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天晴空气清新,温度20度以上,能见度佳。
看新闻,即墨古城试运行免费开放,决定去看一看 。 9月16日恰逢2017即墨古城民谣节举行。
现在的即墨古城位于即墨市区大同街一带,保存了部分旧时的老建筑,如按照原有的历史文脉修复古县衙、牌坊街、五福巷等建筑。但大部分为新建,是一座集古文化、特色小吃和展览馆在内的新建文化区域。主要景点有县衙、展馆、文庙、城隍庙、财神庙、真武庙、牌坊街、教堂等。
即墨古城看点1.牌坊林立
牌坊是即墨古城的一大文化特色,是即墨城的一景。在古城东西门里大街上,一座座牌坊从东到西,构成牌坊街,共有21座,每座牌坊,都讲述着一段历史故事。这也是即墨古城的中心区,由此向南北拓宽。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境内有各种牌坊108座。其中在即墨古城区有牌坊48座,至同治年间尚存38座。至清末民初,仍存约31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
虽然现在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但这些牌坊的内容却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牌坊全是用花岗岩等石料以高浮雕、浅浮雕和立体雕的表现手法雕琢而成,雕镌之精美,造型之典雅,气派之壮观,堪称一大胜景。值得一提的是,东门里大街周围还有10座牌坊。一座是为黄氏家族中的太子太保黄昭、黄正、黄作圣、黄嘉善立的“四世一品”坊。据说“四世一品”四字是明代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有三座是为周氏家族中的周被、周鸿图父子及周如砥而立的。其中周如砥牌坊书有“世恩”两个竖立大字,其副文镌着“乙丑科会魁国子监祭酒前翰林院侍读周如砥”,此坊是全城诸坊中最精致壮观的一座。西门里大街的14座牌坊,仅为蓝氏家族所立者就达九座。
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即墨古城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了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21座牌坊。我们却可以通过“十三坊”来感受曾经的辉煌。“十三坊”取材于即墨古城旧有的牌坊,是这些牌坊中比较盛名的,有为黄氏家族立的“四世一品”坊,为袁三重立的“纶恩”坊,为袁耀然立的“宪台”坊,为黄嘉善立的“进士”坊。文庙前有5座牌坊,即“垂宪万世”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斯文正路”坊和“万里云衢”坊。另有节烈坊一座,贞孝坊一座。
即墨古城看点2.省级文保县衙
自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迁城立衙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了。历经沧桑,城内的古建筑大都随岁月的流失而烟消云散,惟独县衙的一至三堂幸存下来,成为山东省唯一能看到的三堂老县衙。此衙初建时的规模与结构,已不可知。元代至正年间知县董守中进行了重建,明清两代先后进行了10余次修葺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县衙建筑群。
即墨古城看点3.文庙
即墨文庙始建于元代,至清同治十年,历经23次修建,形成完整的儒学文化建筑群,1929年毁于战火,2015年1月开始复建,2016年8月竣工。即墨文庙为三进院落,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乡贤名宦祠等建筑组成。其中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金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在这里,无论是木雕、石雕、彩画,均出自当代中国技艺高超的匠人之手,彩画匠人曾担任故宫的建筑修复,木雕匠人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即墨古城看点4.江南园林
亭台楼榭,即墨古城项目的一大特色
即墨古城看点5.即墨古城传统三合院、四合院
在售,目前均价在3万元左右。三合院户型建筑面积为285平-660平,总价900万左右起;四合院面积350-660平,总价1100万起。
西门外牌坊
西门(怀远楼)正题额为“尚德履和”
即墨古城墙
形成于元代,最初为土建。到了明朝,为了抗击倭寇,在外围加固了大型砖块。周长两千米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接连的战事也使得城墙饱受摧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曾遭到巨大破坏。最终到上世纪60年代,这道城墙被彻底拆除,已经建成了大片的居民区……
6米高的城墙把即墨古城与外界的喧嚣隔离开来,引导人们从古城梦回明清时代,感受着浓郁的古代历史文化气息。
一提即墨,人们总会想到那句“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即墨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曾是胶东国的国都,它盛极一时可和齐国都城临淄(今属淄博)相媲美,它人才辈出、名流巨匠不胜枚举。即墨古城拥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在新建的、古色古香的即墨古城里,青砖古瓦、大红漆柱,一座座仿古建筑释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沿着牌坊街前行,
亚魁坊,为明代蓝田立。
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牌坊,给古城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有的是历史上古牌楼的还原,也有的是根据历史典故新建成的。
总督三边坊始建于明天启二年,是为表彰即墨历史名人、明兵部尚书黄嘉善镇守三边的功德而立。黄嘉善,明嘉靖二十八年出生于即墨城。万历四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曾出任河南叶县知县、山西大同府知府、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等职位。万历四十三年,黄嘉善引疾归即墨。这一年,即墨遇大灾,黄嘉善出粟百斛、银元百两赈济灾民。天启四年黄嘉善病逝,熹宗皇帝辍朝一日致哀。
该坊结构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采用青白石材质。正题额为“总督三边”,由明代书法家王铎手书,依据老照片复制阴刻而成。副题额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黄嘉善”,由即墨金雪梅题写。中梁、边梁上的浮雕为传统的吉祥云气纹,寓意富有朝气、吉祥安康。
高家糖球,也开业了
桃花酒
“父子御史”坊
为纪念诰命南京刑部右侍郎兼左佥部御史蓝章和敕授文林郞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父子而设立。
“恩宠宪臣”坊,
为明代周被立。副题额为:成都府通判诰赠忠贤大夫周被。
山海名邦坊
在明代即墨城林立的牌坊中,有一座独特的牌坊,既不是功名牌坊,也不是贞节道德牌坊,而是由时任知县许铤建造,矗立于县署大门前的唯一一座地标性牌坊——山海名邦坊。该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于清乾隆十年拆毁。直到2016年6月,重新屹立于即墨古城的县衙门前。
据史料记载,许铤是现天津市武清县人,进士出身。当年,他初到即墨时,看到的是一片“鲜林木、罕庐舍、蒿莱极目、观之凄阻”的景象。之后,许铤跋涉全县,踏勘山海地理,决定从“海防、御患、弭盗、垦荒、通商”五方面实施新政,为即墨及金口的商贸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励精图治,在县署前建造山海名邦坊,以唤起即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牌坊的后面即为县衙,现在维修,无法进入。
继续前行,到达“四世一品”坊
四世一品坊是明朝年间,即墨有名的“五大家族”之一黄嘉善的功名牌坊。为黄氏家族中的太子太保黄昭、黄正、黄作圣、黄嘉善立的“四世一品”坊。据说“四世一品”四字是明代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
“世步青云”坊
为杨良臣、杨盐父子立。主题额“世步青云”,副题额“敕授太原通判杨良臣暨敕授文林郞南直隶沛县知县杨盐”。
前行到达大戏台
廊亭
演员
即墨古城民谣节
今天是大学生比赛
9月16日-10月8日,2017即墨古城民谣节将在即墨古城举行,罗大佑、孙浩、金志文、马頔等当今民谣乐坛“大咖”,将齐聚即墨古城鸭绿池戏台,为广大市民奉献十余场精彩演出,共同分享民谣音乐的乐趣。
在这个金秋时节,听民谣、看演出、赏美景、享美食,将成为即墨古城的正确打开方式。9月16日起,漫步即墨古城,不时可见即墨大鼓书、武术表演、硬气功、柳腔展演等地方民俗表演。鸭绿池戏台上,还将每晚持续上演十余台专场文艺演出,无论是青岛市大学生民谣歌手大赛决赛、青岛原创音乐大赛决赛等音乐赛事,还是柳腔、器乐、舞蹈等地域特色专场演出,市民均可免费观看。
2017即墨古城民谣节期间,罗大佑、孙浩、金志文、马頔、万晓利、姚政、马条、李雨、坡上村乐队、浪乐队,将现身古城鸭绿池戏台主会场,倾情演绎《童年》《南山南》《中华民谣》《恋曲1990》《狐狸》《夏洛特烦恼》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即墨古城,乐迷们不仅可以与民谣“大咖”面对面,还可以于街巷院落间邂逅动听的民谣小调,于牌坊街上品读先贤的传奇故事,更可以于墨园赏月,感受中秋的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一场以“民谣风、醉古城”为主题的民谣盛宴,更是一次惬意休闲的历史文化体验之旅。
据悉,民谣节期间,即墨古城里的商家将启动“惠民酬宾”,有即墨百年老字号“和丰德”、味蜀吾、遣唐拉面、鱼道、高家糖球、酒窝甜品、榴传、城隍庙小吃街等特色美食,大欧鸟笼、官庄竹编、黄氏烙画、葛村榼子等文化“非遗”,字曰、开今治瓷等传统技艺手工体验,中国工艺、师合空间等工艺品鉴赏……在即墨古城,市民可以尽情享受美食,鉴赏艺术,欢度国庆及中秋佳节。

折回,继续前行
湖广总督坊和铁面御史坊
此两坊即为郭琇所立。牌坊正题额“湖广总督”、“铁面御史”,副题额:“诰授左都御史知经筵事湖广总督郭琇”。郭琇是即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三本震天下”,堪称铁面御史。
到达崂山书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