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情感相守的心灵节日(原创)

(2012-04-04 06:16:02)
标签:

清明节

传统文化

民族智慧

祭奠心情

杜牧诗

深情交流

历史渊源

庄子观念

分类: 原创散文(283)

 

 http://s10/middle/5f00450dhbccdb267f959&690

向来,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与祭奠有关的,以祭悟道,默认寄情,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清明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与祭奠有关的节日,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的节日,叶落归根、认祖归宗的家国情结,也在清明里得到了登峰造极的表达。无论你人在何处,身处何位,只要你的心中还有自己的“家”,那么,清明就会魂牵梦萦地浸润在你的灵魂里。我们读唐诗,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经典,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犹及清明可到家”,也是在说赶着清明节往家里走。

一个“家与一个“冢”,在汉字中形态何其相似,也许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有关于生死的智慧在其中了。人,既然是自然的造物,又具有创造的能力,但无论具有多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无法逃避死亡这一自然归宿。

清明祭扫,历来为人们所看重。“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来到神圣的墓地、陵园,面对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亲人们,你不仅能听见生者对逝者那如泣如诉的哀悼,更会默默地祝愿他们在天国里安身立命,保佑晚辈,而自己也会在现实生活里更加善待活着的长辈们、善待自己、善待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们。其实,这就是中国式的孝道借助祭扫实现的一种传统文化的延伸。

清明节,是一个今人与古人,生者与逝者,现在与过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与交流的特殊时刻,饱含着我们队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的秘密,是在精神上沟通生与死,阳与阴的一个虚拟文化的平台。逝者已去,生者还要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因此,人们一方面要祭奠亡者以通所谓的“阴间”,另一方面也要迎春游乐以顺阳气,选择一个春和景明、神清气爽、万物复苏的季节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我们的祖先可谓用心良苦。人是有着丰富情感的生灵,人在感怀中方知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交流沟通,历史便有了人性的温度。

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潜藏于心底的本能的叩问。如今,面对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灵的“清明”?珍惜得到的和拥有的一切,明白有情相守才是家,从此行为坦荡,心灵清明,这才是对发轫于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的最好传承和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