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之崂山探路那罗延山

标签:
寂光洞华严洞那罗延山望海楼华严寺 |
分类: 崂山游记 |


2017年2月3日,天阴,能见度一般。
法显崂山登陆纪念碑。法显和尚是第一位到达了印度本土的中国人,传说法显东游在崂山华严寺附近登陆,另说在今青岛市附近的崂山南岸栲栳岛一带登陆。

由华严寺停车场下车,下行看到此标志牌,沿石阶路上行。

于七的雕塑

右转沿石阶上行,左边可看到铁丝网,翻过去就是华严寺

寂光洞以前与华严寺相连相通,可现在已经与华严寺相对峙,老死不相往来,因此不能从华严寺到达寂光洞。

继续上行

尽管今天初七。路上可见来寂光洞许愿还愿的人。
村民们在路边摆上了香火供品叫卖着,
到达寂光洞
大门一侧写有:岛城灵尊,有求必应
进入院内,寂光洞内碑石林立,都是歌颂胡三太爷“有求必应”,
现在的崂山已经被铁丝网围得连苍蝇都飞不进去,沿铁丝网东行,绕过铁丝网,沿小路巨石向望海楼攀登。
东北看雕龙嘴
由寂光洞上的巨石就是望海楼。又名望海石,海拔260米,其实是一块十多米高的巨石,高耸入云,岌岌如坠,突兀如巨狮,名狮子石。其顶部平坦如台,远看像一座高楼矗立在山颠,名望海楼,又名望海石,也叫观日台。


左边的石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山东巡抚崔应阶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游览崂山时所作的《华严庵》诗,文为: “傍海依山曲径通,华严深处有琳宫。云归叠嶂千峰翠,日浴扶桑一点红。清磬出林闻梵语,玉琴横膝响松风。此中已隔人间世,得住何惭绿发翁。”该诗把华严寺的山海风光,琴语松风,古寺梵唱,渲染的淋漓尽致,使人顿生脱离尘世之心;

沿着石缝中的小树处,蜿蜒下行

下到顶,回看翻阅过的山梁

看看前面的山脊路

在荆棘和矮树中穿行


根本无路,只好左右来回寻路,看右边尖石处,似乎平坦些

到达尖石处

看前面,巨石挡路,根本上不去

回看走过的山梁路

下看

山峰的北面,似乎较平缓。

过此石头

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登顶

四处看看



沿石头中的狭缝下行


回看



吓到山凹处,继续西行,回看翻过的的山头


前面还有最后一座山

扔在找路攀爬


到此挡路,左转下行

沿山头南面绕行

巨石中上上下下


终于看到那罗延窟,

似乎沿巨石根部行走,相对容易些

终于看到人类的足迹,到达华严洞上方的屋子


继续下行,到底华严洞
站在洞前,细看
正面就是那罗延窟
继续下行,一直到大河谷,
过河谷,到底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
回看华严洞方向
眼景区路。下行
到达鱼鼓石
进入华严寺
三圣殿
出华严寺
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寂光洞
塔院
观音广场
路两边的香火
会看走过的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