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金融时报:《日本丸红巨资押注中国玉米进口》

(2012-05-31 21:00:03)
标签:

白益民

丸红

玉米

粮食安全

杂谈

分类: 【日本依然全球第一!】


当中国的耕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学习下日本的丸红,保障中国粮食的供应,期待中国的综合商社出现!!!

                                                                 ——白益民

                                                                  2012年5月31日


日本商社丸红(Marubeni)以逾50亿美元,押注于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玉米凈进口国,且这一过程将改变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

 

这家总部位于东京的贸易公司昨日宣布,该公司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谷物贸易商Gavilon。包括债务在内,这笔交易对Gavilon的估值为53亿美元左右,Gavilon由美国最大几家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所有。

 

随着中国今年成为玉米进口大国,农产品市场已在对这个“游戏规则改变者”议论纷纷。中国上一次成为农产品(大豆)进口大国是在1995年,当时曾导致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并致使巴西将大量土地变成农田。

 

Gavilon由对冲基金Ospraie Management、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和私人股本集团General Atlantic所有。在2008年上一次大宗商品热顶峰时期,这三家公司以28亿美元收购了曾为ConAgra Foods公司贸易分公司的Gavilon。此后,它们大举扩张Gavilon的业务,既通过并购——例如收购美国谷物贸易商DeBruce,也通过投资。

 

 

丸红收购案是农产品领域并购浪潮的最新案例。之前,嘉能可(Glencore)61亿加元收购了总部位于多伦多的谷物贸易商Viterra

 

丸红农产品部门主管冈田大介(Daisuke Okada)表示,他预测,中国将继续进口玉米。“我们认为,北美将成为中国谷物需求的供应地,因此这就是Gavilon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美国农业部估计,2011年至2012年季,中国将进口创纪录的500万吨玉米,超过中国在1994年至1995年干旱年间购买的470万吨峰值水平。

 

美国农业部预测,下一季,中国将购买更多玉米,达到700万吨。这意味着,本季到下季,中国将进口(大部分从美国进口)1200万吨玉米,相当于过去25年的总和。

 

私人所有的粮食贸易公司路易达孚商品公司(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最近在该公司的年度报告中称,对于农产品市场而言,中国转向从美国进口玉米是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举动”:“中国成为玉米进口国,对2011年面向亚洲的农产品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农业部表示,未来1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玉米进口增长的近一半,到2022年将进口1800万吨玉米。

 

“我认为,中国对玉米日益上升的需求趋势不可阻挡,”最大农业银行之一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全球策略师戴维•纳尔逊(David Nelson)说。“如果丸红在中国有需要玉米的客户,那么美国将不仅仅主宰全球玉米生产,还将主宰全球玉米出口。亚洲谷物短缺地区将不得不与美洲谷物盈余地区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系。”

 

野村证券(Nomura)消费者投资银行部门主管格雷格•法特金格(Gregg Fatzinger)表示,中国并非拼图上唯一的一块,但他承认是“重要”的一块。“一些交易尽管并不涉及中国公司,却是因为中国的关系。”野村证券担任此次交易丸红方面的顾问。

 

这次并购将令丸红年度谷物交易量从2200万吨扩大至5500万吨,与该行业一些最大公司旗鼓相当。丸红是日本最大玉米及其他谷物贸易商。

 

2009年,丸红与中国国有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Sinograin)签订了一项协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管理着中国的战略粮食储备。交易商表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一直努力增加库存,因而是美国玉米的常规买家。

 

短短3年前,中国进口的玉米数量还可以忽略不计。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玉米进口国,仅次于日本、韩国和墨西哥。

 

新兴国家的强劲需求扩大了农产品贸易,各农产品贸易商都希望从中获利,农产品行业的整合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过去10年,全球小麦贸易增长40%;玉米增长近25%;大豆增长66%。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

 

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等公司主导着农产品贸易。但新一代亚洲交易商——由来宝(Noble)、奥兰(Olam)Wilmar组成的“NOW”集团——将在该领域展开竞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