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岗位发展方式两国机械冷加工工中美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据大众日报(8月2日),山东省上半年2010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79.26%
无独有偶,在美国也处于这样的情况。看到就业市场不景气,美国一些大学生选择回炉深造,如今他们纷纷完成了学业,结果发现,就业前景比两三年前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劳工部7月2日的数据显示,20到34岁的硕士学位持有人中,6月份的失业率为4.2%,虽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但高于去年的3.9%和2007年6月份(衰退开始之前)的2.9%。
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地创造就业岗位,新拿到硕士学位的人要竞争这些岗位常常并不具备优势。他们角逐要求有高学历的岗位时,一起竞争的常常还有年纪较大、拥有更多工作经验的人。2008年,25到29岁硕士学位持有者的年收入平均比本科学历人士高出7,954美元。但由于就业环境不好,越来越多的优秀求职者走上收入更低的岗位,这个差距也有可能缩小。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世界是平的。
金融危机使世界全范围的结构调整的情况下,社会对实体经济尚未恢复,但是中美两国创造的就业岗位大多是一般的就业岗位,如图所示。
中国 |
美国 |
营业人员 |
零售店店员 |
收银员 |
出纳 |
治安保卫人员 |
办公室文员 |
饭店服务人员 |
配餐工送餐工 |
机械热加工工 |
注册护士 |
机械冷加工工 |
服务生 |
餐厅服务员、 |
客服代表 |
厨工 |
搬运、装运工 |
清洁工 |
保洁人员 |
普通电力设备 |
看门人 |
检修工、电工 |
仓库管理员 |
中餐烹饪人员 |
发货工 |
这说明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深刻调整。以国际金融体系“困境”为核心的市场、资本和资源重新配置,仍将对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都是低薪职位,中美两国排名前10大工种的更是消化了本国主要的劳动力。
美国正在形成竞争新优势,努力使市场、制造、研发当地化。跨国公司已经做出后危机时代的先导性战略安排,力图在领航产业、先进技术、国际竞争和道德评判中占领制高点,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对华转移。
长期以来世界加工的发展方式形成我国某些领域的技术依赖,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增加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度;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绿色壁垒),减排义务,市场经济地位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
中国也正在培养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比较优势,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在某些领域和环节可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提升地位,占领高端;借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排放权交易等,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升现有产业层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总之,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后危机时期中美两国正在努力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都摆脱不了“低就业增长”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