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喜无处不在--聆听汤加大翅鲸的召唤(7)

标签:
大翅鲸浮潜南太平洋潜水汤加旅游 |
分类: 汤加鲸踪 |
今日是坐快艇观鲸的最后一天,我跟Paul打了个招呼,说今日想下两个潜,试试汤加著名的洞穴潜水。Paul答应了,把气瓶和装备都装上了船。
依然是蓝天白云,远方隐隐看到有黑云出没。开船出海,很明显感到海风比前几日强劲很多。海风强,大翅鲸喷出的水柱就很容易被吹散,更难找到。加上在早上和下午下了两个深潜,花了两个多小时。所以今日并无看到太多的大翅鲸。但整个行程最大的一只大翅鲸偏偏就是这天看到的。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母鲸和小鲸的比例。
只是,这只母鲸非常护犊子,只要我们一下水就把小鲸推到远离我们的一边。在试了几次之后,我们决定安静的离开,不再打扰她们了。
http://s4/middle/5efe7479g9022b9a4b303&690
http://s4/middle/5efe7479g9022b9a4b303&690
大翅鲸并没有看到太多,但并不表示今天不够精彩。我们之前几天每天都有一个主题:
- 第一天是什锦:鲸鲨,海豚,大翅鲸都看看
- 第二天是母子鲸,看到一堆的母子相依和护航鲸
- 第三天是独孤的歌手,听了一整天的大翅鲸独唱音乐会
大部分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屿是珊瑚礁构成的,而汤加不同。汤加的岛屿主要是石灰岩构成,被海水侵蚀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洞穴。各个洞穴之间四通八达,甚至横穿整个岛屿,形成一个让人迷醉的水下迷宫。而我们就花了两潜稍稍体验了一下这个水下八阵图。
这次为了减轻行李重量,没有带重装备过来,大部分装备都是潜店提供的,所以我们在下水前还花了一点时间熟悉装备:气压表是英制的PSI,打满气是3000
PSI,而不是我们通常用的200 Bar。气瓶是钢瓶,而不是通常用的铝瓶,所以我只带了1kg配重下水。
但一下水,才发现我还忽略了一件事:我那没有浮力补偿的单反相机。。。于是,不得不给BC充了很多气,才能补偿到中性浮力。而沉重的钢瓶在背后总是让人觉得累赘,稍稍一侧身就很难保持左右均衡,结果花了很多的精力在适应装备上。
上午的第一潜的潜点叫Sea Fan,但重点不在Sea
Fan,而是三个洞。我们在一个小岛边下水,第一个洞就在水下4-5米的地方,这个洞一直通向小岛内部,最后在小岛内部空腔中形成了一个气室。我们可以吐掉呼吸器,在气室中正常呼吸,当然,空气的质量就不能太讲究了。下潜的4人中间只有Paul带了一盏大灯,他指着气室中黑漆漆的部分示意有一条海蛇在那儿。对于黑暗中的海蛇,我还是敬而远之,下潜先溜了。小明同学似乎拍了几张,不知道这黑暗中抓取到没有。
离开气室,原路返回,我们沿着小岛绕圈,没多久在20米左右深度看到第二个大洞。洞口长满了海扇,估计这是这个潜点得名的由来。
第一潜已经让我们大呼过瘾,下午的第二潜的地形则更为独特。先是一个L型的洞穴,我们要从顶上进洞,垂直下到15米,然后拐弯从L型的底边通路游出。
Paul先下水,找到洞穴入口,我这次已经把所有配重都扔掉,但依然觉得负浮力很大,不过总比刚刚好多了。
Paul先入洞,风子紧跟其后。
而紧接着是一条一线天隧道,中间无数大大小小的洞穴通道,你可以选择钻大的,也可以选择钻小的,方向都是类似的。Paul正在钻下面小的那个通道。
http://s4/middle/5efe7479g902330ae2c03&690
http://s4/middle/5efe7479g902330ae2c03&690
由于在汤加时间紧迫,我们只下了这两潜,但也算稍稍尝试了汤加著名的洞穴潜水。虽然洞中并无太多生物可看,但星罗棋布洞穴,连绵蜿蜒的通道,还是让我们狠狠过了一把水下“地道战”的瘾。
有同学问:你的游记是不是快写完了。
我说:Come on!
两周的行程现在过了一半还不到,精彩的还在后面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0EN00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