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6日,天晴天蓝,能见度极好,温度0度以上。
北光光雕顶海拔近600米,说起来并不算高,但其险峻,危险系数却很高。 北光光雕顶位于崂山南阴凉涧、大平岚村北部,临海而立。当地人称北咣咣崮。闻其名可见是一毛不拔,凸无翠绿之地。通向北光光雕顶的小路有三条:北面的小路来北自天门峰,西自鲍鱼岛涧、南光光雕顶,东至八水河,四岔汇聚在山梁上,小路较为好走,称不上险峻。大平岚通往北光光雕顶的有两条路,陡峭、险峻,还得攀爬、跳跃、穿洞、穿石缝,很有味道。一条东路线,经梯子石,日月潭沿东北方向往上攀走,路不明显,却时有目标。另一条路从大平岚北上,一路攀爬,在惊险刺激,直插北光光雕顶。
本人由八水河出发,从东线上去,西线下来,竟然耗时5个小时,个人认为此路线绝对属于驴友自虐路线,一路上有多处长坂坡,多处的一线天,多处的悬崖和巨大间隔的巨石,许多地方,不仅需要体力,而且需要一定攀岩技巧,胆量和腕力,才能上去。一路走来,钻洞、登高、攀爬、越沟壑、探谷底、小心翼翼的爬上爬下。当然越是危险的地方,风景越是美丽,一路上到处都是象形石,当你登上高处,远眺大海和群山,感光顶风光无限,会有一种成就感。
本次旅游路线:大河东客服中心->八水河
->梯子石->日月潭->浴龙池->靴子石->狭缝->无名山峰->望海浪门->北光雕顶->
万年绳->大平岚 ->梯子石->八水河->大河东客服中心。
本次游览历经5个多小时的徒步,总里程:12km。
崂山防火,由八水河上去的路口,有人看守路口,直喊不要上,好在距离稍远,未理会,赶紧登上野路。

沿梯子石向西行走,到阴凉涧

前方到达阴凉涧,岔口右拐上去
阴凉涧在崂山南线,大平览和八水河之间。在“共青团林”和“共青团林碑志” 石刻的上方就是阴凉涧。

沿着树林拥裹的山间小道,一侧是亭亭玉立的松林,一侧是五颜六色的杂林,脚下是毛聋聋的细草和软绵绵的落叶,踩着嘎吱吱的发着细响。


阴凉涧瀑布
一涧三瀑布,这在崂山绝无仅有。奇特的山体、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和长长的阴凉涧瀑布让人感觉崂山奇观,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是一个小环境,周围的水都汇集在这里。由于水源丰富的位置很像一个簸箕,三面高山围起的一处宽百米长千米的大平地。


沿长坂坡爬上。即可达到日月潭

日月潭
阴凉涧的最高处,有几处泉水从岩石中冒出,汇流着向山下冲去,拐过几个大“S”,在一处平坦的岩石上,水长年累月冲刷坚硬的岩石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潭和一个半圆形的水潭,看起来非常像日月潭。


向上看,到达顶还有很长的距离
左看山峰

右看山峰

继续前行,右边的巨石


阴凉涧上方,均为巨石,在巨石阵中穿插前进上行


穿洞而过
路上的象形石




东看崂山头和太清湾

一个小的长坂坡
再经过长的长坂坡

眼前巨大的裂石,

裂石右拐,见奇石

跃龙峰和“浴龙池”
跃龙峰上浴龙池
奇峰跃起向南天,
不测深池顶上悬。
传有老龙此中浴
峦头白日自云烟。
这是周至元在他写的“崂山志”里赞美跃龙峰和“浴龙池”的诗。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跃龙峰在天门峰南。巅有池曰浴盆,风涌浪翻,人不敢近”。还有的文章称,跃龙峰顶上有池水,深不可测。
向下看,像似一条卧龙,远方有一天池,浴龙池?


东看崂山头

东北看北大顶

西看下山的山峰

回看爬山之路

几块奇石

折回,继续上行
象形石



回看太清湾


第一款靴子石



达到垭口,左转穿过狭缝
又见垭口,
垭口北看南天门和天门峰
下行十米,岔口左转,沿70度约50米的高度悬崖间隙爬上到顶,终于达到北光光雕顶,顶相对平坦。

到顶后下行,回看下来的路


第二款靴子石



又见小天池

远看仙女拜山


透过峡谷看八水河股
顶相对平坦,向北光光雕顶的标志前进

回看天门峰


北光光雕顶

西看南光光雕顶,一路伴你下山,

西看流清河湾

回看北光光雕顶,


下行遇到的第一个狭缝---一线天

在巨石上转来转去,有钻山洞

第三款靴子石

看北光光雕顶

看太清湾

就是在这样的巨石阵中转来转去,爬上爬下

继续下行,到达万年绳

下行

又见长坂坡,小心翼翼,不太容易

又是狭缝

在一个
钻洞

又一个长坂坡

远远看到大平岚

此处不高,但危险

南光光雕顶

下行。又是铁丝网,左转绕行
出来,看到一座漂亮的建筑

几条狗狂吠,打破了宁静。走桥下到头,右拐,铁丝网阻路,过去,
沿路东去

梯子石
崂山南线的东起青山口西至大平岚这条长约10公里的梯子石很有名,它于1932年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以工换赈的方式修建了这条梯子石,以供游客到南线浏览崂山。实际上这条路在明清年间就有了,当时是奇曲的小路到太清宫,过去到太清宫只有北路和水路,南路这条是太清宫的佃户多住在麦窑,他们来回走的路,有一段从大平岚东南坡到太清宫,俗称阎王鼻子的地方,从山脚往上攀登至半山腰,狭窄陡峭石阶就像梯子一样,故称梯子石。当时修路时候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在光滑的原石上用凿子凿出脚窝,转不过去就人工打成石条,把石条一阶一阶顺山势铺好,陡峭处后人的头紧接前人的脚上下,是段惊险的人工和天工合成的景观。
后来环崂山公路建成后,以前的南线进崂山的梯子石路就慢慢没人走了,成为了历史道路的遗迹,但也是崂山驴友的主要道路和观光的道路。
到达梯子石故道标志


目前这些路多因游览路线改道及有现代交通工具而放弃不用,以致游人罕至,道路惨败,有的地段塌陷或被荒草枯枝掩盖,但有的地方仍然清晰可见,道路依然存在,成为遗迹,现在倒成了崂山中一道自然景观。


梯子石上看大海



看到八水河车站

到达上方

下山,进入八水河景区道路

转车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