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众现象的利与弊

(2009-06-02 21:1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08心理

08心理   20080718132  梁千惠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我们追求个性自由之余,很多事情或多或少都会参考周围同学们的看法或者某一阶段的某一种潮流,我们把这称之为从众现象。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从众是一个中性词,也就是说从众现象包含两个方面,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可以说从众现象是利弊共存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将这一现象从弊和利两个方面作了一下对比,给这一现象一个客观的评价。

  从众之弊——随波逐流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天之骄子”,曾经是怎样的光荣与自豪的名词,而如今的大学生却多在生活学习上奢侈浮华,“天之骄子”也渐渐变了味道,更有人列出大学生的10宗罪。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即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试看你周围的同学们,多少人因为盲目跟随周围人群接触网络,看到别人上网也步其后尘最终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辜负了父母家人的期待,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断送了自己本该美好的前程。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问题更是典型,大学生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大多也是出于从众心理。放眼望去,各种品牌服饰在大学生中随处可见,电脑、手机、MP3等电子产品更是几乎人手必备。相互攀比,你用名牌我也绝不甘落后,不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考虑,盲目追求时尚,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却加重了家庭负担。再有就是大学生对待感情问题的从众心理,当一个寝室的同学大部分都有了男朋友或女朋友,剩下的单身一族便也不甘寂寞,开始寻找各自的感情归宿……

  从众之利——采百家之长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众现象也不仅仅只是有其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些从众效应反而会带来更多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在同伴的支持鼓励中可能对很多原本没想过或不敢去做的事产生动力,抑或在紧迫感的驱使下产生毅力,同伴与同学的共同参与能支持并鼓励我们对很多原本没想过要去做或不敢去尝试的事产生信心,抑或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产生坚持到底的毅力。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可谓采百家之长,受益无穷。想必每个人都记得大一刚开学的那一阵,社团纳新热火朝天,许多人不正是在一帮同伴的陪同下走进社团,在社团中结识了新朋友,找到自己的爱好,丰富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而每到期末,自习的人就会突然间变得很多,很多人也正是看到周围的人纷纷去自习而产生紧迫感也积极地去自习,对于这种形式的从众,我们不能不说是很有好处的。

  从众现象——利弊权衡
 
  可以说,从众现象在当今的大学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一个中性名词,我们不能单纯地说从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众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它是利弊皆有的,而关键是看我们出于怎样的目的而去从众,在我们的心中作一个利弊的权衡。
 
  比如说时下很多人报考的二学历、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等等,这其中就有很多人是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做出的选择,对于这种类型的从众现象我们就很难说是利还是弊,如果这个人并不具备考级、考二学历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却从众报考为求心理上的平衡,那就是弊大于利。如果这个人已经具备了实力而不知或缺乏勇气,这时候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尝试并取得了成功,那这种从众又何尝不可呢?
 
  文学院辅导员李富强这样看待从众现象:人和人是不同的,该不该从众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提倡理智的从众,分清楚存在的现象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对总体的趋势要有所把握,首先要看这件事是否合适合理,在者就是我是否适合去做这件事。
 
  对于从众现象,教务处副处长邬永滨这样看:从众现象是既有利也有弊的,关键是要在大方向上把握好自己,只要学习的目的是正确的,在方式方法上我们不妨从众。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和认识,看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当自己看不清时以别人为榜样我们不妨从众,但如果自己学习能力差却一味效仿别人就太不应该了。总结起来就是首先要有个正确的目标,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其次就是要好好把握住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6月02日
后一篇:助人为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