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貌取人”透视的社会心理现象

(2009-03-15 11:34:33)
标签:

杂谈

http://imgcache.qq.com/ac/b.gif08  心理 黎庚  20080718113

                           “以貌取人”中透视的社会心理现象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你曾以貌取人吗?
    你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以貌取人过吧。
    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都以第一印象去开始认识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事例:同样一张很有特点的照片,人物是一位眼窝深陷、额头凸出的中年男子。一组人看到了照片人物深邃的目光隐藏着险恶,凸出的额头显示了死不悔改的决心。这一组人得到的先前信息说照片人物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惯犯。
    另一组人看到了照片人物深邃的目光折射出人物的思想深刻,凸出的额头显示出科学的睿智和不懈探索的意志。这一组人得到的先前信息是照片人物是著名的科学家。  
    试想为什么是这样呢?            
    惯犯和著名的科学家的先定引导,使得人们对照片信息的诠释大相劲庭,意味着人们不是简单的从客观信息对人进行描述,而是依据自己已有的概念,对外部对象进行了与自己既有概念相一致的描述。人们已经习惯厌恶尖嘴猴腮,将贼眉鼠眼视为坏人,而面对那些表面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人不设防。
    其实我本身都是这样,在我看来,那些长得一副坏人相的,我会条件反射的对其提高警惕,离得远远的。说一件亲身经历吧,本人很喜欢逛街,经常逛到忘乎所以,防范意外很差,所以曾被小偷盯上好几次。第一次我丢了几百块钱不长记性,第二次走运,关键时刻被我发现了,小偷差点得手,发现时他的魔爪已伸到我的包包。第三次是我跟朋友一起,朋友试衣服,而我累了就坐在服装店的凳子上休息,一分钟不到就发现有人在我后面,回头马上反应是扒手,一惊退了下,忽然自己又冲他大叫一声,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也把朋友以及在场的人吓得不轻。后来的两次被偷未遂我都是恶狠狠的盯着匆匆跑掉的小偷:他们通常都把外衣领子竖起,带着鸭舌帽,压得低低的几乎挡住脸。不是贼眉鼠眼就是一脸横肉。跟从小一直以来被灌输的坏人形象一致。有了这几次的经验,我对小偷深恶痛绝,以致现在上街风吹草动就神经兮兮,对那些看到不顺眼的特别是戴鸭舌帽的人极其反感。似乎在我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个意识:戴鸭舌帽的都是小偷,不能让其靠近!我想,这应该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刻板印象”吧。  
     其实长相并不能透露一个人的内心,我们不能以人的外貌就对一个人下结论。尖嘴猴赛不一定就是坏人,慈眉善目不一定就是好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思维是具有高度分类学倾向的,即面对各种对象,都倾向于用将对象归类于一特定类别的方式来加以认知。正如以上例子,人们在认识各种社会人群时,不是纯粹的通过情境性的信息整合来形成一种对象的客观认识,而是运用许多既存的分类概念,将对象先归于某一类,然后形成对这一对象的认识。就像我们从小被灌输:不要跟那些长得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一脸坏相的人玩,他们准没好人。再者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由于社会原因,以貌取人的现象也特明显。
     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常常出现判断上的“先验主义”偏差。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3月15日
后一篇:关于从众心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