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拦街福”,纯商业化的悲哀

(2009-03-06 00:01:49)
标签:

杂谈

    冲着铺天盖地的新闻广告的狂轰滥炸,我们一家人打着伞,踏着泥泞的广场来到向往已久的“拦街福”活动现场。猛不然前面冲过来一老太太,强行要我们给五块钱的停车费。虽然钱不多,不过也给得莫名其妙,这不是市政府让交警部门划出来专门给前来参观“拦街福”的人们行的方便之位么?那老太张口闭口就是交警都批过了,我们有权收费。我们也懒得和老太计较,你佬说的就是真的,有本事拿个文件给我们闪闪。就不为难你老人家了,后来看电视报道才知道其实这些老人都是趁机乱收费,交警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也许因为阴雨连绵,人气也相对降温,并没有大晴天的人山人海。我心里暗喜,我已经饥肠辘辘了,终于可以放开肚子好好品尝美食了。早前电视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画面强烈地刺激了我的食欲,恨不得将所有美食化为囊中之物。第一个摊位是大家都熟悉的臭豆腐,要了一份,一问价格8块十元,妈呀,这臭豆腐身价在“拦街福”的光环笼罩下也噌噌上涨。欣然接受吧,谁叫肚子不争气呢。大伙买了份尝尝,其实味道和街边小摊相差无几。

     走过臭豆腐,看到几个新疆人卖烧烤羊肉串,不明就理的劈头就问这该不是猪肉冒充的吧,老公身边小声提醒:“你别乱说,猪可是他们的祖先呢。”那几新疆人看架势也不像生气,大概习惯了被人问同样的问题,也懒得搭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居然还信誓旦旦说不是羊肉包退。买了四串所谓的羊肉,吃得直叫恶心,半生不熟的,咬进去软绵绵,哪像筋道的羊肉,摆明了坑人呗。假货都到嘴里了怎好意思吐出来退呢,看来这新疆人也是奸商,抓住了顾客心理,退货理论起来就费时间,搞不好腰间掏出把尖刀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烤鱿鱼诶,四个小头也要10块,谁叫俺钟情这玩意呢,平时也经常拿此解谗。每人一串,闲吧,辣吧,说不上什么味道,楞头楞脑地吃完了,没想法。再过几个摊位,一看,居然有更实惠的,那鱿鱼相对大点,但价格肯定十元2串,哈哈,精明的商家可不会便宜了消费者。   

     再往前走,看到平阳炒粉干,妈妈最爱了。妈眯不假思索要了一份,天呐,忒大的一份也十块,平时也就两三块的价格。贵也罢了,图个好吃心理也舒服些。哎,吃到嘴里那味真是和街边专业炒粉干的差了N个档次。没办法啊,总算看出点端倪了,一家人是边吃边抱怨。现在真是看什么都觉得没食欲,一想都是那副德行,什么食欲都提不起来了。

     雨一直下,天是越来越冷了,我们的脚都冻僵了,麻木了,又没好吃的好玩的吸引我们坚持下去。我和老公打着伞,以最快的速度溜达了两条街,天,吃的是惊人的雷同,没任何特色,价格是一个样地高,卫生是同样地差。那些卖东西的倒杂七杂八地,有女士内衣,也有书画,有熨斗,保健品,儿童风车......反正都是生活用品之类的,平时摆地摊的料。没了兴趣,转身欣赏了传统文化,有些泥塑等手工艺品做得是很精美,可是夹杂在这乱七八糟的食品摊位中顿时失色不少,根本没了文化的氛围。本来是一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盛宴,到头来却让垃圾食物、劣质产品喧宾夺主,成了最黯然失色的陪衬。妈咪催促走人,也是,图个热闹和新鲜,却在这样的关顾中不了了之。他们似乎还不死心,又去买了两袋梨子,两只叫花鸡,妈咪调侃说这鸡十五块一只总不会再坑人了吧!我看未必,我怎么劝说他们不要再上当都不信,结果回来的车上品尝了梨子才发现又苦又涩,真是恶心的味道。再打开鸡瞧瞧,哈哈,给了只没发育好的小鸡仔,连生意场上精明的妈妈都失手了,看来这“拦街福”真不是一般地会坑人啊。

     看来政府也需要反思一下在“拦街福”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引导主办单位,商贩更加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新闻媒体也不应盲目跟风,应在有做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才有发言权,不然很可能会误导很多消费者,落得个报道虚假的骂名就不值了,砸了自己的招牌啊。商贩们不应该视这么一场祈福活动为一次发财的机会,因为消费者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没有良好的口碑,何来以后的财源滚滚。

     最后发本人在这次活动中最喜爱的泥塑作品,好古朴哦,让我怀念起以前的生活,念旧。“拦街福”,纯商业化的悲哀

“拦街福”,纯商业化的悲哀

“拦街福”,纯商业化的悲哀

 

     查询下电脑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温州"拦街福"习俗起于清代。旧时,每逢春季,在温州城内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拦街福。时间是夏历二月初一,从东门康乐坊开始,到三月十六日府前街为止,时间长达四十多天。在此期间,温州几条主要街巷分段轮值,张灯挂彩,红幔遮天,遍搭彩楼,百线横陈,弦管奏作,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店提前备足各种货物,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届时,各乡群众,数以千计,涌进城内。他们穿着新衣,手提礼包,扶儿携女,走家访友,俨如过节。此俗肇于清,盛行于民国,世代传承,延续了一百多年。

    拦街福,顾名思义,是春季拦街祈福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民间有"春许冬还"的习俗,即在春天,要举行春祈,祈求天神保佑当年丰收和一方平安;在冬天,要举行冬祭,以此感谢一年来天神给予的赐福。拦街福,即春祈,故又名"平安福",含"春意渥,天降福,福在街头暗摸索,谁家拦去春常足。"由此可见,初期的拦街福还是-种单纯的信仰民俗,但民俗语是传承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人们以娱神为名,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在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与此同时,商业活动也乘此时机,进一步得到发展。各个商店为了招揽生意还在店门口和店堂内,别出心裁布置了各种新奇的装饰和摆设,以吸引顾客上门;行商(摊贩)也蜂拥而来,在街头摆摊,贩卖各种人们需要的货物和食品,因此,大大活跃了城乡商贸经济。就这样,年复一年,使拦街福习俗从单一的信仰民俗逐渐发生变化,最后形成了集信仰、娱乐、商贸为一体的独特民俗形式,受到世代温州人的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珍贵的图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