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公石、扇子石、靴子石、剪子石,相公心的传说
在蔚竹庵北面山上有几块象形石,分别是相公石、扇子石、靴子石、剪子石,还有一个相公心的石洞。每当看到这些象形石,思维的空间不免会转幻到那些传说故事
汉朝初年,佛教在中国还没出现,黄老学说盛行,潜行修炼者众。那会的蔚竹庵也只是几间茅草盖顶的房庐,庵中供奉的是真武神主(即今日蔚竹庵中的玄武大帝),有一位漂亮貌美的道姑在此潜心修行多年。虽然香火不似今日旺盛,但也年节不断。山下有一富家的纨绔子弟早已垂涎已久,恨不得早日占有那道姑,只是畏惧那刚烈女子的威严,不曾下手。谁知一日晚间,那个人称为“相公”的家伙,借着几两白酒的胆量,私自一人上了山,并到了后半夜潜入蔚竹庵。那道姑也恰好因为修炼诵读没睡,诵读完后准备做些针线活。恰在此时,那相公准备无礼,结果遭到道姑的一阵暴打,直打的他抱头鼠窜,狼狈不堪,跑出庵门。这时候,突然天空放亮,山中的锦鸡报晓,真武大帝显灵,对那相公发出一枚神针,那神针扎进心脏,将之带出体外,那位相公连同他的靴子、扇子一并石化,甚至包括那道姑向那相公投出的剪子也化做蔚竹庵北面山上的石头,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相公石、扇子石、靴子石、剪子石。
几块石头给后来的参观与游览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与笑料,也让世人永远的嘲笑那位无聊而无知的相公所为。而那相公心却始终不知道被真武大帝打入何处。
只是后来唐朝天宝年间,李白应一位名叫吴筠的道人到了崂山,泛舟小蓬莱,饮酒蟠桃峰,醉卧太白石。梦中突见一相公在面前喊怨,等到酒醒过来,便借着当地百姓的指引,找到相公石。并在附近找到相公心,发觉那心依然的跳动,里面却充斥着淫秽。于是李白蔑视的离开,这时候,天边彩霞绚烂,紫气漫天。而那相公心听到李白来了又鄙视的离开,心中无望,便化千年的期盼而腐烂,只留下空洞的山洞与真武大帝的神针。而李白因到了相公心,并没有解救那颗无耻之心,感动上苍,随让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仙。于是也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紫餐霞”如此著名的诗篇。
直到1937年,当地人在相公心里采到一枚七十公分高的水晶石,据说,那就是真武大帝的旧物。再后来,解放前夕,相公心竟然成了当地百姓躲避抓壮丁的居所。
听说进相公心都是男人,还没有一位女士进去过,是因为路险山高,还是因为避讳那相公的龌龊?不得而知。
相公心山洞
相公心位于蔚竹庵东北方向的凤凰崮上,更是“藏在深闺人不知,”给人的印象是神神秘秘的。这就更加吸引人的好奇心。凤凰崮下的相公心是崂山有名的一个透洞,这个位于悬崖正中的水晶洞、洞体宽阔并分左右如若心室。风过心室、犹若心动,仿佛有了生命。洞内晶石,熠熠生辉,这个洞也因其奇特的构造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净域口是去相公心的必经之路,但是没有现成的路,只有滥树枝和脚下是松软的落叶,踏上去吱吱作响,落叶松,黄连木一片金黄,红艳艳的朴树分外动人,还有密密匝匝的爬山虎,仿佛置身原始林中。相公心山峰陡峭险要攀爬需要勇气和胆量。山不险不奇、越是惊险刺激的地方越是神秘莫测。相公心看后令人叹为观止.
一座山洞本无希奇,只是这山洞的形状的确怪异,山洞成椭圆型,整个形状如同扣着的半只鸡蛋,并且是贯穿的,而在山洞的另一侧的洞口,竟然形如人肺,过了那人肺状的洞口,下面却是万丈深渊。而且山洞本就是水晶窝子,是崂山里最大的水晶窝子了。可能原先山洞没现在这么大,但从清朝期间直到民国,一直是当地人水晶主要采掘地,才放大出如此的洞穴。
再回到洞口,向洞外望去,只见千山万壑,叠嶂连绵,乱石穿空,谷底深邃。奇形异状的石头如同海中翻腾出的巨龙,排江倒海般的压来。在临黑的时空中,感觉如同一幅苍龙晴雪图的水墨画。

相公石
蔚竹观北有一石崮,状如一位头带纶巾的,拱手作揖的古时相公。


扇子石
扇子石位于九水北部、河东村东部。是一个在山腰处突起的山崮,有几块小石头托起的巨大扇形石,真是巧夺天工罕见的崂山又一奇景。

靴子石
靴子石位于九水留韵亭东南,与狮身人面石、夫妻石南北一字排开,传说是"相公"石丢在那里的靴子,此石非常像一只高通棉靴。故名:“靴子石”。

剪子石
剪刀在古代又称作“龙刀”,南北朝梁帝太子纳妾时,总送几把镶有金龙的剪刀,唤作龙刀,作为聘礼。双石屋与河东村的先民曾经送给剪刀石一个不是很雅的称谓:“驴鸡巴石”,又有人觉得在相公靴之上,相公心之下,又有人叫它“相公鸡巴”。但我觉得还是叫做剪刀石更加爽口与准确。但由此可见,相公在先民的心目中身体的零件与使用的物件散落在龙抓河的周边各个角落,有人说此相公被太平村的一村姑看上,追得满山跑显然不符合这种散落的布局。

2.飞龙瀑仙人桥龙抓河的传说
从河东村进入飞龙瀑的峡谷,此时,太阳高出南面的山头,初照在林间,撒下一片斑驳陆离。此谷有人称之为太子涧。
相传从晓望河谷的干脊起到现在的白沙河,很久以前这里光山插天,荒山秃岭,水无流径,坡无滴土,寸草不长,鸟绝人踪灭,天旱石裂卷烟,雨天飞沙走石,狂洪下泻成灾,山民离乡背景,叫天天不应。此事让东海龙王知道,决心为民造福,化法身临崂山,脚抓头拱尾打,形成了以“龙抓河”(山民为记念老龙而取名)为主谷的“七沟八梁”,使雨天水有道可走,旱天有泉水可滋,热天有风可吹(铁拐李将一把扇子留在离仙人桥不远的山岗上)。不久这里方圆上百里绿树成荫,泉水欢歌,鸟语花香,巉岩乱现,奇峰插天,成了人间方外地。
通天福地引来了众神仙,就连龙王的小太子也被这里的胜景所留恋而化为太子瀑。月朗星稀各路仙人就会到仙人桥上赏月看景,就连西天王母也会经常携诸天神到“天桥”游览,那琵琶峰上的“琵琶”就是天上仙女留下的。老乡说,到了夕阳西下,尤其是淡淡雾似轻沙披在琵琶峰上时你就可听到琵琶弹出的“天籁之音”(当然有缘之人才能听到)。
从龙抓河谷飞来的泉水在陡峭的山壁上冲泻下来形成似龙的瀑布,虽不宽,但由于关于它是东海龙王小太子所变的传说,加上三面插天的奇峰怪石,每次到这里都似到了方外地,仰首透过似犬牙交错的山峰看那深邃的圆圆的苍穹总有不愿离去的感觉。飞龙瀑又称“太子瀑”。
老龙和众仙在这里留下了很多景观,诸如“仙人桥”、“天桥”、“扇子石”、“琵琶峰”、“凤凰岭”、“阳元石”、“太子瀑”、“南天门”、“靴子石”、“相公石”等。只可惜老乡说那“天桥”由于是王母等天神所去处,一般神仙都不能去,凡人只能隔河相望。
飞龙瀑
飞龙瀑位于外八水河东村南的太子涧。 飞龙瀑有15米左右,水流呈S型,和潮音瀑一样是三叠瀑,但比潮音瀑要小,人称“小靛缸湾”。

仙人桥
仙人桥位于扇子石西,你站在扇子石上,是欣赏仙人桥的绝佳位置,看到它不由得让你有一种冲动,想上去做一把神仙的感觉,故名“仙人桥”。站在仙人峰上,眼前两岸万山起伏,看看身旁的仙人桥墩,望望凤凰岭上的靴子石,抬头看那扇子石,琵笆峰。

关于龙抓河的另一个传说
崂山方圆百里,东与南面向大海,传:有东、南各有龙守御。周统一华夏,吕望姜尚分封齐地,沿袭渭水垂钓旧习来东海,用玉清神君元始天尊的钓竿将东海之龙甩至崂山之上,南海之龙忙来赶急,于是穿过跃龙峰的龙门,撞破龙穿崮,跨越崂顶,一爪按地,一爪抓起东海之龙回到海里,一抓按地便形成今日之龙抓河。有山民目睹,传至子孙。虽为旧史,但影像依在,便有了崂山二龙飞天之传说。
跃龙峰
龙穿崮

3. 鹰嘴石
上了山顶,正对鹰嘴石,只见凶猛的鹰喙向日,有啄破长空之感。相传鹰嘴石下有“姑姑洞”,说的是解家河早年有一家人家,兄妹二人父母早亡,哥哥娶了媳妇后不久也离开人世,只有姑嫂二人相依为命。一日山大王化作苍鹰将未出阁的小姑掠去做压寨夫人,藏匿在姑姑洞里,准备变回人形之后与之成亲,嫂子便漫山遍野的日夜寻找小姑,呼喊着“姑姑”,时间长了,嫂子变化作“姑姑鸟”长落在解家河南面的山上,但叫声从未停过。此事被真武大帝得知,感其真挚,随在山大王在没变回人形之前将其化成了崂山的一块石头。而今日,嫂子当年停落的“找找姑姑”崮依在,每年冬春之时,有大量的姑姑鸟依然来这里承袭古老不变的叫声“姑姑、姑姑…….”,而山大王的化石鹰嘴石,只能每年在寒风冰雪中接受着对罪孽的惩罚。
鹰嘴岩

布谷鸣春
蔚竹观至飞龙瀑石刻的那条路上的,西山涧翠谷中有一石崮,状如布谷鸟昂头鸣叫,身后层层石片恰似布谷鸟美丽的羽毛。故称“布谷鸣春”。

5.飞凤崖
稍偏东有座山峰,夹在两座突出山峰中间的地方,活像一只凤凰,正展开翅膀,凌空欲飞。这就是有名的飞凤崖,这处景观被称为“丹凤展翅”。说起这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来,还有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哩!古代的峪山属即墨县管辖。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姑娘模样俊俏,心灵手巧,绣花的手艺远近闻名,绣花花香,绣鸟鸟飞。县官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派了3个媒婆都被撵了出来。于是,这个县官想出了一条毒计,限她3天之内绣出一件皇上穿的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珠要会滚,龙要会飞。绣成了,他可以向朝廷进贡,升官发财;绣不成,就要派兵抢人。谁知道这位姑娘只用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把龙袍抖开一看,没想到两条金龙张牙舞爪扑了上来,一下就把他的胸膛抓开,掏出了他的黑心,驾着云彩飞走了。皇上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兵包围了姑娘的家。这时候,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剩下一只翅膀上的3根翎毛没绣完,忽然听见门口人喊马叫,大吃一惊,绣花绷子掉到地下摔散了。转眼间,绣锦上的凤凰驮起姑娘就从窗口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绣完,所以飞着飞着力气不够用了,只好在这儿落了下来,变成了这座“飞凤崖”。您看,那“凤凰”到现在还在抖动翅膀想飞向天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