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英国能从日本学到什么?》

(2012-04-24 10:54:54)
标签:

日本

日产

财经

分类: 【精文推荐】—热点话题

    最近索尼松下等企业亏损严重,很多人就开始说日本电子产业不行了。日本各企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只看索尼松下的亏损,还要看日本的上游供应商到底赚钱没有。对比一下日本产品与“中国制造”的价格,国货卖得那么便宜都很少亏或亏很少。日本产业是高度整合的,所以看日本制造不能只看单一企业,要看整个产业链。

 

                                                                      白益民

                                                                      2012年4月24日

 

《英国能从日本学到什么? 》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 尼克•皮尔斯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亲爱的卡梅伦首相:1977年,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访问了日产(Nissan)位于东京郊外的汽车工厂。当时,日产工人的人均产出是英国最大汽车生产商英国利兰(British Leyland)的400%。“所有工人都在工作,看着他们真让人感到充满干劲,”撒切尔夫人说。“没有人无所事事地站在一边。”

 

    接下来的事就众所周知了。日产1986年在桑德兰(Sunderland)开设了汽车工厂。如今,它雇有5000多名工人。英国的汽车年产量接近150万辆,其中80%出口。尽管撒切尔夫人在反对政府主动干预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比其他任何一位政治家都多,但她向日产的示好恐怕是过去40年中英国工业战略中最重要的一幕。

 

    当你回顾近日对日产横滨工厂的访问之旅时,或许会记起这段历史。你会记起,在撒切尔时代,许多人相信日本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如今,人们通常会把它看作一个陷入停滞、处于后泡沫阶段的经济体,背负着沉重的公共债务和老龄化社会的负担。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实际上,日本仍有一些政策非常值得英国及其他国家学习。

 

    2011年,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专利申请来自日本,是英国的8倍。由于政府制定了清晰的优先国策,同时企业与大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远比英国更擅长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商业应用。你应该向北访问筑波创新园区(Tsukuba Innovation Arena),那里有最先进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有了合适的资源和专项设施,英国利用大学和企业合作的卫星应用技术与创新中心(Catapult centre)会形成怎样的气候。

 

    虽然日元的走强挤压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但它们与供应商、银行以及政府机构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关系网使得它们依然能够蓬勃地发展。在英国汽车业中也可以见到这种做法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汽车业已把针对制造商的技术培训、它们的供应链以及新组建的汽车委员会(Automotive Council)协调起来,以利于分析未来的行业趋势。英国需要在更多的行业中引入这类合作关系。

 

    同样,正如公共开发及出口银行在战后时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一样,如今的英国也将从国家投资银行(National Investment Bank)中获益,它将利用目前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水平为关键行业的投资提供融资。你在绿色投资银行(Green Investment Bank)采取的行动已经打开了局面,不过你应该放开手脚,再大胆些。(实际上,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从日本失去的十年中学到这样一点:资产泡沫破灭后,过早地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将把经济重新带回衰退,同时还会增加通缩的风险。)

 

    但凡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惊叹于日本一流的基础设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新干线高速列车。相比之下,我们破旧的交通网络以及年久失修的住房则证明,英国在财政紧缩时期一贯会采取削减资本开支的举措。日本人不仅仅只是建造基础设施而已,他们还利用综合性系统对其进行管理,比如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系统,它控制着日本东部地区高速铁路的所有供电、信号、列车以及乘客支持工作。参观完它的控制中心后你便会明白,2011年地震来袭时,当时正在运行的27列高速列车为何没有一列脱轨,以及为何没有一人曾在日本高速列车事故中丧生。

 

    最后一件事:在回国的飞机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翻一翻《Project Japan》,这是一部有关新陈代谢派(先锋派)设计师的历史。它也许不符合你传统的审美眼光,但它有助于你了解日本的城市为何能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取得如此靠前的位置。和我们一样,日本人同样是住在一座拥挤岛屿上的都市居民。但他们拥有想象未来的能力,并能按照这种想象构建出自己的未来,而且通常是以惊人的速度。如果我们想解决由来已久的“房少人多”的难题,我们必须同样大胆。

 

    日本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最严峻的问题是增加移民以及提高出生率。但纵观日本近代史,日本两度证明自己确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实现深刻的现代化,一次是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另一次是二战之后。对你来说,问题就在于英国是否也能做到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