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益民
白益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71
  • 关注人气:18,6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恍然大悟!索尼和上广电是日本三井财团的成员

(2009-04-20 07:07:02)
标签:

三井财团

上广电

三井物产

副岛利宏

中国

军事

恍然大悟!索尼和上广电是日本三井财团的成员

           —— 日本商社布局术:请君入瓮

      编辑:王征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http://www.lanfanqie.com/admin/ge_images/4261132816_b_.jpg

   古典成语:瓮中捉鳖

 

     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曾对媒体表示:“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三井财团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摘自:《三井帝国在行动》(白益民著)

    

    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在NEC、索尼、东芝、松下、三洋、丰田等日本跨国企业巨头背后,有着共同的控制力量,即三井物产——1994年位居全球500强之首的百年商社。

  这种商社在日本非常普遍,住友、丸红、伊藤忠、大和都是。但它们并非一个简单的企业组织,而是一种融合众多企业成员的共生利益体。商社很少参与具体企业运营,但在融资、战略规划、情报搜集上,可以做到整体联动,具有超强的隐蔽性。

  借助技术或资本诱饵,这些商社早已将触角延伸到中国各个角落。记者曾收到一份上述某家商社搜集到的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情报,数据详细得让大陆企业某高管大吃一惊,一直追问笔者资料从何而来。

  上广电液晶面板产业正是上述商社尤其是三井物产的“得意之作”。这个曾经引领中国大陆CRT时代、液晶面板业的大陆显示产业龙头,在多年的日资渗透下,已经成为积重难返的“吞金兽”。

  日企最初习惯于以技术来换取市场。但与欧美企业不同,它从不打算将宝押在单一的合资企业的利益上。多年来,人们可以看到,NEC在中国的合资案,首钢NEC、上海华虹NEC、上广电NEC,每个都是财务压力较重。而NEC自身,却享受着技术专利费用、采购端的丰厚利润。

  最后的结局是,日企借助合资案,培育起大批合资或独资的配套产业群,并将触角延伸到更广的行业主体,中方企业却难以从中得到真正的核心技术。由于这类项目投资巨大、回报期长,退出的代价高昂,中方企业往往选择僵持下去,而受损的则可能是政府资金和其他资金。

  这是日企以局部的牺牲换取的整体胜利。这背后,有着日本商社模式的功劳,它们每次出击前,都会事先整合背后的资源,在技术、产业化、融资渠道方面铺垫好关键环节,以一种请君入瓮的方式达成合作,最终实现套牢。

  同样是上广电NEC一案。早在2002年,双方谈判时,日本上述几家商社便事先在技术、金融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订下攻守同盟。在这种局面下,技术处于弱势的中国企业,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难免落入日本商社的网络。

  这是引人进入的策略。而在退出时,日本商社也会整合旗下企业资源,为竞争国家的企业设置很多障碍。比如,CRT时代,国内企业很是自得于彩电业称雄全球,常说拥有独立彩管技术。而日本企业却暗中发笑,从头到尾,国内CRT技术力量靠它们支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我们沉浸在一片叫好声中,日本企业已经在液晶、等离子显示技术上布局待定。

  而许多国内企业至今还在宣称,平板时代,大家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回头看看,已建、在建、规划中的平板项目,几乎均有日本企业元素。

  我们太喜欢研究教科书式的欧美大企业了,政府与企业已很习惯它们的套路,中国企业至少从形式上可以学得有板有眼,而对于日本商社以及其旗下的企业族群,忽视太多。

  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应是孤岛模式,这是一个共生的时代,中国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该变通了。我们不希望垄断式的国家财阀,但呼唤协同竞争的产业链出现。 (2009年4月9日  第一财经日报  王如晨)

 

背景资料:  (摘自:《三井帝国在行动》(白益民著)——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曾对媒体表示:“三井物产已与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签订战略协议,目标是将它打造成中国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索尼公司正是依靠三井财团的支持,借助欧美市场发展壮大的一家日本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企业。

   1978年,上广电从日立公司引进彩电生产线。随后,上广电一直重复着“合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在此过程中,以三井为首的日本财团借助上广电这棵“摇钱树”,将大量的成员企业引入中国,并分散在上广电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与此相伴的是,日本财团对中国彩电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渗透,一方面提供生产线和零部件,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促使中国彩电业按照日方既定的方向发展。由此,上广电踏上了被动升级的高速路,不得不大把地烧钱,以维持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按照上广电模式,三井财团培养的“树苗”还有很多,夭折的吉林彩晶、发达的台湾奇美也在其中。当代彩电工业的基础材料是液晶面板,中国本土的三家液晶面板供应商——上广电、京东方和龙腾光电,无不与三井财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东芝、索尼,住友财团的NEC、松下,富士财团的丸红、日立,三菱财团的三菱电机、旭硝子,第一劝银财团的富士通……,都参与到了对中国彩电行业的战略统合之中。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曾经种下的摇钱树开始哗哗作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