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中的心理效应

(2009-05-26 18:1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08心理

 20080718133    谭振娇 

   广告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广告术是根据心理学法则的。”这句话揭示了广告学与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心理学法则是科学广告创意的基础。

   的确,在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吸引消费者的银球,什么样的广告才能让消费者为之刻骨铭心,什么样的广告才能让消费者为之疯狂?这就要看广告人能否摸透消费者的心,能否抓住他们的心,能否恰到好处地“攻击”他们的心.

   广告界还流行的一句话是:认知永远存在大于事实。消费者的认知与事实之间存在认知偏差。所以给消费者什么样的认知感觉什么样的心里印象远远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那么策划广告时应该注意消费者的哪些心理效应呢?我 想,应该是晕轮效应吧!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理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它是普遍存在于消费者心中的一大认知偏差。广告人经常会利用这个偏差,来达到广告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大量选用名人代言,另一个则是选择央视等权威媒体。

   众所周之,借助名人的力量来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是广告常用的手段。对于名人,人们通常会产生崇拜以爱慕之情,而且这种感情很容易发生迁移,迁移到他们所使用或所代言的产品中去,使得人们改变对该产品的原有态度。

   可见,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明显会受到广告代言人的影响,所以选择余个恰当、合适的明星代言人对广告的成败至关重要。

   要想广告一鸣惊人,并且深入人心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里,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