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2017-04-14 16:30:06)
标签:

斐然亭

返岭前

沈鸿烈功德碑

斐然亭碑

沈鸿烈

分类: 崂山文化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斐然亭位于崂山华严寺之东南面的返岭前村旅游公路西面靠近群山的一个小山坡上。
      斐然亭建于1932年,当时杜月笙、汪晓籁率上海工商界代表团来青岛考察,到了崂山,看到崂山东麓山海风光之美。决定在华严寺附近海滨处建亭子一座,取名“斐然亭”。为颂扬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开发崂山功绩而建。沈鸿烈,字成章,主政青岛期间,为青岛尤其是崂山的开发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该亭取“斐然成章”之词而命名。亭名有二意,一意沈氏"政绩斐然";二是沈氏字"成章",取《论语》"斐然成章"之句颂其道。
       斐然亭全部由花岗岩石建成,四方形,高5米,宽4米,深6米。结构中西结合,仿欧式,造型典雅,精致坚固,美观大方,亭顶飞檐亭外绕以石雕栏杆,游人可在此倚栏凭眺四周景色。
       1933年亭旁曾立《斐然亭碑》,并刻有石碑,"斐然亭碑",由曾任鲁案善后委员会督办的奉化王正廷撰写碑文。对沈鸿烈开发崂山多有赞誉之言。建国后碑毁。【民国二十二年斐然亭碑】民国二十二年为公元1933年,碑立于崂山斐然亭,由沪上人士立,碑文由奉化王正迁撰。文为:“岁壬申夏,市长沈成章治青之明年,政通人知,中外翕习。乃进而为繁荣之计,招沪上人士来观光其疆,四野沾,教化兴,道路荡平,工商辐辏,农村殷庶,自治有章,百业盛兴,万国来集,熙熙□□,世外桃源,市政修明,较租德人时,庶几过之。起日招作崂山之游。计青自收复以来,力求治理,中经丧乱,暴力横侵,民生凋弊,伏莽丛滋,而崂山尤为盗窟,行者视为畏途,颇讶其招游之勇。迨晨光熹微,云车飙发,高邱峻壑间,轮辗如飞。盖周山均筑驰道矣。不半日而达华严寺。登山而观,大海泱泱,恍然如睹尚父、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客有议建亭以观海者,同人因憬然曰:‘是地也,非即昔人之荆天棘地而荒墟也。渔庄樵舍,松槐掩映而交荫者,是昔日之深沟高岩而岩关也,山宁海谧,中外仕女,裙屐风流而游赏者,是昔日之瘴烟狐火,虎狼□□盘据而嗥啸也。苟萑苻之不戢,胶人士且无以安旦夕,吾侪又何得优游于此!而况昔日之崎岖盘曲者,今一变而为砥直康庄。而东海波腾,岛夷窃窥,亦复敛之就范,□□无惊。是皆成章年来之毅力经营,大有造于此地,不负国人当年收回之夙志也。呜呼!观成章之勋烈,信夫尚父桓父之遗风未泯,又何观海为哉!斯亭之建,宜名曰‘斐然’,以记成章之功。佥曰:‘唯夫日月风云,天之章也;山川花鸟,地之章也;政治文章,人之章也;得其道皆斐然而成矣。’是日也,风清日丽,水秀山明,而成章之经营治理,历历在目。是天地与人,皆斐然而成章矣。是乌可以无记。他日者,成章出其余绪,以治青者广之于全国则斯亭也,更可照耀于千秋万祀,而永垂不朽矣!是为记。”
      抗战期间,据说因沈鸿烈把日本砂厂炸了个一塌糊涂,小日本恨之入骨,推倒了斐然亭。
      作为崂山有名的人文景观之一,现存的斐然亭位于茶园地之中,是一座不起眼的小亭子,颓废残败,仅剩亭身周围遍布松树。现在的斐然亭主要由石料建成,顶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泥已开始剥落四角为方形立柱,其下有比立柱略粗的柱础承托。亭内有一石桌,仍完好无损,倾斜放于亭子中间。亭顶有破损青石碑一块,内刻字依稀可见部分为:“亭为沪上....士……仿古结构……高三……,花岗石……改用钢筋混凝土……,……百元……造……,用念来者。”应该为斐然亭的建筑结构,出资人,监造等吧。斐然亭西有石柱一根,柱没有文字,应该有一对门柱,另一个已不见踪影。斐然亭东有鹅卵石石块垒成的碑样建筑一块,但无字,也许是"斐然亭",也许是其他,无从考证。斐然亭匾号和石碑已经淡然无存。
       2009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崂山华严寺景区沿景区公路一路南行,转过山角,刚看到返岭前村时,注意路的右边有一块崂山区文物保护石碑,碑旁有一条狭窄的的水泥路上行,注意有铁链拴住的大黑狗一只,要小心。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崂山区文物保护石碑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沿狭窄的的水泥路上行百米到顶,有山坡平地,可看到石亭一座。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到达山坡,可看到茶园地内斐然亭。主要由石料建成,四角为方形立柱,其下有比立柱略粗的柱础承托。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各个角度看一看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亭内有一石桌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顶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泥已开始剥落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亭顶有破损青石碑一块,内刻字依稀可见部分为:“亭为沪上....士……仿古结构……高三……,花岗石……改用钢筋混凝土……,……百元……造……,用念来者。”应该为斐然亭的建筑结构,出资人,监造等吧。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斐然亭东有鹅卵石石块垒成的碑样建筑一块,但无字,也许是"斐然亭",也许是其他,无从考证。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斐然亭西有石柱一根,柱没有文字,应该有一对门柱,另一个已不见踪影。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坡上有岩石的地方,修成了储水池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过去坐亭四顾,四周美景不断。 现在西面是青苍不断的奇峰秀峦,东面是浩渺无垠的万顷碧波。
这是南面的的返岭前村和泉心河一带,海滩就是崂山著名的三大海滩之一的魔鬼海滩。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附件1【民国十九年华严寺沈鸿烈功德碑】。
     文为:"东北海军总司令沈鸿烈,字成章,湖北竟陵人也。以军功隶籍奉天,钤韬素娴,渤海人龙,民国十七年夏间,率统海圻等舰驻泊崂山湾,与青岛、秦皇岛、葫芦诸岛相蒂应,为犄角之势,据形胜也,时值国家多事,民生日艰。公目睹心伤,不忍坐视。凡有关于地方治安者,靡不剀切晓示,极力维持。谨就其鸿猷伟烈,卓卓在人耳目者,略述之一:一、辟画路政。自崂以北,近百里,山径崎岖,往来实艰于行。公首捐巨款,分段沿修,一经提倡,民皆踊跃赴工,顿令羊肠小道,尽成坦途,行者称便。一、振兴学校。海润区僻处东鄙,学风闭塞,公于去夏招集各社村、各庙僧道,谕令择地创办公立、庙立、族立各小学十余处,贫寒子弟均得入校,嘉惠士林,诚非浅鲜。一、保障渔业。崂山东临大海,港汊纷岐,海匪出没无常。各渔户日从荒骇,渔泛一误,生命攸关。公乃派军舰巡视,渔户因得安居而乐其业。一、肃清盗穴。崂山毗连青山,久为匪徒逋逃薮,架票勒赎之案,层见迭出。公明察暗访,破获多起,并饬令陆战队择要出防,以遏其萌。以是声威远播,宵小远避,不敢入境。此皆建设之荦荦大者。至于镇压杂军,蠲除苛政,清理庙规,整饬民俗,排难解纷,抑强扶弱,尤属不动声色而措置咸宜。以是濒海民众,歌功颂德,业已有口皆碑矣。民等仰托□□,何敢忘事铺张,但既已身受其赐,不禁欲有所言。昔卫青勒功燕然,表武功也;羊叔留芳岘山,志德政也。今公恩威兼施,则燕然之伟功,岘山之高风,更得见于今日。其造福于吾民者,有涯边哉!兹特就其已事,用作实录,以作纪念云尔。"

附件2.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内的“斐然亭”。来源于青岛新闻网。
        不知为何,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有座古建筑,也取名为“斐然亭”。
        这是一座清中期“嘉道”年间的老房子,除房顶的瓦,全部为木质结构。屋顶结构为九脊悬山式,全部为筒瓦铺就,在古代为民居较高的规制,因为普通百姓盖房子只能用片瓦。整个亭子四面出廊,中间房间的墙壁全部用雕花槅扇围就,共二十八扇,暗合天上二十八星宿之说。房间由座在鼓形石柱础上的八根圆柱支撑,四架木梁座在这八根柱子上,中国传统建筑四梁八柱的建筑构架在这里充分体现。四面探出廊檐由十六根立柱支撑,加上里面的八根立柱,共二十四根,代表了一年二十四节气。房子的四个方向各开一门,隐喻一年四季。门户关闭时,门和周围的槅扇、廊柱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廊柱之间有美人靠相联,既方便游人在此观景小憩,又会使房子的结构更加稳定。
    “斐然亭”坐西朝东,正门外廊柱上有楹联一副:“世园云霭可养气,百果林泉能洗心。”一块清咸丰五年由武英殿大学士贾祯题写的“紫照堂”木匾悬挂在朝东的大门上方,这是一块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匾,喻“紫气东来”之意。
     “斐然亭”是从北京吕家营古董市场重金购得。当时吕家营这位老板还讲了关于这两座建筑的故事:相传前清“嘉道”年间山西晋中地区某大户人家一对双胞胎儿子晋京参加会试,二兄弟皆春闱高中,进士及第,轰动桑梓,被人称为:“一门二进士”。在当地传为佳话,至今为当地乡人津津乐道。其家族为光大门第,彰显祖德,遂建两座木亭以兹旌表,曰“光前”,“裕后”。后因子孙不肖,世事沧桑,两座亭子流落辗转,当下在青岛始获重生。在世园会和“城市记忆”四方老街巷落地生根,发扬光大,实在是一件值得铭记的雅事。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文化之崂山消失的斐然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