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一课教学评析
(2012-04-10 17:37:45)
标签:
花钟评课三年级教育 |
分类: 教海漫记 |
《花钟》一课教学评析
听严芳老师的课,有一种情感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简简单单有方法,扎扎实实有提升,平平淡淡有激情。严老师根据文本特色,结合3年级段学生的心智特点,采用了“品评”式阅读教学策略。首先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和谐互动、充满人性人情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和语言的领悟大胆地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从而自然地去感受作家的情感,较好地达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严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尤其突出的是,本节课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教学理念,在如何促进对话的有效性的策略选择上带给我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教师适时引导是进行有效对话的有力保证
在对话中相信学生的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的确是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前提。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由于受年龄和认识水平限制,学生的认识发展需要引导的一面。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严老师有“三个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我们看到,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到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第三是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原本学生模糊、浅显的感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逐渐走向清晰与深刻。从上述这个片断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实际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模糊、片而之处恰恰可能就是学生进步的起点,也是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得当,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因此,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判断学生对话的质量和价值,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以保证对话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