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系列之一
近几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三鹿奶粉的责任人刚刚受到法律的制裁,又冒出了澳优奶粉“姓中还是姓洋”的问题。民众被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所困扰,无形中也降低了对公共安全状况的评价。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表明:居民对公共安全状况评估得分为62.27分,食品药品安全的评价较低(55.1分),成为公共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城市居民最为担心
在食品药品安全的次级指标中,药品安全评价将将及格(60.2分),民众对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的评估都非常不乐观,二者仅为54.3分和59.5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让民众体会着更多的不安。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城市居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感最低,仅为52.4分,农村居民评价相对较高,为60.1分。一些出过食品质量事故的区域,此项指标得分再创新低,如华北区域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评价不足50分(49.8)。如何能让失去信心的民众恢复信心,如何能让大家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更多一份安心,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食品安全性缺乏识别手段
有句歌词唱的好“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现实中,居民识别食品安全性的方法实在太少,大家在衡量食品安全性时更多通过品牌知名度(39.2%)和食品外观(29.5%)等市场因素判断。品牌知名度往往是慧眼难以识别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前品牌价值为149亿元。以国家监管为主体的认证标志的中选率仅为23.6%,这客观上表明国家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功能缺失。
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是增强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信心的首选
近年来,国家不断尝试以制度、法律等多形式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2008年8月,国务院首次发表《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正式实施。食品药品领域的诸多改革行为,意味着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理念到监管模式的重要转变。
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关注角度。城市居民最为关注添加剂(26.1%)、农药残留(17.5%)等食品标准的规范性问题,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过期变质等销售环节的质量问题比较关注。因此,在《食品安全法》出台的新规定中,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33.0%)成为居民增强食品安全信心的首选,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21.3%)等制度规定也有较高的中选率。
目前我国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深层次、跨区域、跨行业的重要社会问题。国家立法的逐步完善凸显政府监管理念从德治到法治的转变,这个关乎民生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方法可以解决,监管方式的多样化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缺少的良药。
技术说明: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09年8-9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7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辽阳灯塔、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785名18-60岁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其中城镇居民2662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