景区,同为一个大门口。昆嵛山泰礴顶景区因处于封山期,不能登顶,只能到达泰礴顶景区红松林一带,来回步行大约十公里,重要的是这个季节一路几乎无景可看,决定放弃。
      烟霞洞景区最为有名的当属近山顶的烟霞洞和神清观中内的“铜碑铁树”。
      昆嵛山烟霞洞为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悟道阐玄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大彻大悟,创立了全真道的立教宗旨和道教理论。因此烟霞洞就如佛祖释迦牟尼修成正果时的菩提树一样。 烟霞洞即成为创立教派的“洞天福地”。金大定七年(1167)年,咸阳道士王重阳来宁海(今牟平),在昆嵛山一带传经布道,创立了曾统一中国道坛的道教北宗全真教,先后收马珏、王处一、郝大通、谭处端、邱处机、刘处玄、孙不二等七人为师,世称全真七子或海上七真人。他们以昆嵛山为其发祥地和根据地,向四周各县乃至整个北方发展,盛极一时。
       神清观的“铜碑铁树”,“铜碑”本为刻于大朝戊午年(1258)十月的《□□神清宫记》碑,碑文记载了王重阳来昆嵛山辟烟霞洞,授徒传教的经过及全真道创教之初的发展情况,碑阴刻《神清宫流派之图》是全真道一通重要的碑刻。“铁树”,为一合围古柏,苍老细密,击之回声如铁。“铜碑铁树”历为山中两大奇宝,如今虽“铁树”已失,但“铜碑”犹存。
       昆嵛山神清观,为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被奉为“道教全真祖庭”。本是女冠唐四仙姑修道处。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咸阳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东下至昆嵛山,修真于于烟霞洞,在宁海(牟平)、文登、福山、莱州等地讲道阐玄,并先后收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七人为开山弟子。世人称为“海上七真人”。明洪武六年(1373年),兵部郎中刘崧撰文记云:金 大定年间,王重阳祖师由西秦来,在此讲道阐玄,后长春真人丘处机即其地请额为“神清观”。
       1213年 东牟彭城先生在烟霞洞下500米处修建一座宫观,名全道庵(后改名神清观)
       金贞佑二年(1214),宁海人郝仪聚徒(起义)攻上昆嵛山全真圣地,焚烧神 清观。大火熄灭后,龙门丘祖、嵛山王祖等真人的徒弟王志卒等回到昆嵛山重修殿宇斋舍,使之焕然一新。
        1269年,丘处机等七位祖师被封为真人,时称“北七真人”,从此,全真道七真人正式封立,并蜚声全国,全真道也蔚成大教,遂奉烟霞洞、神清观为祖庭。由 于金、元、宋皇帝极为器重,全真道迅速发展到西北、华北各地,当时的“全真圣地”与佛教的五台山、普陀山、落伽山,道教南宗的龙虎山相媲美。宫观建成后, 地方官员派人保护,以防破坏。七真人”中以丘处机最为有名,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国师,尊为“神仙”,成为统领全国道教的一代宗师,使全真教得以在全国盛行。
       1246年和1250年,元朝皇太后乃马真和海迷失先后亲降懿旨,严禁人们到宫观区骚扰和侵犯。烟霞洞、神清观受到远近人们 的敬仰。
      直到民国初年,香火仍极盛。
      抗战以后,由于连年战火,部分殿宇遭受破坏。
      2006年祖籍牟平的香港商人杨世杭先生,捐助288万元用于修复重建神清观,农历9月19日破土奠基。
      2008年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一 日)由中国道协的任法融会长主持开光大典,正式对外开放。新建的神清观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由钟鼓楼、东西厢房和主殿组成。大殿分设三个殿,中殿为“三 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位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右殿为“五祖殿”,供奉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左殿为“七真殿”,供奉全真七 子。
       主要景点:神清观、烟霞洞、铜碑、三清宝殿、五祖殿、七真殿、清风亭、升仙台、孙不二修道遗址等景点。
文物保护碑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地图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很难想象,如此的地方,竟然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新修的山神庙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沿路上行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寻真”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道山”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到达神清观山门前的空地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影壁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神清观
      神清观位于烟霞洞东500米处。金贞祐元年(1213),东牟彭城先生首创,“长春真人邱处机即地请额为‘神清观’”(1936年《牟平县志》)。后经元、明、清历代增修,“亭舍幽蔽,林泉环绕,银杏枯槐,树大数抱,皆金元间物也”(同上书)。观中一碑高七尺,上镌故人王庆霖撰《重修烟霞洞三清观记》,敲之发铜器声,因名“铜碑”,至今仍在。碑侧有古柏一株,粗可合围,坚硬如铁,故称“铁树”。神清观周围自然景点多为元代国师邱处机所命,其中有一些当时就有刻石留存。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清代百岁老翁于樵夫赋诗颂曰:“石上晴烟洞口霞,居人知是祖仙家。谁料丹鼎藏铅火,炼出金莲七朵花。”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门的狮子历经沧桑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金贞祐元年(1213),东牟彭城先生首创,“长春真人邱处机即地请额为‘神清观’”(1936年《牟平县志》)。后经元、明、清历代增修,“亭舍幽蔽,林泉环绕,银杏枯槐,树大数抱,皆金元间物也”(同上书)。神清观周围自然景点多为元代国师邱处机所命,其中有一些当时就有刻石留存。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进山门,拜过护法神王灵官,步入袅袅青烟笼罩下的道观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门东西两侧是钟楼与鼓楼,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左边为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铜碑
      观中一碑高七尺,上镌故人王庆霖撰《重修烟霞洞三清观记》,敲之发铜器声,因名“铜碑”,至今仍在。碑侧有古柏一株,粗可合围,坚硬如铁,故称“铁树”。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神清观正殿。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三清殿,神龛内供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西为七真殿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供奉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的法像
七真扩大了全真派的社会影响力。而真正让全真派成为官方扶持的教派的,是第五代掌教丘处机,他被成吉思汗指派掌管天下道教,开创了全真教派辉煌的历史。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东为五祖殿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奉有道教五位仙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王玄甫俗称东华帝君,是汉代人,汉钟离的老师,被尊为全真派的始祖。他也是在昆嵛山修行,不过是在南边一点,现在称为圣经山的地方。
钟离权,俗称汉钟离,和吕洞宾一起,都是八仙成员,是道家传承的重要人物。
刘海蟾,俗称的刘海戏金蟾,就从他而来,是财神之一。
五祖,是全真派成为道家重要派别之前的重要人物。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出观,到达防火检查处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有石阶蜿蜒西去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采芝
      有一片山间丛林,名为“采芝”,山幽林静,时见灵芝生于岩上,为滋补之上品。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路旁石刻为出资人的介绍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继续上行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孙不二修道遗址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丹井
      自神清观西行数百步,有一口石井,水自石缝涌出,汩汩不绝,澄澈甘冽,传为七真人炼丹汲水处,故曰“丹井”,今尚在。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到达烟霞洞
      石洞周围,壑谷幽邃,松柞掩映,每临阴霾天气,云海如浪,雾气缭绕,宛如烟霞缥缈,故名“烟霞洞”,昔日以“石洞烟霞”列为牟平县十景之一。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此洞僻静清幽,临之如迥隔尘世,历来成为道人居士潜身修炼、讲道阐玄之处。据《元史》记载:“金大定年间,丘处机与马钰、谭处丹、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师王重阳真人于此。”《宁海州志》亦云:“烟霞洞天在姑嵛山之西岩,金大定间陕右王哲来宁海,携七真人始辟此洞,丹灶犹存,当时咸疑之。”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烟霞洞为一蜗于烟霞山峰下的石洞,洞本自然造化,后经人工稍加凿饰而成,洞口向南,上方镌“烟霞”二字,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元朝黄县栾氏捐制七真人石像残碑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烟霞洞,当地俗称“老洞”,是山上诸洞之冠,为一突兀岩石天然形成,悬于山际。洞口呈弧状,宽1 米,高1.5米,上刻“烟霞”二字,洞室呈椭园形,径约7米许,顶高3 米,略经雕凿。洞内东壁刻“烟霞洞”三个大字。
        洞顶壁上有多处元明时期留下的墨书题记和诗词,是珍贵的古人手迹。石刻称颂昆嵛山:“溟渤西来泰岳东,姑余千仞碧重重。山开肇自鸿蒙判,奇秀元从造化钟。殿拱七真灵赫赫,泉分九沼玉溶溶。台名‘望海’舒眸远,岭号‘长松’积翠浓。绝巘(yan) 倚天苍霭锁,古碑横砌绿苔封。鼎里汞铅藏妙理,洞中玉石肖真容。分封启土闻牟子,渡海为桥笑祖龙。仙客已乘黄鹤去,独留明月照孤峰。”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现在的烟霞洞已经用水泥全面加固了,还砌起一个台子,供奉了师徒八人的塑像。新雕塑像由新加坡华裔王永元先生捐赠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飞泉
      神清宫西北仞崖下有一飞泉,又称神仙玉液池,用此泉水冲茶,久冲不淡,别有芳香。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唐四仙姑修真的遗迹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唐四仙姑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回到神清观观景台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游客见多,有导游讲解,周围的景点,只是不是太形象,又远,看不明白。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老子讲经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升仙台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最后到达清风亭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俯瞰神清观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东看龙泉水库,岳姑庙景区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远看升仙台
山东游记之昆嵛山烟霞洞景区(省文保)

丘处机
       全真道祖王重阳招收的第一位得意弟子,曾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封为“神仙”、“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他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为全真教的迅速倔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丘处机对昆嵛山水情有独钟,他19 岁潜身山中修道,金贞祐间再游故地,先后写下不少诗篇,对昆嵛山极尽赞美,如在“望昆嵛”中写道:“旧隐昆嵛地,东南一望嘉。玉峰排海岳,云锦散天花。气郁钟三秀,神清迈九华。时当春雪霁,盈眼白朱砂。”又在“云峰”一诗写道:“九夏时炎赫,千山气郁蒸。翔空初漠漠,变态复层层。岌嶫真堪画,孤高不可升。何当仙去也,跨鹤上凭凌。”等等词赋,短小精悍,气势宏伟,笔起笔落间勾画了昆嵛山的雄姿卓韵。
  邱处机功成名就后,仍不忘昆嵛山的灵山秀水,依然回到故乡,回到阔另已久的昆嵛山神清观。故地重游,邱处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不禁挥毫写下“全道庵”诗作一首,
        姑余之西,苍山之东,全道庵者,形势之地也。气象恢宏,峰峦巉绝,大石长松,莫知其数。盖贞元元年,东牟彭城先生首创也。(至)大定六年,予自栖霞而来,洎八年,重阳寻至。后因西迈,偶历关中二十余年,重游此地,睹其嶔岩突兀,千变万状,不可名目,选其磊落孤高出群者标以名耳。(烟霞之东),全道庵北,东西横冈曰长松岭,岭之东角曰望海台。台之下一大石曰葆真岩。岩之西曰海潮岩。岩之西南有石曰升仙台。台之西南曰风云石。石之西南曰云阳顶。洞之前绝顶曰连云峰。洞之西北隅,嵯峨大石曰落霞石。洞之背曰瑞烟岩。洞之东半里许,有一大石曰狮子石。庵之东横冈曰卧龙坪。庵之前横冈曰仙游岭。大涧之东,半峰并起,曰天门山。其余群峰,不能尽举。
 
我昔抛家住此山,潜身幽谷大定间。六年舍俗来游洞,九载随师去入关。
不到山家十五年,山中何事不更迁。故人迤逦消磨尽,独有群峰上刺天。
山云勃勃涌惊涛,海水漫漫浸巨鳌。极目下观千万里,扶桑依约见蟠桃。
陕右真仙到海崖,海山豪杰盛参随。居庵化作神清观,大教流行满四维。
谡谡长松匝作围,峨峨怪石吐云飞。云飞下入东洋海,导引灵仙鹤驾归。
白石磷磷绕涧泉,青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
松风别有一般清,入耳何人不快情。高卧碧岩怀抱冷,游仙时复梦魂惊。
麻姑不自蔡经传,只是东方学后仙。仙骨至今身尚在,三州敬奉一千仙。
碧洞烟霞苦不深,红尘车马卒难寻。清溪道士无人识,坐啸云中阅古今。
海上名山不可名,山饶草木及黄精。昆嵛峭拔连云汉,地产松巢与茯苓。
罗列群山培塿多,姑余高耸出陂阤。太平直与搘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
东海周流如碧环,三洲蟠曲几多山。不如此地多灵显,解使他州悉往还。
云旗冉冉下清都,羽盖飘飘出太虚。直至洞前山顶上,坐观溟渤讲天书。
西北神光灿烂开,金仙阿母下瑶台。灵幡绛节东南指,顷刻祥云又到来。
蓬岛仙家住处深,燕赵汉武不能寻。忽闻上帝云舆降,控鹤齐来听法音。
海曲山阿洞府低,蓬壶阆苑海东西。仙人玉女时迎集,不让桃园过客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