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2017-03-17 20:58:11)
标签:

佛峪

黑峪顶

般若寺

林汲泉

白云山

分类: 泉城济南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2017年3月17日,天晴,温度10度以上,能见度一般。

       从黑峪村出来,翻过黑峪顶,到达佛峪。

       佛峪位于龙洞山景区东南侧,距离奥体中心约4km。四面环山,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深秀。进入空阔的圆形山谷,俗称“箩圈峪”,为佛峪景区最佳处,这里曾经佛教圣,也曾被旧时达官贵人作为别墅行馆。

      从佛峪观瀑亭离开,沿佛峪沟遗址东行约1公里处,应该左转爬山沿山脊行走。自己仍沿沟底行走,最终到达尽头无路,只见面前悬崖峭壁,只好另行寻路,沿着右边陡峭的山崖上爬到白云山山梁道。经过小白云山、东边山、西边山、簸箩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完成穿越。

 

从黑峪村出来,左转下行,看沟底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下到谷底,沿山腰继续攀爬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石板路,咯脚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到达密林,下行应该是去藏龙涧的路。应该右转,直接攀爬黑峪顶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结果直接下行,饶了大圈,走了很多冤枉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继续攀爬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终于到达黑峪顶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从此处又开始下山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回看黑峪顶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一路下行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能够看到远处的最高峰白云山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进入石板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下看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到达谷底,防火站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又到了军事公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沿公路行走一段,到达韩复榘别墅遗址

       1934年韩复榘看到这里风景优美是绝好的避暑胜地,于是在此兴建别墅和游泳池,供他的二姨太纪甘青居住,由手枪连担任警卫.韩复榘经常来避暑游玩,并在此居住。
     由于年代已久,别墅已毁,从保留下来的游泳池中依稀可见当年的奢华.,游泳池中的树木已经长成碗口粗细。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有监控,军事设施,不敢进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离开军事公路,从此又进入野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破旧的房屋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龙峪观
       继续前行,到达龙峪观。观前恶狗非常凶悍,不敢进入。
       据说是一个叫李万明道士所建,17年来他在此隐居。龙峪观建有两层,顶层东边房屋为祈福殿,底层李万明居住,最里面是个山洞,李万明用来朝拜神灵。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路旁破旧的房屋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路的右边有石阶可达观音堂遗址

       观音堂遗址现有人居住,不敢进。这是从高处拍的。据说是由李万明道士与龙洞村村民合力建成。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前行到达到达般若寺遗址

       先看到佛峪胜境牌楼

       牌楼时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结构彩坊,额题“佛峪胜境”。过木坊沿石径进入山门,东侧为偏房,端坐在悬崖之下,西侧为长廊,危立于峭壁之上。廊北,石崖横空探出,状如披厦,崖下原有佛殿,时有岚烟薄雾缭绕。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左转

      石壁千仞,上悬钟乳、石花、石幔,蔚为壮观。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右转前行,到达般若寺遗址

        般若寺位于山溪北侧“南灵台山”半腰石崖上,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若寺”,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院由墙院相围,形成一个幽静的院落。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观音像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竟然在此处发现彩色石窟造像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甘露泉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摩崖石刻
  崖壁上石刻众多,早至隋唐,横亘清民,晚至当代。

有一首诗清晰可辨,曰:“千岩秋气寒,半岭斜阳暮,流连不下山,倚石看红树”。落款为光绪丙申九日毓俊。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穿过小院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继续攀爬向上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钓鱼台

       寺东侧,一峰危岩孤立。危岩孤立的峰顶平台上,有大禹治水驻足的“禹王台”,俗称“钓鱼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名曰“环翠亭”,又名“听瀑亭”。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环翠亭

       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绿萦翠绕,名曰"环翠亭",又名"听瀑亭"。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下行到达瀑布和浴佛池

       悬崖壁立,夏天山泉之水从崖顶飞流直下,形成瀑布,飞流直下,有巨有细,喷珠飘练,似一幅巨型锦缎,漫卷在崖前。

      瀑布下为浴佛池。瀑水落于崖下石潭,浪花四溅,漾溢而出,流淌在幽深蜿蜒的溪谷内。盘石上刻清乾隆六十年隶书“浴佛池”三个大字及阮承信等人的题字。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林汲泉

      林汲泉在佛峪内钓鱼台东,溪谷东侧的崖壁上。金《名泉碑》和清《七十二泉记》收录。泉水清澈、黧黑,自石穴中涌出,常年不竭,汇入小泉池;泉池内有数根引水管子,引水管引向附近饭店,供人们饮用。泉池上方崖壁间书有红色隶书“林汲泉”三字。林汲泉现在上方已被铁栅栏覆盖。林汲泉底下临河山壁上有“清泉石上流”的崖刻,旁有三个出水龙头。

       周永年,自号“林汲山人”,清代《四库全书》主要纂辑人之一,历城人,曾于此读书,并建“林汲山房”,晚年绘《林汲山房图》。此泉以人命名,称“林汲泉”。在2005年9月29日,济南市公布的“济南市名泉名录”中,林汲泉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排第49位。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林汲泉位于佛峪钓鱼台东,溪谷东侧的崖壁上。泉水自石穴中涌出,常年不竭。泉上方石壁间镌隶书“林汲泉”三字,旁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题记,至今尚依稀可辨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沿此路上行,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回看观瀑亭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应该沿山脊行走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沿佛峪沟行走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景色非常一般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行走,路越来越不清晰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无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钻过荆棘,攀上右边的峭壁,下看佛峪沟,正常的路应该在图右边的山梁上行走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继续攀爬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最终到达白云山南山梁道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烟道北行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远看白云山,下山的路怨言曲折,还有近8公里的山路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光秃秃,犹如黄土高原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绕过山梁一座座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爬过小山峰一座座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回看以下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东看郭家村和坞西村一代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远处的东二环路音乐可见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继续爬上爬下,好在不高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钱看,白云山渐渐近了,半山腰的野路,蜿蜒曲折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不停地向前走,似乎无穷尽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钱看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似乎还没有到头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到了山脚下,反而看不见了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东面的村庄越来越远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产生了错觉,到了黄土高原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走了一半的路了。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终于看到钻山隧道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到达三岔口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终于到达鼎秀家园
山东游记之济南翻山越岭出佛峪
过锦屏家园到K139终点站。终于结束步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