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科班技能”改变人生?

标签:
杂谈非科班技能改变人生 |
“非科班技能”改变人生?
◎玩物“利志”,普通人姚逸成大堡礁守岛候选人之一
本文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原文地址:
姚逸在拍摄海底鱼群。潜水几乎成为他业余生活的常态。
http://epaper.nddaily.com/H/res/1/2792/2009-03/09/SA36/res03_attpic_brief.jpg
姚逸用微距拍摄的海底生物-乌贼。
http://epaper.nddaily.com/H/res/1/2792/2009-03/09/SA36/res05_attpic_brief.jpg
姚逸用微距拍摄的海底生物-小丑鱼。
模版教育体系下成长的人理直气壮地把人生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种。当地震来临,有人忙着哭天抢地,有人已经开始搭帐篷;当失业危机过境,有人仓皇失措,有人拿出账本开始理财,你就会知道,搭救自己的正是那些“无用”的精力、热情、好奇心。然而问题是当你明白的时侯,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就如同蔡康永说,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就如同30岁的企业经理人姚逸,用“玩物”的深度,赢得了1/50成为澳大利亚大堡礁汉密尔顿岛看护人的机会,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有了开始新方向的可能。
玩物生活:最“有用”的是认可别人生活方式,并理解它存在的合理性
冲浪、潜水、划独木舟、认识几十种海底生物、做视频、写博客……这些技能在循规蹈矩的价值观里,严苛说一点就是“玩物”。而正是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玩物”,帮助姚逸此轮顺利晋级。
姚逸的职业让他常年穿梭在广深之间,对深圳的海域十分熟悉也充满了感情,但深圳的海对他的探险经历来说已经失去了难度,他将更多的“野心”投向世界各地。
从玩物丧志到玩物“励”志,以及如今玩物“利”志的时代进阶,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足够把握每一个瞬息万变的机会,判断某种能力“有用”还是“无用”,“玩物”是否会在某个时机“拯救”百无聊赖的人生,都应该有新的解释。
“玩”以致用玩出自己的王牌
记者:你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次机会,之前“玩”的经历帮了多大忙?
姚逸:我一直有写博客的习惯,我从中择取了这些年的有趣经历,写剧本,拍录像,学剪辑,这些可能都算“玩”的东西。我给自己定位的几张王牌,一是英文沟通能力,除了跨国公司工作的背景,经常出国旅游也为我的眼界和沟通能力增值不少。二是潜水经验,我有“高级潜水员”的资质,几乎所有的假日都泡在海边,对冲浪、划独木舟、划艇、浮潜、爬山等运动也很擅长。另外我参加过许多海洋环保活动,对各地的海湾情况也有了解。
记者:你通过初试后,有没有让曾经觉得你一直在“玩物丧志”的人改变了看法?
姚逸:会有,但其实我认为这只是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我获得这个机会也并不因为我比别人会的东西多,可能他们就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而没有去做。
“非科班技能”增加人生的可能
记者:入围的50位候选人里,谁的技能令你印象深刻?
姚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美国参选者,因为他本人就是从事媒体工作的,所以在包装自己和宣传、沟通上确实显得很有优势。
记者:目前为止,你觉得学过最“有用”的技能是什么?
姚逸: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整体、集体、统一的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有用”的观念是短视和功利的。我觉得从所谓“玩物”中领会的最大收获是学会认可别人的生活方式,愿意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人生视野会在玩的过程里变得更开阔,不会因为一次裁员、一次投资失败就不知所措,这是最重要的。多一些非科班技能,就多一些额外的可能性。
机会从来就不接受“如果”
记者:如果你10年前就知道会有这样一个工作机会,会提前做哪些准备?
姚逸:如果我的野外生存技能可以更丰富的话那当然更好,不过机会是无法预知的。我的大学专业是应用数学,10年前我以为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工程学专家帮助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事实是,我毕业后就一直在做管理人的工作。而现在我又可能去做一个看岛人。如果10年前的我只顾埋头做数学的学问,这些都是不能发生的。
记者:现在很多评论认为这整个事件就是一次商业炒作,你不担心自己只是“为他人作嫁”吗?
姚逸:商业炒作不一定就是坏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原本就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对我来说,能够当选的话也只是把现在参选的经历延伸得更远。至少拍过视频、录过电视节目之后,我现在知道,演员是不好当的。也许我可能不一定适合,但是我试过了,玩过了。
新闻背景
昆士兰州年初在全球招募“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某岛的守岛人,在其官方招募要求中称,大堡礁守岛人须通过每周的博客、相簿日记、上传视频及接受媒体的跟踪访问等方式,向昆士兰旅游局以及全世界报告其探奇历程。其他职责还包括喂鱼、清洗泳池、兼职信差等。良好的沟通技巧、英语听写能力以及良好游泳技巧及热爱浮潜或潜水是必要的,当然还必须喜欢探索、有冒险精神、乐意尝试新鲜事物和热爱大自然。普通经理人姚逸顺利从全球34684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入围到前50名。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理想工作”将提供当选者半年1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65万元)的高薪,以及无限享用的碧水白沙。
记者点评
用“玩”赢得不确定的未来
英国历史小说家康恩·伊格尔登曾经编写了一本名为《给男孩的危险读物》的畅销书,目的是向10岁左右的孩子传授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
这些应该知道的知识包括莎士比亚戏剧引语,如何用硬币、铝片、醋、盐制作电池,如何制作隐形墨水,用石子打水漂的技巧,怎样制作耐火布、大理石花纹纸、磁铁、潜望镜、弓箭、定时器、导火索,怎样猎兔子并烧了吃。
大半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看来,这些都更像是“玩物”。不过,如果你曾经通读过这本书的话,或许在申请大堡礁看岛人的时候,胜算会比姚逸更高。
18岁的时候,霍金还在足球场上奔驰,并没有料到数年后,自己将罹患肌肉萎缩症,所以他及时抓住了青春;巴菲特在18岁的时候,已经买进股票,赚了一笔又赔光。什么时候我们开始预备要在一个岗位一个公司做到退休了呢?难道还没有把英文学好,还没有环游世界,这些事不是更加值得惦记吗?
姚逸说,他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愿意放弃现在稳定的事业去争夺一个有效期只有6个月的工作?这或许就是“玩物”的胜利,它们终于让人多少了解,跟随此时此刻的心意,哪怕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期待您宝贵的一票!记得投票后在email里面确认哦!非常感谢!地址:
请勿使用163,126,139邮箱.
如果您是第一次投票,请阅读投票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e74790100c9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