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济宁的记忆之济宁小吃王家馓子

(2014-09-15 00:00:00)
标签:

美食

馓子

王家

济宁

历史

分类: 老济宁的记忆!

         馓子是一种汉族油炸面食。古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历代又有“粔籹”、“细环饼”、“捻头”等名称。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也非常的好。

       济宁王家馓子是孔孟之乡饮食文化的代表,大年三十吃馓子是济宁的老习俗,由于馓子的色泽金黄、做工精细,有“金条”之美称,有“金条拌生菜,来年发大财”这句俗语传承了下来。

王家馓子,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王宪章老先生(国家二级厨师)根据馓子的传统工艺,通过多年的探究,研制出具有独自特色的细条馓子香酥可口,色味俱佳,很快受到了消费者青睐。王老先生之子王立平继承王家馓子传统工艺,改良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规模,并于2007年成立王立平食品有限公司,继续弘扬济宁饮食文化,产品畅销省内外。王立平之子王磊,经过多年学习,他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企业形象与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历经近40年光阴的洗礼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王家馓子在济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名吃。

       馓子起源于春秋战国,唐宋时期最为盛行,曾是皇宫上层精细名点。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为此曾作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据王家馓子的传人王立祥先生介绍,王家做馓子那可真是有来头。记得很小的时候,他就听爷爷说,他们王家的馓子还得过皇帝的夸奖。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下榻济宁码头,前往曲阜拜祭圣人孔子。期间品尝到了进贡上来的麻油馓子,只觉细脆香酥,赞不绝口,便问何人所做。在得知是一王姓人家所做时,乾隆皇帝便笑道,“那就是馓子王喽!”自此,王家馓子和“馓子王”的大名便不胫而走。王立祥告诉我们,“我父亲王宪章老先生通过多年的不断研发改进,研制出具有特色的细条馓子,不但香酥可口,而且色味俱佳,保存起来也是更加方便。

       说到王家馓子为什么经久不衰,这与它的祖传秘方分解不开,王家馓子精选了黑芝麻、白芝麻、小麦粉、玉米粉、小米粉、麻油、鸡蛋等和面,然后再用上好的大豆、花生调和油炸制而成。从制作到完工前前后后共需十几道工序,可谓是费时费力。

       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品尝王家馓子时,那段光辉的岁月依然未被改写,那就好好的珍惜我们那些为济宁小吃付出艰苦的岁月的人们,有了他们的帮助,相信若干年后,依然还能聆听到这种难忘而具有丰富的多彩故事,值得人们去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