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古诗】统编五年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思维导图+知识汇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20-04-17 09:58:49)
标签:

教育

文化


【“画”古诗】统编五年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思维导图+知识汇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古诗三首》思维导图+知识汇编

为了更好地指导生的学习。我们学年的巧红老师整理了一些《古诗三首》的学习资料。我班学生在我的引领下,画了一些思维导图,在此一一呈现出来,分享给爱学的人。

   我们进入了四单元的学习,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同学们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第九课《古诗三首》我让学生画思维导图,理解这些古诗。主题图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我给学生一些启示,把一些图片发到班级群里,希望学生的画面色彩斑斓更好!

   然而,他们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昨天我就收到了孩子们的作品,请欣赏他们精彩的表现吧!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 也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 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我坚持带领我的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收效很好!

第四单元要点: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同学们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三首古诗中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平判捷报的狂喜之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大胸怀;《军神》表现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清贫》则展现出方志敏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这些都是先辈们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二,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化。需要同学们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青山处处埋忠骨》要求同学们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军神》要求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和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清贫》要求同学们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他的品质。

 



《秋夜将晓出篱门》课前预热:

作者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未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诗的大意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的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一,自学要求:

读准“仞”字音,写好“仞,岳,摩,遗”四个生字;朗读古诗,读准,读通;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大致了解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老师指导:

1.生字书写:“仞”形声字,左窄右宽,右半边有“刃”有“左点”;“摩,遗”半包围结构,偏旁位置不同,注意间架结构。

2.诗文学习:

    结合背景资料,大体了解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体会遗民南望王师的原因;

    后两句可以通过“泪尽”,想象泪水都流进了的痛苦,感受其中复杂的情绪。再结合背景资料,了解到年事渐高的诗人此时正身在南方,明白诗中所写的“遗民”的所思所想,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其实年复一年的盼望王师北伐的正是诗人自己;

    结合诗题和插图想象,一位老者在深夜将近黎明时分步出篱门,面向北方叹息落泪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满腔悲愤与热切期盼。


作者陆游

一,陆游简介:

(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高宗时应礼部试。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嘉泰二年(1202年)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二,文学成就: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一,背景介绍: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作者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二,全诗原文: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意为: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三,扩展资料:

这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图片:来自学生

文章:巧红老师

排版:汤老师

扫码关注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