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2009-12-11 13:51:20)
标签:

就业

现代企业管理

堤义明

质量管理小组

坪内寿夫

日本

财经

日本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编辑:王维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自我实现的满足,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获得:

    1.张扬个性,人尽其才

    从用人的角度看,盛田昭夫将美国的企业比喻为一堵砖墙,将日本的企业比喻为一堵石墙,颇有意趣。美国企业聘用人才的顺序是,先确定组织,然后划分各自的工作范围,最后才开始招聘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经过考核审查,套不进框框的人,一律被拒之门外不予录用。这就像一堵砖墙一样,每个员工都必须像一块规格一样的砖头,恰好嵌进它的预定位置里。

    而日本企业的用人思路则与之有别。他们首先是录用员工,然后再思考如何排列组合,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新员工往往都受过高等教育,但实践起来怎么样,还很难说。这就需要经营者们对这些尚未定型的“石头”进行长时间观察以后,用最佳方法将他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经营者知道“石头”无时不在改变形状这一特点。随着业务内容的变化,“石头”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换。

    因此,日本好多著名的企业家聘用人才时,根本无视学历与文凭,而是看重你的真实能力。盛田昭夫在60年代写了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畅销书,他在书中说,他想把索尼公司所有的人事档案都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学历的任何歧视。

    西武集团的堤义明也主张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他认为,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证明,并不等于证明了一个人真有实质性的才干。堤义明的用人哲学是:让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西武集团自定的鉴定考试,成为西武的一分子,在往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及再接受公司的教育训练。他要求大学和高中资格的新员工,一律从低层做起。

    2.培养、信任、重用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在出产品之前出人才。”早在“二战”前,松下就曾对见习职工的培养发了专门通告,在竞争激烈的日子里,松下更不忘发出“关于职工教育个人须知”的通告,把培养员工用文字方式固定下来。松下公司的用人原则是,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对可以信赖的人,哪怕他们资历很浅,经验不足,也会委以重任,让他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完善。公司还常对一些年轻有为的职工委以超过能力的重要业务,用压力和紧迫感加速他们成才。

    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薰积六十余年的管理经验认为:“人才需要培养,更需要使用得当。”一次井植薰辛辛苦苦地从一所名牌大学里“挖”来了一个很有才华的毕业生,将他安排到三洋电机一家技术很高的工厂去锻炼。然而,一年之后,这家工厂的厂长特意来找井植薰说:“你要来的那个年轻人,什么事都干不了,是否能把他调到其它部门去﹖”井植薰问:“工厂是怎样安排他工作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不行呢﹖”厂长被问得张口结舌。于是,井植薰对厂长说:“要调动他是不可能的,他是被公司录用的那批人中最出色的一个,其他同来的人现在都干得很好,为什么唯独他到了你的厂里就不行了﹖这是你的失误。要调动的话,我先把你调走。”

    被誉为日本重建大王的坪内寿夫,在用人上可谓别具一格。他将员工素质分为上、中、下,其构成比率为3:4:3,而教育的重点就放在最下等的三成。坪内寿夫说:“我从不放弃任何员工,只是教育他们、重视他们,使他们发挥所能。这是一个经营者的本分,即教育员工的意愿。因为只要肯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认为根本办不到的事,这也就是要先建立信心。或许教育他们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这种时间的运用并不是浪费,而是造就许多人更健全的人生观。”

    3.民主精神

    在日本企业的内部,民主精神是员工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源头活水。

    松下公司“人人是总裁”的管理方法,在其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工人们分成许多个质量管理小组,这些小组都要定期聚集开会,切磋经营方针,探讨生产、销售及公司的盈利。

    在东芝电器公司,有个叫“社长开放室”的独特规矩。每天早晨七点三十分开始到上班时止,公司的同仁,从高级管理人员到下层的操作工人,络绎不绝地来到公司的最高决策部——社长室,面见公司首脑人物,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方案。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丰田公司是日本的“企业管理之王”,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实施全员质量管理。即借鉴中国“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又结合日本的实际,建立了由层级领导、专业干部和工人参加的“三结合”质量管理体制。这些质量管理小组不仅在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还密切了公司管理人员与工人的关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周毅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