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铁矿石真实“暗战”(3)
(2010-01-03 23:05:38)
标签:
三井物产
三井财团
铁矿石
白益民
中国
股票
|
分类:
【三井帝国】
|
[中国财经报道]铁矿石真实“暗战”(3) |
|
CCTV.com 2009年12月15日 15:52:57 来源:CCTV.com |
白益民,一位常年研究日本企业的中国学者。他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新日铁帮着三大巨头提高价格的反常情况,和一家叫三井物产的日本财团是有关联的。白益民曾经在三井工作过12年,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他十分了解这家日本财团的情况。“这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很老牌的日本财团的综合商社。我们说这个从明治维新以后,这个企业一直作为日本在海外拓展资源的一个先锋,同时它是保证日本的资源的稳定供应。”
|
|
三、解码“大财团”
2009年8月,负责对中国销售铁矿石的力拓公司高管胡士泰,被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逮捕。这一事件,掀开了国际铁矿石谈判中隐藏多年的秘密。周世俭说:“作为谈判最根本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拿现在来讲,在铁矿石上我们这么大的需求量,理应有话语权。”
徐向春说:“作为钢厂来讲,钢厂目前矿石的库存情况,进口矿使用的比重,还有进口矿的采购计划,矿石的采购成本,这些都是属于商业机密。如果要让对手掌握了企业的这些情况,那么在谈判中他就会抓住钢厂的软肋。”
周世俭说:“最近这一年发现的就是,有的铁矿石巨头采取这种不正常的手段,盗取我们的钢铁企业的商业机密。”徐向春说:“三巨头在中国公司的雇员有很多都是有钢铁行业的(从业)背景,在以前的主管钢铁工业的政府部门以及钢厂都有过从业的经验,他们在钢厂和相关的一些部门都有比较广泛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获取一些钢厂的一些内部的情况,应该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铁矿石贸易中的暗战,并非只是刺探商业机密那么简单。除了三大国际矿业巨头,还有一些国际大财团做出各种动作。
那么究竟是谁在盘算中国的钢铁企业呢?这一切还要从铁矿石价格涨价的历史说起。2005年2月,当中国企业与三大矿商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全球第二大钢铁厂——日本新日铁公司主动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涨价71.5%的协议,中国企业最后只能接受了这个价格;2008年2月,新日铁再次率先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涨价65%的协议,中国钢企陷入被动;2009年5月,正当中国寄希望达成降价40-45%的谈判结果时,还是新日铁抢先和卖方达成33%的降幅协议。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说:“我们很多中国人的想法是日本缺少资源,那么新日铁这样的公司应该跟中方,还有韩国这样的缺少资源的国家,缺少这个钢铁矿产资源应该是一致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如果了解它背后的一些内幕,会发现新日铁,它更多的利益建立是和巴西淡水河谷是联系一起的。”
白益民,一位常年研究日本企业的中国学者。他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新日铁帮着三大巨头提高价格的反常情况,和一家叫三井物产的日本财团是有关联的。白益民曾经在三井工作过12年,他十分了解这家日本财团的情况。“这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很老牌的日本财团的综合商社。我们说这个从明治维新以后,这个企业一直作为日本在海外拓展资源的一个先锋,同时它是保证日本的资源的稳定供应。”
三井物产的公开信息显示,他们和三大矿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井物产持有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15%的股份,并且与力拓、必和必拓拥有众多合作项目。三井物产甚至在网站上这样写到:“基于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年开采权益已超过4,000万吨。”而另一方面,三井物产和新日铁公司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他们通过交叉持股和共同投资的方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白益民说:“财团的概念是什么呢?我给他定义为利益共同体。实际上三井物产,它是三井财团这么一个核心。如果大家不太熟悉这个三井物产的话,肯定知道丰田汽车,肯定知道东芝,肯定知道索尼。但是在这个财团里头,就包括这样的企业。索尼虽然不算是它核心的这种二目会的成员,所谓的二目会就是它的总经理会议,这样一个成员,但是它也被归在三井财团的外围。”
白益民告诉记者,三井财团是按照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的。三井物产掌握了上游的矿石资源,新日铁做的是生产环节,下游还有丰田汽车、索尼家电这样的制造企业。不管铁矿石价格的变化还是钢材价格的变化,对于财团来说只不过是利润的内部分配。记者采访中发现,这种说法并非是白益民的一家之言。
周世俭说:“日本(企业)它具备这么一个特点,从60年代开始在这些海外的,就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的铁矿石企业有投资。”徐向春说:“它在海外投资的权益矿占整个进口矿的比重接近六成,而中国在海外的权益矿有投资份额的,仅仅占我们进口矿比重的大概一成左右。”周世俭说:“日本可以做到堤外损失堤内补,我们损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徐向春说:“也就是说在谈判的过程中,日本钢厂既是买方又是卖方。那么这样的话,如果说是谈判的价格,卖给它的价格高了,我的采购成本是高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我有投资收益。这个投资收益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弥补我采购成本的提高,而中国钢厂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仅如此,作为大宗国际贸易的铁矿石,主要靠远洋船舶进行运输。海运费也是铁矿石价格的重要成本。以2009年10月21日的价格为例,西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海运费是每吨12美元,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是每吨29美元,分别相当于进口矿离岸价的25%和40%。
记者掌握的一份数据表明,即便是同样的谈判价格,铁矿石到达中国的价格也远比到日本高出不少。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的平均到岸价比日本每吨高31.48美元;2005年每吨高24.77美元,
2006年每吨高10.84美元, 2007年每吨高24.35美元,
2008年每吨高41美元,以中国当年的进口量计算,多付出181.9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是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的总和。
而三井财团旗下既有世界排名第十的造船厂三井船舶,又有全球第一大船运公司商船三井。因此,三井财团还在迅速增长的铁矿石海运业务中获取了利益。以中国的钢铁龙头企业宝钢为例,2003年至今,商船三井先后获得了宝钢的6份长期铁矿石运输合同,约定未来的25年里,每年都将为宝钢承运从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的上千万吨铁矿石。白益民说:“商船三井是作为物流的,它是把上游和下游连接起来做物流工作的。在整个产业链上,这些企业都在获得红利。但是我们会发现,原本的这个巴西的资源国和我们的这个生产国,所获得的权益就非常的小。”
白益民提示,早在1992年,三井物产就与宝钢签署了综合合作协议,建立定期干部交流机制,并联合新日铁公司,与宝钢建立了许多合资企业。这些因素,也为三井准确判断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有些情报实际上是来自于平时的买卖,就是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库存的情况,就会了解对方的生产情况。这种情报一旦被上游方掌握了以后,他知道你成本是多少,你的库存也就是你能坚持多长时间。那么他谈判就有主动权了,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他甚至知道你的利润是多少。有了这样子利润空间的胜算的话,他说涨65%,他知道你肯定能接受,他才会去提。如果他知道你是亏损的话,他也不会敢提这个65%或71%。所以他们实际上,对你中国的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利润,算得都能很清楚的情况下,他们来跟你谈判。而中国你就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
通过走访我们感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像下象棋,双方拼完车马炮往往是一场和棋。但是一些国际大财团的竞争观,更像是在下围棋,他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看中的是如何掌控全局。只有最后,你才能看到赢家。也许看到这里您要问了,我们中国不是地大物博吗?难道说,我们只能依靠进口铁矿石吗?国内的铁矿石就不能多开采些出来吗?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