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宁回族的兴起

(2019-08-16 00:00:00)
标签:

情感

文化

济宁回族

宗教

民俗

分类: 老济宁的记忆!

“古运河城中穿,百货萃聚商网来;东大寺、西大寺,民族文化代代传”。位于济宁任城的东大寺、西大寺(“文革”中被全部拆除)以及西大林和东门大街,是济宁回族聚集之地。

据说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统治者三次西征,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成了蒙古帝国的居民,这些居民随蒙古军队东迁至运河区域居住,构成了元代回民的主体,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们在其中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使偌大一个中国有了唯一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也为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南北各民族友谊交往、相互促进,提供了条件。元末时期,住在今昭阳湖西运河沿岸的湖陵城一带的回民,为避黄河水患,纷纷迁至济宁城南隅越河两岸居住,开始了以皮毛和农耕的生活方式。

 济宁回族的穆斯林经济开始于明代,在清代中叶依靠老运河的往来达到了鼎盛时期。他们有的以清真菜馆、茶馆为生,有的以牛羊加工业为主,伴随着运河之水使济宁这座古城日益繁盛起来。

清真寺融入着回族特有的形式建筑,是回族举行日常五时拜、主麻聚礼和节日中会礼的地方既是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的一个中心。

千百年来,伊斯兰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穆斯林的人生态度,他们对于宇宙的看法,简明而肯定,认为宇宙之间是有主宰的。宇宙万物的发展与生长是由大仁大慈、普育众生的创造者所创造而成的,这与中庸里面“天命之谓道,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遵循主制定的自然法则和社会规范,使其不断劳作,不断开拓,最终完成一个“代治者”的使命。

 正是由此,济宁回族文化在儒家文化厚重的土地上不断的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一支特有的民俗生活景观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相约七夕
后一篇: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