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2014-10-09 21:10:17)
标签:

崂山

巨峰

灵旗峰

分类: 崂山游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2014年10月9日,天晴,偶有云,适合旅游。

      国庆假期未能出游,只好节后了。好处是人真少,老人居多。坏处是索道停运早到16:30分,再者转运车少,由于人少,需满员才发车,结果等了近1小时才车才开,下山较晚。尽管如此,仍建议有条件者节后旅游。

     崂山因主峰巨峰海拔达到1133米,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又因为是道教传播要地,作为北方全真教派,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这“第一”和“第二”,彰显了这座大山自然和文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内涵。 《齐记》赞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登顶崂山主峰—巨峰,才能真正领略“一览众山小”。

       巨峰环山游览路上有八个隘口,与中国古代的八卦方位暗合,故称“八卦门”,分别是坤门、兑门、乾门、坎门、艮门、震门、巽门、离门。循线环游,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更会领略到“天人合一”的妙趣。

      本次旅游路线:大河东客服中心 ->观光大巴上行->巨峰入口处->索道下站 ->索道上站 ->自然碑->离门->巽门->先天桥->摘星亭->震门->杜鹃坡->仙洞->艮门->栈桥->坎门->乾门->兑门->铁索桥->乾坤洞->坤门->离门->铁瓦殿->出口->观光大巴下行->大河东客服中心。

巨峰风景游览区地图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大河东客服中心买票进站,坐观光大巴上行。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大河东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盘山公路的两旁山壁的雕塑和壁画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老子骑着青牛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公路沿途石壁上刻有很多有关崂山历史文化的雕刻,下图是周文王与八卦图的雕塑。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山中的小村庄,神仙一样的生活。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巨大的神龟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管理不善,有粘贴画的嫌疑。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刘大钧的题字

     刘大钧山东邹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等。

题字者看了会怎么想:我的字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巨峰景区门口。“天地淳和”牌坊

     “天地淳和”牌坊是进出崂山的门户,牌坊两侧有楹联“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易学家刘大钧撰写。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入口处东侧沿台阶上去有一处平台,向东望去,风景很不错。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老子藏书处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索道下站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索道上站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索道上下看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开始爬山,一路都是人工修好的旅游主干道,石阶较陡。崂山之岭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崂山之穴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之洞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自然碑

仙境本是道造化,功德无量碑自成。自然碑是巨峰游览区第一石景,这座高高耸起的方形巨大石崮,高约40米,宽约10米,崮顶外凸,下方平削,从南向北看,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碑,故取名为“自然碑”。从正面看,碑身左上侧向外突出的一块石头,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那眼睛、鼻子和嘴,一只前爪,活灵活现,使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神功造化的奇妙。自然碑是崂山众多著名象形山石之一。

    巨峰的自然碑原来是一座突兀的山峰,因冰川运动拖蚀作用,四周的岩石被冰川拖走,如今只留下了这孑然一身的孤影。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离门
    沿自然碑上行,就是崂山八卦门之一的离门。 “离”是《易经》八卦之一。门头上离卦的符号,是由两个阳爻夹着中间一个阴爻组成。在自然界,代表着火。按方位,它位于正南方。
      站在离门,向前可以远眺巨峰那若隐若现的雄姿。向左看,比高崮与右侧连绵起伏的灵旗峰像两根巨大的石柱,构成了巨峰正南方向上最宽阔的大山门。
“石门高耸郁嵯岈,烟云深处寂无哗。”是告诉游客,崂山巨峰正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迎接游客登入这“生生之谓易”的伟大易学殿堂。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之壑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朱雀石

       巨峰游览区自然碑上方,有一象形山石,酷似一只栖息的孔雀,因地处巨峰之南,依中国传统文化“南方朱雀火”之说,所以叫“朱雀石”。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在95岁时为崂山题写,笔力苍劲,犹如游龙飞凤。
有人说石刻富含寓意:“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像只狐狸,富有灵性,意指崂山人杰地灵;“上”字像是一个道士在作揖,体现了崂山道家文化特色;“名”字如同一只孔雀立在石头上,跟右侧的朱雀石正好吻合;“山 ”字像一个人正划着船在海中乘风破浪,体现了崂山的山海特色;“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一”字像一只元宝,寓意崂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之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比高崮

“似与巨峰试比高,巨峰侧目看崮低”,说的是比高崮。比高崮海拔1083米,相对高度约100米,山体笔直陡立,顶部比较平坦。从西侧看,好象比巨峰还要高,大有与巨峰试比高的气势,故而得名。比高崮又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面向巨峰含情凝望,因此还被称为“美人峰”。
关于“美人峰”,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山下住着一位农家女,长得十分美丽,当地一恶棍相中,几次想霸占为妻,结果都被巨峰变成的青帝真君搭救。农家女为报答青帝真君的救命之恩,化为这座山峰,经年累月,侍立于巨峰侧旁。

清山东巡抚崔应阶有《美人峰》七言律诗:“山色真如清净身,凭虚独立迥难亲。洞中未可逄仙子,天外空教侍美人。薜荔作裳云肩润,芙蓉烦黛眉宇新。莫将雾鬓云鬟意,错拟山头姑射神。”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循环线由此开始。建议先游灵旗峰方向。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巽 

“巽”是《易经》八卦之一。通往巽门的登山路称“丽正路”。

    沿登山路抬眼望去,可见一排如同空中楼阁的长廊,上面建有一座仿古阁楼,门柱刻楹联:“山川通气千古秀,江河蕴德万物新”。这就是巽门。

      巽门是巨峰东南部的一处垭口,沿巽门侧翼的小路过先天桥便是摘星亭和灵旗峰峰顶。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由此登上灵旗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巨石下压着很多小木棍,有一定的含义。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巨峰

是崂山的主峰,也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万里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享有“万山之祖”的尊称。

巨峰雷达观测站
但由于巨峰建有军事基地的雷达观测站,禁止游人靠近。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之谷

崂山有许多“U”型山谷,由冰川侵蚀和展宽而形成。其中以流清河上游的束住岭一带最为典型,显示了其与古冰川活动的关系。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先天桥和摘星亭,周围悬崖峭壁,看上去真挺悬挺危险的。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先天桥

架在摘星亭旁的山峰之间,又称仙桥。桥下是深切的峡谷,当然云中漫步不见谷底,惊险度稍小了一些。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摘星亭
灵旗峰旁有个小亭名曰“摘星亭”,亭中有对联:“亭中对弈斜摘星斗排棋子,脚下生云平礼神仙煮绿茶”。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灵旗峰

又名仙台峰,高度仅次于巨峰,灵旗峰实际是游客能登的崂山最高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之垭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震 
震门的“震”也是《易经》八卦之一,由在上面的两个阴爻与下面的一个阳爻组合而成,位居东方,在自然界,代表雷。
震门楹联的上联是“海涛拍岸疑雷至”;下联是“雾气拂面是飞云”。意思是当你与顺风飘来的云雾融为一体时,就会听到海涛、林涛、风涛……会感到山与海的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心灵与天地的交融,会充分体味到“道力神功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超然”的意境。似乎也体现了当时的情景。兴许就因为崂山多云雾,使之沾上了更多的仙气,从而成为了道教名山。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杜鹃坡”

因山坡遍布杜鹃花而得名。巨峰的杜鹃花是崂山的一大自然景观,杜鹃花也叫做映山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仙洞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艮 门
艮门是一处不大的山口。门两侧楹联的上联是“叹艮门山重,望似无路”;下联是“听林中松涛,顿开九天”。“艮”是《易经》八卦之一,由上面的一个阳爻和下面的两个阴爻组合而成。在自然界,代表山。论方位,属东北方。山,是大地的骨骼,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道德经》石刻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道德经》上篇石刻,沿循环路往前走的一处陡直平削的石壁上刻着《道德经》下篇。
《道德经》即《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被道教称为“道德真经”。据有关史料记载,老子晚年因亲眼看到周王朝的衰败,便“去周隐居”,西去流水,以化异俗。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五千言”,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八角池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福”字

   巨峰八卦环线坎门处,岩壁上镌刻着两个集王羲之书法的巨大“福”字。取“福无双至今又至”之意。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栈道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坎 门

丹炉峰北侧的山门就是坎门。“坎”是《易经》八卦之一,位居正北方。它的符号是由两个阴爻夹着中间一个阳爻组合而成。在自然界中,代表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在崂山巨峰的北侧巧妙地设置了崂山海拔最高的天乙泉,即原泉,正吻合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天一生水”理念,也使崂山巨峰这些妙然天成的“八卦”真正达到了形与意的完美结合。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五峰仙馆

一定要穿过此门。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乾 
乾门位于五指峰的“指缝”中。“乾”在《易经》八卦中居首位,是由3个阳爻组成。在国家中,代表君王、皇帝。在六气中,属于“太阳”。在自然界,代表天。
  在乾门可以近距离观赏“八戒崮”、“龟石”、“子牙出山”、“师徒授法”、“太公崮”等石景,稍远一点距离还有“虔女峰”、“黑风口”、“黄花顶”等景观。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五指峰

      山回路转不见君,五指高擎乃故人。眼前诸峰是一组奇特的山峰,东西向排列,比较集中的5座山峰依次高低错落,纵向节理较多,最高的那座海拔1050米。远看,这5座山峰就像一只伸开了五指的手,直刺青天,因此被称为“五指峰”。这里的风光特色主要是高山和奇峰,秀姿峭拔,庄严雄奇,让人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路边的秋叶和峻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兑 
通往兑门的路称“自强路”。自强路取自《易经》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兑”也是《易经》八卦之一,是由两个阳爻托着一个阴爻组合而成的。在自然界,它代表“泽”,就是现在讲的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宝贵“湿地”。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风桥险渡

巨峰的“风桥险渡”,是一座悬索桥。身长百余米,高悬于深深的山谷之上。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乾坤洞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进去抬头看,居然是心形,有爱,乾坤也动情。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坤 
      沿着讲习路上行,就是坤门。“坤”是《易经》八卦之一,由三个阴爻组成。在自然界,代表养育万物的土地。在方位上,居西南。在巨峰游览环线上,坤门正好位于巨峰的西南方。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坤门,“身过斯门直方大,人居坤位自含章。”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在坤门向西南方远眺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下山路上回头看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铁瓦殿

原名东华宫,始建于宋代,曾是崂山最高的殿宇,乾隆年间毁于大火,其遗址也被包裹在植物丛中了。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出口到了
崂山游记之巨峰秋日的姹紫嫣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