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2016-06-04 15:01:56)
标签:

神清宫

崂山

分类: 崂山文化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神清宫位于青岛崂山区北宅镇大崂村南山,晖流村东芙蓉峰下,为长春子栖真之所。神清官倚山而筑,东、北两面为重岩迭石,宫南是一道深壑,处境十分狭窄,倍显清丽幽邃。

       神清宫创建于宋代元佑年间(1086~1094年)(据《重修神清宫碑记》载,该宫建于宋代延佑年间,查宋代无此年号而有元佑,可能为传抄之误)。,神清宫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元、明两代迭经重修,至清代康熙中期和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现存只有三次的修缮碑记,分别是明万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民国十二年。

      神清宫《崂山志》中描述“在芙蓉峰西麓,创建于宋,元、明两代迭经重修,至清康熙中又加修葺。宫中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事变中,经日人焚毁,已大非畴昔。其他林木蓊蔚,洞壑深幻,危石古松,重压殿宇,白日寒生,斜阳最宜。东山有大玉顶,有石窟玲珑,并有池经年不涸,为养鱼池。宫之内外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会仙台诸胜,游其中者,冷然神清。名与实符,诚不虚矣。

    《崂山名胜介绍》中描述“在大劳村东南,有一个颜色特别苍翠的秀峰,远处望去好像一朵出水芙蓉叫做“芙蓉峰”。神清宫就建筑在芙蓉峰的西麓。

       神清宫中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邱处机来崂山时曾居此。庭前有银杏、紫薇,殿左有修竹。过去在岩半石缝中,尚有古老的苍松,浓荫笼罩庭院,景色十分幽静。清王大来时有:‘翠积松窗暗,云深竹榻凉’,就是指此。

      神清宫原有景点: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聚仙台诸名胜,

      长春洞:宫东岩石下有“长春洞”。相传元代道士丘长春曾在洞中住过,洞旁刻长春洞三字,是明朝周鲁题。 

       聚仙台:在宫门前有一块巨石叫“聚仙台”,旧建造于鼓楼上,现已倒塌。

       滚龙洞:在长春洞北上,有“滚龙洞”(崂山鹤山也有滚龙洞),人入洞中,忽敞忽隘,时明时暗。
  摘星台:在玉皇殿西,巨岩特起,高两丈许,周围数十丈,上平如台,登台西眺,华楼、石门诸山,竞秀斗奇,白沙河蜿蜒西去,景致极佳。

      脱尘洞:摘星台台下有“脱尘洞”,是道士单义守的藏骨处,乾隆七年刻有“单义省脱尘洞”。

      砖塔:宫西有罗信芳的砖塔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

      访道山”石刻:从山下沿山径而上,路旁石上镌有邱处机手书“访道山”、“游仙仑”、“寻真”。后二石已失,现只存“访道山”三字。

       神清宫断碑:神清宫建于宋代,元代创建正殿,明清两代迭加重修,现已倾圮。宫为邱长春栖真之所,今犹存长春洞。现存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断碑,文为:“即墨县正堂加一级陈照德神清宫山岚乃□□”字一行。

      其他题刻:题刻“全真岩”、题刻“卧龙石”、题刻“神清观”、题刻“洞天”、题刻“单义省脱尘处”。

       在宫东北的危岩石缝中,诞生着一棵古柏叫“千年柏”。据道士说,这棵柏树已有八百多年。

       在芙蓉峰顶,还有放生池,卧云洞等名胜。 

        1939年该宫遭日军烧毁,1943年又被日军轰炸,庙舍全毁。

       解放初期,神清宫还有三个道士,香火依然旺盛。

      “文革”时期,北宅公社在神清宫创办农业中学,赶跑了道士,砸毁了塑像。农业中学停办后,林业部门砍伐了庙里的大树。村民拆除了大殿。

       1983年,村民在神清宫开采石头,这次连环境也彻底破坏了。

       

沿滨海大道过北头村石刻,约50米,在右边见花花浪石刻,路口右转。到达第二个桥,过河。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一直往上走,到头右转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半山腰的巴蜀山庄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酒缸上行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爬上一座小山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远远看见半山腰,有庙一座,就是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见指示牌左走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转过一个山坡,路旁见神清泉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路边树立一石碑,上书“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远远的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树冠巨大,傲然矗立在坡顶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槭树:神清宫原来这棵大槭树,长在巨石缝里,树粗需几人才能合抱。裸露的树根奇形怪状,根抱石,石抱根。树干有三层楼高。傲然挺立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树根外露,盘根错节,弯曲多姿,这棵擎天巨树被认为是崂山景区树形最奇特的古树。形态高大而优美,堪称崂山古树。这棵大槭树,树龄少说也有好几百年了,是神清宫的创始人种植。而现在这棵槭树奇特的根部被石墙切在里面完全看不到它那美丽奇特景观了。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登上山坡看到树下新建一飞檐红墙黑瓦的小庙。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秦兵马俑,不知何意?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拾级而上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介绍牌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玉皇殿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双沟阴刻字“卧龙石”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玉皇殿下的石墙旁边有一水井曰:“长春井”。据记载,此处原有一口井,因丘处机(长春真人)曾在此饮水,故名“长春井”。传说,丘神仙曾用此处井水炼仙丹,由此后人誉为仙井神水。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残存的驮碑赑屃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三角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攻略之崂山神清宫

 

附件1.重修事件

       明万历十三年重修神清宫碑(公元1585年)

       如幻道人撰文:"自古道术称黄老,以清净无为教人,谷神内守,以养天年而不中道夭阏,此其本也。后世诬以为长生。其德高慕遐思,必曰海外十洲三岛之间,有神人在焉。藉今一见而尘埃可脱,即有识之士,莫不愿往。是以仙踪遍满山东之阳,而崂山尤萃。惟二崂称巨丽,三面环海,群峰插天,朱宫丹室,递布其间。当万山之中,曰神清宫。宫创于元延佑间,为长春子栖真之所。真人已往,其迹丘虚。我明嘉靖间,住持姜全志募众重新构殿三楹,貌三清、太上、帝释之像,安居堂室,颇为周备。凡历十三余祀,至万历乙酉始告落成,征余为记。予因喟然而应之曰:'噫!道之在宥天地,惟广漠、惟清净,而无始后,随而无终,得是道者以长生。嗟夫!人者昧之,汩汩沉欲,邈然而不知返。其神不清,虽生何生。宜乎至人之观朝菌之晦朔,蟪蛄之春秋也。兹宫之建,窈渺幽深,宜其居者,安以凝神,静以舒情,超然遗世,而入不死不生,即自而登广漠之庭。叹夫高慕者荡志,遐思者放情,又何弱水之可隔,羽翼之可生哉。夫如是,使夫施者作者,推一尘而与山徽共光,一滴而与沧海同波,功德何穷。遂书以纪其事,俾后之人,有以鉴焉。'"

       清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神清宫碑(公元1692年)

       泉石老人撰文:"二崂之胜,自华阴迤东山势盘郁,蔚然深秀。至东南一峰翠烟攒簇,有殿阁突兀其中,而层峦古木互相映带,望之若在曾城仇池间,眼界为之顿异,问其处则所谓神清宫者在焉。考庙由来,盖自宋延佑间,长春邱子创建之后,历元明以迄今,重修者屡矣。且中经前代敕建,拟之金茎白鹤,道□神清,其崇异实相当也。岁月变迁,东崂宫观半非畴昔,而神清宫连年缮制,独焕然维新,则人力之修持,而亦山灵之呵护也。其中殿宇森列,墙垣周密,无少缺陷,特前殿之西,兑宫未备,风伯嘘寒,岂非藩篱之脱漏乎!道人辈勇于精进,亟合同心,庀材而踵成之,为立救苦殿一区,则甍如鹏运,栋以龙骧,其雄峙之势,宏整非常,其终克完成,非道人募众之苦心,筑基之巨力不及此。余蜡屐过其地,览眺徘徊,瞻礼再四,不胜感慕焉。则屡建之后,又复增修之,使祥霓葱茜,佳气峥嵘,而刻铭勒碣以纪盛事,固其宜也。然而名山结构,必得李青莲、蔡少霞其人,为书丹握椠而后可,夫岂易致之耶?余不揣固陋,而志以质言,虽不必增重仙宫,聊陈其大略,亦庶几与浩劫相终始尔。"(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东莱泉石老人撰)

      民国十二年重修神清宫碑(公元1923年)

      即墨刘显初撰文:"昌黎有言曰:'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盖善作必有善继,始可垂永远焉。元长春邱真人初隐姑余,作《西游记》;继觅幽谷藏真所。卒栖东崂北麓,峰峦嵯峨,林壑邃幻间,脱其尘。凡斯亦名山之胜也。真人已往,遗迹邱墟,讵堪任其湮没也乎?明嘉靖时,全志道人感奋出而筑三清、玉皇、救若三殿于石洞右偏,为主持者炼心地。嗣是而起山门,起钟鼓楼、震兑两宫,库仓厩厨,环列完美,无少缺陷。万历己丑落成。神清宫所由来也。岁月变迁,创必有承。清康嘉间,屡为督修,继述绵绵。兹何幸有挺身坚任复旧观而焕然一新,如子善道人,如张宇宝其人者。吁!前前者肇造,后后者葺饰。前乃伊始,后愿其终,终复如何,与天地久,与日月长。黄老之术,彪炳天壤。神圣荫庇,山灵呵护。流寇扰乱庸何伤。惟是引而无替,斯垂千古休光也。"

附件2. 名人诗篇

        蓝水诗:结宇附山胁,门临大壑深。日光来近午,树影自阴森。古洞云常占,堂高庭若沈。导人看竹兴,飞过一声禽。芮麟诗:绿阴如海浸重楼,野兴翛然老麦秋。漫把奚囊收拾去,行人又为好山留。

        孙笃先《神清宫道中诗》:翠烟深处一峰孤,岚气珑璁半有无。扶杖漫随樵径转,穿林唯听鸟声呼。须臾似现三山影,咫尺新开五岳图。几岁别来成恍惚,频寻野老问前途。

       江如瑛诗:为爱长春洞,登临足盛游。一从黄鹤去,只有白云留。炉火虚丹灶,松阴下石楼。孤峰凭眺处,归燕几行秋。

       黄念昀诗:溪上望东南,崒嵂但修岭。坐起时褰裳,许久到异境。临壑地逾高,负山丹房整。东户岩为屏,杂花发新颖。北眺多松荫,欲登空延颈。出门循西麓,攀缘陟其顶。倚卧得盘石,侧看西阳景。复下沿间流,仿佛洗耳颖。道人呼晚餐,山岩宿未省。灭烛不成眠,泛人山气冷。热酒破寂寞,待月閟神静。不令仙犬吠,却将灯火屏。时出观山壁,朦胧卉木影。意境增肃然,心神亦神迥。无言悄相对,幽窗渐耿耿。

       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神清宫》五言律诗:“上尽登山路,山花晚更香。悬崖缀高阁,怪石抱回廊。翠积松窗暗,云起石榻凉。道人知爱客,晓起煮黄粱。”     

       翟熙典诗:踏云寻古寺,殿间复岩唇。洞敞萝为幕,松多藓作春。石纹穿水脉,峰顶露阿身。莫道远难问,寥寥忆脱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