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2018-01-06 14:30:46)
标签:

竹子庵

石门山

法海寺

黄嘉善书院旧址

三界石

分类: 崂山游记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2018年1月6日,天晴,温度0度左右,能见佳。   

       竹子庵又称“玄阳观”,为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    竹子庵是道教建筑,分东殿和西殿。 原址尚余银杏树一株,粗须三人合抱,1600岁,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木。

       石门山海拔570米,山巅有两峰,对峙如门,故被称之为“石门山”。石门山脉山峦叠翠,孤峰耸拔,岩柱擎天,山脊部的石砬子孤峰和冰川期遗留的角峰、仞脊和象形石是山脉三大人文历史和自然地质景观之一。

       下书院是崂山六大书院之一, 坐落在石门山西麓城阳夏庄少山村的山谷中,周围环境优雅,奇峰怪石环绕书院,东临石门山,南依太和峰,景色秀丽犹如世外桃源,是一个雅静的读书场所。

       法海寺是魏晋时期为纪念东晋名僧法显而建。这座古刹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法海寺为佛教临济派,寺庙坐禅、挂单、收徒,是崂山境内唯一传戒的丛林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历朝历代香火都很兴旺。

       本次旅游路线:驱车到竹子庵公园->入口(步行开始)->太初门->两仪石 ->三重道->竹子庵石门->灯台雅座-> 竹子庵->后山登山山道->野路->发射塔->望海猴->上行->下行->上行->三界石->下行->石门山南三岔口->石门山山脊北行->上行石门洞开->石门顶->狗头石->石门哨所->下行->上行巨蟒出山->北行棒槌石拇指石->大石门->一线天(小石门)->石门山->原路折回->狗头石->石门山南三岔口->石门山西峡谷野路下行->军事山洞->下书院->黄嘉善书院旧址->下书院村->环山公路下行->法海寺->源头村->王沙路与源水路交界(步行结束)->打的到竹子庵公园

      本次游览:步行爬山总时间约5小时,总里程约12公里,最高海拔584米,最低海拔82米,累计爬升570米,累计下降573米。


竹子庵公园大门

        抬头远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的牌坊,上题“紫竹幽谷”。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沿路而上,路边有一仿古建筑,有门楼、有照壁,一家古典小院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太初门

前行不远,便是太初门,太者极也,道家思想表露无遗。“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两仪石

两仪石,此石有一块巨石开裂而成,一块线条阳刚,一块阴柔。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三重道

 转过一道山湾,便是三重道。三重道有三座叠级古建方亭组成,分别为:上清亭、玉清亭、太清亭。道教中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所供奉的三尊神灵。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一座新修的牌楼,上题“竹子庵”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灯台树

又名瑞木、女儿木、六角树。是山茱萸科灯台树属落叶乔木,高10米-15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是公园、庭院、街道、风景区等各种园林的绿化极品。其树枝层层平展,形如登台,落叶,树形整齐,大侧枝呈层状生长宛若灯台,形成美丽树姿。花白色,花期5-6月。以树姿优美奇特,叶形秀丽、白花素雅,被称之为园林绿化珍品。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竹子庵的山门
山门上横匾书三个金黄色大字。新修的大门古色古香,门朝东开,寓意道家“紫气东来”之意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正殿

银杏树后面是“碧霞元君”殿。正殿,正殿供奉王母娘娘,左为送子娘娘,右为天山老母。对面是东厢房,现在是道人的生活办公用房。竹子庵的西厢房,是道人和管理人员的起居室。王母娘娘放在正殿,突出女性地位,也有纪念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之女弟子孙不二之意,因为玄阳观曾经做过孙不二所创全真“清净派”道庵。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竹子庵以前曾有两株银杏树,一株已不存,另一株现高40多米,,树围 5.5米左右,有1600岁,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木,是目前青岛市长的最高的银杏树。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从中间的门出去就是竹子庵的西院。登上右侧陡峭的石阶路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长生亭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观音殿
   拾级而上是西殿观音殿,殿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折回后山的石阶,直接上行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野路入口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不好走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佛教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一路攀爬,达到三岔口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远看发射塔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望海猴

南石屋孙家崮最高峰处,有石头似猴子观望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前行,远处要翻越的群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沿山脊前行,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回看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攀爬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第一个石门山口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垭口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远处的象形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黑熊石
       位于百果园至戴家山途中北边山脊上,像一只憨态可掬笨熊遥望登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前行,到达三界石
       三界石位于崂山西麓,是崂山区、城阳区、李沧区三区的区界石。
  三界界址是在1994年设立的,青岛市政府将沧口、李村合并为一个区时设立的。设立界址的时间是1994年的3月底和4月初,分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故名三界。
  从三界的界线来看,是三条向外开放伸延界线,东北东南是崂山区界,离三界最近的地方是华楼景区、华阳村、蓝家庄一带;东南、西南是李沧区界,离界点最近的村庄是毕家上流、戴家、长涧等;西北、西南是城阳区界而离界点最近的是太和风景区、南屋石、下书院、少山村等。界址分的如此明确,可见当年勘察界址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啊。
  据说,三界石曾一度被人损坏,1997年又重新修复。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此处可远看石门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向北看,山峦叠翠,孤峰耸拔,岩柱擎天,峰转景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一路上的奇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终于到达石门山南三岔口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前行进入石门山脉的主峰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沿山脚行走,绕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石门山主峰下,开始攀爬石门山顶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石门洞开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半山腰,左转,石屋一座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沿陡峭的石路登上最高处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四处看看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原路返回岔口,继续北行
狗头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前行,山势越来越陡峭,道路也越来越难行走,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攀爬,前行的路非常不好走,攀爬,小心,打滑,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前行,华楼景区方向,远看大石门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山顶垭口处,登上垭口,眼前豁然开朗,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回看石门山顶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巨蟒出山石

前方一巨石突兀而出位于石门山的石门西面约105米处,此石像一只巨大的石蟒拔地而起。故名:“石蟒出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旁边的石海狸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沿山脚继续前行,到达大石门
旁边的中心崮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另一边山峰的一边有一小拇指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拇指石

      石门中间有一巨大的石柱,名棒槌石,据说摸一摸可带来好运。又名一阳指位于石门山山门北侧,形象似人的食指,故名“一阳指”。当地人喜欢叫它“棒槌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到达一线天处(小石门)

       两峰壁立,相隔不过丈许,山峰如被斧子从中劈开,窄窄的山壁中间夹住一球状巨石,颇为壮观。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原路折回石门山南三岔口,右转下行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一路下行,回看狗头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下行到达石门军事山洞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洞内温暖的空气吹来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沿峡谷下行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峡谷两边的奇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海狸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气象站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下书院的黄嘉善书院

       明朝嘉靖年间,即墨大户人家黄氏,为其子女读书而修建的书院,是明朝嘉靖年间即墨望族黄嘉善少时读书的家塾。 黄家在石门山西麓修建书院,建有正,厢房各三间,木砖结构,筑有院墙,占地约一亩。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为避农耕山樵之扰,在原址东1.5公里石门山主峰下建房3间,白天读书,夜晚回原处就宿,故有上、下书院之名。下书院有正、厢房各3间,筑院墙,占地约1亩。清初始废,乾隆年间,徐姓居下书院经管黄氏山庄,村名沿用至今。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处女池和仁文亭
       当年黄嘉善胞妹也在此就读,于明万历年间染病暴卒,葬于下书院东南约一百米的山坡上,名曰“处女坟”,地不存,地名沿用至今。下书院石碑旁边有一池,池旁又立一小碑,名曰处女池。池内有荷花十几叶。池中心有一小亭,上书仁文亭,小池被南面的几棵柳树衬托着,显得格外风雅,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到达山门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穿村继续下行,远看太和山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沿公路行走,到达源头村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继续沿公路行走,到达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法海寺始建于北魏,宋嘉二年(1057年)、元延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均有修整,民国23年(1943年)重修。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维修。文革期间被毁,现有规模是1994年至2001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1米多高的夯土台上,系木砖结构,琉璃瓦,单檐无斗拱“歇山式”建筑。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左右近侍为老“迦叶”、少“阿难”两大弟子。佛坛背后常供一堂“海岛观音”,壁画。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来到后院, 正中为三圣殿
     供奉西方三圣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其两位胁侍观音菩萨(左)和大势至菩萨(右)组成。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左为慈航普渡

       慈航普度(无三点水)是道教佛教用语。道教佛教以慈悲为怀,所以“慈航”就是用慈善之心去引导,“普度”是不分什么人都要度。“度”字含有济度。“慈航普度”亦即通过用慈悲之心,去引导人们,使大家能度过生死苦海,达到炔乐的彼岸。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打的到竹子庵公园,驱车回家。
停车场内已经停满车。
崂山游记之石门山下书院法海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