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给双双做的“软煎豆腐饼”是在大姑姐送我的一本《婴儿食谱》上学习到的。大姑姐一家三口这个月初移民去了加拿大,翻着这本食谱,我的心情很复杂。
其实在姑姐生小孩之前,我们关系都不错。后来老公的小外甥彻彻出生后,我对他们家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有看法,尤其因为亮亮(就是素儿家的亮亮,呵呵)与彻彻同岁,教养品性方面却对比鲜明,所以那时我进行了几次不太中听的纳谏,之后被认为颇有微词。
我后来反省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第一管得太宽,其实只有孩子自己的父母才最了解什么样的成长方式更适合孩子;第二自身容忍度不够,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孩子也是多样性的,不能用亮亮的标准要求所有孩子。于是,渐渐地我在彻彻的教育问题上闭了嘴,有彻彻在场的家庭聚会我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
可是上个月得知大姑姐一家三口的移民计划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态迅速起了变化。本来我家离姑姐家并不算远,但是以前那么多时间没有珍惜,我们却总觉得见面机会多的是,所以也没有经常去串门。现在他们马上就要去千里之外了,我心里才涌出舍不得,想到姑姐平时对老公和我的诸多照顾。在家不顺眼,出门日日念,这就是亲人之间的感觉么?
大姑姐临行前给我留下不少小孩用品,其中包括一本婴儿食谱。今天翻看的时候发现书页还很新,估计彻彻小时候家里太忙,姑姐也没空看。今天挑个好吃的饭做给双双,给双双喂完以后去开心网给姑姐发个消息告诉她,然后再问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好了,开始准备工作。
焯过之后直接用勺子摁碎。
切一小块鸡胸肉,剁成肉泥。
这活儿我以前确实没干过,刚开始剁的时候不得章法。后经双双爷爷指点,发现“轴心剁法”比较省力。就是一手控制刀柄为轴心,一手控制刀刃在肉上快速碾压并成扇形移动。
剁好的鸡肉泥。
把丝瓜泥、鸡肉泥和豆腐泥放在一起,淋一点葱姜水去腥,然后搅拌成馅糊。
我的经验是不要用筷子搅拌,直接戴上塑料手套使劲儿抓,又过瘾又快。
下面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软煎环节。平底锅架小火,点几滴植物油,油稍温时舀一勺馅糊倒在油上,翻一两次面煎成软饼。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为了达到饼软的效果,煎的时候火一定要小,不怕多翻几次面;而且油要少放,不粘锅就行了,基本是靠馅糊里烤出来的汁液收汁腾熟的。
煎完之后还是不放心,用吸油纸滤了一下,其实吸掉的基本上都是汁液。
软煎豆腐饼做好了,稍微晾凉一点就可以让宝宝自己用手抓着吃了,建议8个月以上宝宝食用。毕竟是油煎的,不建议经常吃,当作偶尔换换口味是不错的,每天总吃煮粥煮面条多没劲啊。
我觉得这道菜里最有意思的是豆腐。作为配料出场的豆腐,在登场的时候成方块形,后来被处理成碎末,经过油煎又恢复成了方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