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2015-01-07 21:13:55)
标签:

文化

大仙山

二仙山

崂山

分类: 崂山文化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大仙山和二仙山位于白云洞的东面,从白云洞山门前沿东侧山路向后山行走,到海天一览石刻右拐上山即可到达。有诗云“直上峰千仞,奇观入望中。仙云排远岫,海月渡长风。”

       俗话说:大仙险二仙俊。大仙山无比陡峭,直插云天无路可登,难以攀登。         

       二仙山有过无不及,有诗为证“万顷松涛接海涛,海涛尽处阵云高。峰头放眼空三界,愿驭神虬上下翱。”二仙山挺拔俊秀,原是几块巨大的凌空巨石堆叠而成,石根部裂开对生,顶峰南侧有一陡立如梯的大石,一截接近垂直斜插峰巅的巨石,巨石呈柱形三面光滑一面像家中洗衣的搓板,沿着右侧石上搓衣板状的突起的石条,可以攀登。名为“上天梯”,可以攀登。     

      爬上上天梯,再登“三步紧”即到达山顶。所谓“三步紧”,实际距离和高度并不很大,只是需要游人必须具备勇气,因为山高风大,通过的时候,要快一点为好,故称之为“三步紧”。  二仙山上三步紧的景观,源于30年代青岛几个文人引起,沈从文、杨金甫、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郁达夫都曾经去过这里。沈从文在崂山住了6天,就是住在白云洞贮云轩里,白天就在周围爬山。沈从文的原著“青岛的海边、山上,我经常各处走走,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曾先后去过几次崂山,有一回且和杨金甫(即杨振声)校长及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诸先生在崂山住了6天。以棋盘石、白云洞两地留下印象特别深刻。两次上白云洞,都是由海边从山口小路一直爬上,这两次在‘三步紧’临海峭壁上看海,见海鸟飞翔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从松树丛中翻过岩石的情景,如在眼前。”

        三步紧上去就能到达会仙台。会仙台,是二仙山最高处,顶端的石头形如座椅,外形像太师椅,只能坐一个人,名为“会仙台”,传说上了会仙台就可以同神仙谈话了。端坐上面如登蓬莱,邀云揽月,听风观涛,飘飘然有凌云之志,悠悠然浑若天仙。都说这崂山是灵异仙府,是仙山,与“仙”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唯此一台。在会仙台上眺望四方,看万里碧波、蓝天浮云,四周青山含秀,身旁清风生爽,游客如入仙境,但在这里不要同神仙“谈话”时间太久,要不然会真的不想回来了

      

 上天梯

右侧石上是搓衣板状的突起的石条,可以攀登。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往上登上一块狭窄的平台,上有石刻“三步紧”,大小只容得一人转身,两侧为悬崖峭壁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三步紧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再往上走,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石椅,可坐两人,可容一人躺在上面。椅子靠背上刻“仙”字。从这里探出头,凌空而下观,车如蝼蚁,人更渺小不足观,在其上之人惊恐缩回头,人山融为一体即为“仙”字。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右看崂山近海通往垭口的一段山海景致,层层红瓦的砖房和种植着茶树的梯田清晰可辩。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刁龙嘴村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左边可观仰口海滩之全景,仰口湾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站在二仙山上看大仙山

文化之崂山大仙山和二仙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