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音乐欣赏:《农夫与禾苗》

(2010-06-11 17:2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内容

中班音乐欣赏:《农夫与禾苗》

西湖区紫荆幼儿园:陈燕

一、设计意图:

音乐《瑞典狂想曲》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像空间,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通过农夫与禾苗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有效还原动作,在感受、想像、参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我们通过动作细节的处理将音乐中原本较难理解和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享受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倾听音乐,在表现故事角色的过程中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2.能在在音乐中感受农夫行进的节奏以及农夫与禾苗的具体动作,能在音乐中大胆自信的表演农夫与禾苗。

3.在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ABA段落

难点:学习小禾苗的动作

四、教学准备:

1、幼儿已学会农民伯伯的动作。

2、了解音乐是ABA三段体。

2、处理加工后音乐《瑞典狂想曲》、电脑、配班老师、大班幼儿

五、教学过程:

一、扮演角色,快乐引题

合着音乐学农夫进场(第一段音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农夫,扛起锄头,合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出发吧。”

二、基于故事的动作还原,在音乐中体验做农夫的快乐

1、师:“上次我们学了《农夫与禾苗》中的农夫的动作,有谁还记得农夫做了哪些事情?”

幼儿:“背锄头,浇水,松土”

师:“小朋友记得真清楚,让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农夫吧。”(幼儿起立,示意配班老师放音乐。)

  幼儿表演农夫。(如果没有按节奏走,结束后提示。师:“我们走的时候要和着节奏。”再来一次。)

师:“你们学农民伯伯的动作可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

2、理解禾苗音乐,学习禾苗动作

①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农夫与禾苗》中农夫的动作,那你们还想学谁的动作啊?”

幼:“禾苗”

师:“好,现在我们就请出我们的禾苗姐姐来表演,小朋友看的时候要记住禾苗姐姐做了哪些事情?”

(大班孩子表演)

②师:“谢谢禾苗姐姐,哪位小朋友来说说禾苗姐姐做了哪些事情?”

1、小芽长高  2、伸懒腰  3、晒太阳  4、和伙伴手拉手跳舞)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有长高 伸懒腰 晒太阳。那我们来学小禾苗的这几个动作吧。 ”(教师哼唱与幼儿一起表演。)

师:“还有小禾苗和伙伴拉手跳舞、拍手的动作,那我们也来学学吧。”

师:“小朋友学得可真好,现在燕子老师来表演一下小禾苗,你们听在音乐中小禾苗长高了几次”

幼:“两次。”

师:“看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禾苗开心的跳舞吧。”

(幼儿听音乐表演小禾苗的动作)

幼儿表演后,教师看看孩子扮演的禾苗是否长高了。

(看幼儿掌握情况,是否再停留解决难点问题还是做得很好重复来一遍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在音乐中完整演绎农夫与禾苗的故事,进一步体验ABA结构的特点与动作

1、①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农夫和禾苗的动作,现在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来表演一次。在真个音乐中农夫从家里出来了几次?”

这几位小朋友和燕子老师一起表演农夫,这几位小朋友和禾苗姐姐一起表演禾苗。扮演禾苗的小朋友等下找离自己最近的朋友哦。”

(示意搭班老师,放音乐。提示语:开始。)

②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都能按照节奏表演。”(有不足的地方指出后再表演一次。)

师:“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你们谁愿意扮演农民伯伯?谁扮演小禾苗?”(试幼儿掌握情况与兴趣灵活把握是否再来一遍)

四、肯定幼儿的表现,自然结束

小朋友,我们表演的太好了,让我们回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老师们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