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埋头苦玩儿

(2012-04-11 13:38:21)
标签:

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

小叶子

钟毛毛

杂谈

分类: 亲子关系
http://s10/middle/5f004913tbd60a75417e9&690

    当儿童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时——对他们而言是严肃的工作,尽管在大人看来那只不过是些无聊的玩耍——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都经受着惊天动地的发展。在玩儿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髓鞘迅速进行着神经元的链接,以便把在玩儿中获得的体验经验化,指导日后的生活;而心灵在玩儿的过程中随着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完成进度,经历着挫折的苦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得心灵趋于更加成熟的状态。


    婴儿身体各阶段成长的敏感期太有意思了,像是一把生长尺子,随着敏感期的转换标记下有趣的刻度,“三翻六坐八爬”就是典型的刻度语。你只是悄悄地看着尺子记录下孩子的关键点,就会欣喜地感叹生命的神奇;可如果你总是要举起尺子,教条地量一量孩子是否达标,成长就会被你变得了无生趣。


   像其他新生儿一样,月子里的双双认为自己是一个只有一张嘴的小动物,没有其他的肢体,所以她会拼命地控制且只能控制自己的嘴。任何触碰双双嘴边的东西都会引诱她向往地张开嘴,渴望吸吮。进入手部敏感期后,双双拓宽了自己的控制范围,方圆之内只要被她观察到的物体,无论大小烫冷男女,都逃不出她的魔爪。目前,已经满八个月的她,在玩完了翻坐爬的项目之余,依然处于疯狂的而且貌似越来越疯狂的“用手期”。

   在一个安静的周末下午,我把8个月的双双放在她的高脚椅里,慢慢地给一个软桃子剥皮。双双坐在椅子里无限期待地看着桃子,手舞足蹈地想要夺下我手里的吃食,以至于我不得不作躲右闪才能完成剥皮的工作。我举着剥了皮的桃子放在她嘴边,她便努力地用她仅有的六颗牙把桃子咬成小块,并用舌头运送到槽牙的位置用牙床进行类似咀嚼的动作,咽下去的时候似乎不太顺利,她用这种方法吃了几口以后,静静地盯着桃子想了几秒钟,忽然扬起手向桃子抓去。


我猝不及防被她一把抓住桃子,她很急迫地在桃子身上反复做着抓的动作。


我不知道她究竟想要对桃子干什么,索性用勺子挖下一小块桃子放在她右手里看她如何处理。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双双慈祥地端详了一会儿右手里的桃子块儿,关爱地抚摸了一下它光滑湿润的表皮,突然浑身一阵战栗,我发现她用力地攥住桃子,浑身在使劲!她使劲使得这么专注,以至于连左手都在紧紧握拳,甚至连两只脚丫都作出抠地的动作。这是婴儿时期典型的连体动作,大脑还不能完全区分所有动作的归属肢体,所以有时会全身作出连带动作。


攥碎了手心里的桃子,双双显得很得意,她打开右手,看见了接近泥状的桃子,开心地看看我,慢慢地举着流汤儿的桃子的手移动着,最后居然送进了嘴里,我这才看明白她是在自制桃泥!手里的桃子碎块还没吃干净,双双就迫不及待地伸手继续要食物,我便给了她一块又一块,她重复用同样的方法吃着桃子,尽情享受着桃子的美味和玩耍的乐趣。


此时双双的爸爸正在小卧室里玩儿PSP,如果他看见餐厅里的双双在这样吃桃子,肯定会严肃地制止我们:“吃东西要有规矩,不能边吃边玩,要玩就不要吃。”此时双双的奶奶和姥姥都没有来访,如果她们在,肯定会疼爱地握住孩子高举要求食品的小手:“乖,会给你吃的,别把新衣服弄脏了。”然而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品尝水果的下午,高脚椅里坐着一个顺着胳膊流桃子汁的小孩,高脚椅边坐着一个笑得乐不可支的妈妈。


    人类从来不缺乏对“玩”的热衷,有的人把“玩”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于是“玩”了一辈子,在对玩的研究中成为了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满足了自我的内在需求。我好奇的是科学家们小时候是如何度过童年的,他们内心中那些兴趣的小小萌芽是如何被保护的如此完整,直至陪伴他们度过一生的。孩子就像种子,落地自然会发芽生长,而煮熟的种子落地之后只会腐烂,成为那些新鲜种子的养料。


克拉伯雷在评价一个世纪以前的英国儿童教育时用了以下忧心忡忡的话:我们的教育是用一大堆对孩子的行为毫无指导意义的知识来压迫他们。他们已经无心听讲时,我们还要强迫他们;他们已经无话可说时,我们还要求他们描述一下作文;他们已经没有好奇心时,我们还要求他们观察事物;他们已经毫无发现的欲望时,我们还要强迫他们去推理论证一个命题。我们总是强迫他们做这做那,从来不征得他们的同意。


如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你会介意他们玩耍的内容与你的要求不符么?看着他们埋头苦玩的全神贯注,你会感叹这份认真没用在正地儿么?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价值标准永远难以统一,孩子的世界就是未来的世界,核心在于你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文/钟毛毛


中国第一家以夏山自由精神发展为核心,融合蒙特梭利和华德福教育精神的北京夏山儿童之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