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教学案例

(2014-07-27 17:28:11)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之窗

条分缕析巧开头


——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教学案例


    威海市古寨中学   都卫燕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的提出是依据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本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是初三学生(五四学制)接触到的比较集中的一个议论文单元,考虑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而且学习写简单的议论文也是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写作要求。


二、案例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精彩巧妙的开头,能增加文章的亮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对议论文而言,自然、简洁、有力的开头更能统领全篇,吸引读者。也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确定本节作文指导课的指导中心为——条分缕析开头。
  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恰当的方法,形成一个言之成理,合乎逻辑的议论文的开头。初三学生初学写作,可开宗明义,把论点放在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中心的现象。这种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提出论点的方式也是本节课指导写作的重点。一篇议论文一旦以精彩巧妙的开头自然、有力的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使读者眼前一亮,那么接下来选择典型、恰当的事实和理论论据,条分缕析、逐层剖析证明论点,一篇论点鲜明、论证有序的初学者的议论文就水到渠成了。


 1、教学流程图:
  认知——结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议论文的几种开头方法。


               


  理解——归纳议论文的常用开头方式,并进而揣摩、理解、归纳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运用—— 口头交流与题目面对缺陷相关的论据,并据此概括出一个明确的论点,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开篇。


                  


  提高——练笔:条分缕析开头。


                 


  拓展—— 收集整理议论文的佳作,为下一写作环节——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论证过程)积累方法。


2、教学思路分析:
  (1)有关教学导入,我想了很久。如果直接把议论文的几种常用的开头方法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直截了当的让学生学习、借鉴,对于教师而言比较易于操作,但这种填鸭式的简单出示很枯燥,学生也不感兴趣。如果从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经典的议论文的开头入手,未尝不可,但是一方面初三学生课本中学过的典型议论文寥寥可数,另一方面这几篇经典,已经被老师斟词酌句的剖析了多遍,对学生而言已经形成了视觉、心理上的疲劳,而且,正是因为它们经典,所以也就缺乏新意。而作为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初三学生,这堂作文指导课当务之急是——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想写的冲动。


  基于以上考虑,联系到前一阶段我们在课堂上开展的一次精彩的辩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决定就以这次口语交际作为切入点,先让学生的口动起来,思维动起来,那么,他们的笔不就自然而然的动起来了吗?


  于是我采用了课本就有的,学生已经体验过的那次口若悬河的口语交际作为本次作文指导课的切入点,放手让学生去回味那属于自己的精彩,并尝试从中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进而引导他们尝试自我改变——将自己由口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经由老师的指导、引领,逐步成为笔头上的巨人。让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带领他们跨过不会写议论文,不敢写议论文的心理上的篱障。


  2)关于教学流程图的第三个环节运用,为什么要设计先让学生交流与话题相关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我是这样考虑的:


   议论文的开头方式有很多种,作为初学者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提出中心论点,我个人认为是首选,因其明确、清晰、简洁,一下子就明确了下面的论证角度,自然就有效的避免了初学者在运用论据论证的过程中偏离中心。而本节作文课的练笔,和那次口语交际并不完全相同。口语交际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给定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而面对缺陷这个题目,只是界定了一个话题的范围,至于面对缺陷时,不同的人自然会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这篇议论文在动笔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论点的问题。


   因此设计本环节,在于引导初三学生明确,在写议论文的动笔之初,就应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的论点, 因为论点就是作者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看法和见解。它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和命门!也只有明确了论点,接下来,不论是写议论文的精彩开头还是斟酌严谨的论证结构,才会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3)设计第四个环节:练笔时,第一个步骤是,教师有目的限定学生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来条分缕析巧开头,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发散的思维,形象的语言对论点进行多角度的论证。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课堂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八个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写开头,比如第一小组内的成员都以引用名言警句,或灵活引用古诗词的方法写开头,但本组内不允许出现类同文。


  案例 


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条分缕析开头


导入:高尔基说过:文章的开头就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篇精彩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能否吸引读者,并进而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议论文如何定调


一、细回味,析方法


(一)就课本口语交际中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围绕这一观点,应该如何阐述?如何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可,并进而接受?有哪些阐述方式?相信大家对前几天的那次激烈的辩论还记忆犹新,回味你们精彩的发言,老师由衷的佩服。发下的材料中是将一些同学的口语进行了书面整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然后点评。


具体要求:


1、点评方法:


1)直接圈点勾画;


2)在圈画的基础上,以一二句子或二三词语进行概括、批注。


2、点评角度:是否运用修辞方法?语句的前后衔接是否体现了议论性语言的逻辑推理关系?


(二)学生独立评析,完成对材料的点评后,小组内交流以取长补短。


然后组长安排一名成员将点评内容(以自己讨论最充分,点评最精炼为佳),在黑板上板书、展示。


同时,组长组织其他成员继续讨论,继续展示。


(教师提示:同学们板书时力求突出点评重点、言简意赅。)


(三)教师就板书内容逐一点评、扩充、拓展,最后归纳出三种开头的方法。


开门见山式  (材料的前五种方式)


逐层说理式  (材料的第六种方式)


情景渐入式  (材料的第七种方式)


师问:这几种方式同学们应该有自己欣赏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吧?


二、用方法,巧开头


同学们,作为初学者,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写议论文的一把钥匙,现在就开始学习、借鉴开门见山的方式,起笔点题,直截了当的切入论点。我们如果能够巧妙设喻、灵活引用名言警句或妙联佳句,以及拓展角度设问、引人深思的反问质疑来巧开头,就会使议论文的开头甩掉沉闷、干瘪的味道,代之以文采飞扬、情味盎然,并且给读者以美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揣摩材料中五种修辞方法与论点之间的契合点,学习、借鉴这种方法,尝试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来动笔写一个议论文的开头。


(一)出示题目:《面对缺陷》


(二)师提示:面对这个题目,你能想起哪些相关事例、名言?


学生小组讨论后,班级范围口头交流。


(三)思考:本次命题作文的题目能直接作为作文的中心论点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PPT展示: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心中总得有个观点,这个观点行之于文,就是论点。


论点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个有着明确的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有着鲜明的的表述严谨的一句话,它本身就是一个论点。而 面对缺陷只是给我们界定了一个范围, 至于你要阐述的观点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相信有了刚才大家交流的这些事实和道理论据,面对缺陷我们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呢?


小组讨论,板书论点。


(四)老师就小组板书的几种观点,概括其论证的角度,指导学生字斟句酌的推敲、修改自己的论点,力求严谨。


三、根据刚才的几种论证角度,确定一个明确的观点,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练笔:写写议论文的开头。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小组确定的方式写开头。


2、小组交流,推出


3、实物投影,小组代表展示发表本组最佳的开头,并作解释。


4、其他小组成员点评、修改。(分层进行)


A:要求所做的修改仍然围绕自己的观点。


B:已经完善的学生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再写开头。


师提示:注意事例概述要紧贴观点,简洁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四、作业:


   选取本节课你尝试的最好的一种开头,并据此完成一篇观点明确、论证分析有条理的完整的议论文。


 


教学后记
  从上述教学流程看,首先,整堂课按照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课内到课外,既来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其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其中,有关用同学们自己的口语材料来导入方法,这种授之以渔的设计初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非常好的可操作性。体现在:


1、让学生重温了曾经的成功的感受,使之如沐春风2、在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让学生自主的去寻找、体会自己曾经的成功的原因,谁还会对议论文心有余悸、置身其外呢?黑板上,学生的板书点评的一个比一个全面,一个比一个精彩,那些或俊秀或工整有的甚至几乎食草体的板书,真实的反映出他们确确实实的参与进来,投入其中了。看着他们如此踊跃的点评,我不禁暗自庆幸自己预先将黑板划分出了既定的势力范围。否则课堂上,我选择的这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的学生交流,气氛更活跃了。此外,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最后,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只是需要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活用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