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如何分散能源风险

(2009-04-05 12:30:49)
标签:

日本

新能源

杂谈

日本如何分散能源风险

     编辑:袁璐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http://bbs.godeyes.cn/upload/2007/07/17/112220.jpg 

      日本主要核电站分布图

■日本摆脱对能源的单一依赖

  日本人经常为自己领先世界的发达科技感到自豪,但各种能源的极度匮乏却是日本必须永远面对的“宿命”。正因为如此,日本积极调整政策,在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想方设法开发新型能源,辅之全民范围的节能运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能源安全战略。

  如今,日本的石油依存度由上世纪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1%。据2001年度的统计,日本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达45万千瓦,相当于欧洲的2倍、美国的3倍;到2003年又上升到88.7万千瓦。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所必需的组件,而日本生产的光伏组件数量占到世界的50%。在过去10年里,日本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下降了90%。

  据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井上洋文介绍:“现在日本发电设备发电量的比率是:核电30%,燃煤发电24%,天然气发电25%,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新能源发电。这个比例让日本能源基本上实现了多样化。”

  ■石油危机打开日本能源多样化大门

  日本除了有少量的煤炭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传统能源。二战后,日本仅有的一点煤矿资源很快就被开采完毕,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廉价能源。此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资源。到1973年10月以前,世界石油价格最多不过每桶3美元。日本用上了廉价的石油资源。

  能源从煤炭向石油的转换,带来日本重化学工业的成长。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石油危机到来时,油价的暴涨使日本经济立即陷于瘫痪。至此日本高达两位数的年经济增长率在1974年跌为负增长。炼铝在日本从此基本绝迹,化肥生产设备的使用率只有37.4%,个人消费支出在战后首次出现了零增长,数百万人失业。石油危机差点让日本经济的发展走进死胡同。

  井上洋文告诉记者:“1973年石油危机给日本带来的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日本的能源多样化。”井上拿出两张图表向记者展示,1975年日本56%的电力来自石油,以后不断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到1995年已经是25%,2002年为19%,今后的目标是到2012年把石油在发电中的比率降到16%。

  ■把对石油的依赖分摊到其他不可再生能源中

  寻找石油以外的能源来维持日本经济的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及后期,成为日本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开始重新认识燃煤的作用,并在80年代使用液化天然气,努力开发新能源。井上洋文说:“我们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进口煤炭,建造了大型火力发电厂。而且很多煤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是日本最大的中国原煤买家。”80年代,电源开发公司的火电厂先后临海建设起来,大量的中国和澳大利亚原煤被运到了发电厂。与此同时,同样缺乏资源的韩国等亚洲国家,在石油危机后依然在走以石油为主的发电之路,单一依赖石油的发展模式,在今天遇到了很多问题。

  记者去东京燃气公司采访时看到,会客室里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有整个东京周边地区如同蜘蛛网一样的燃气管道标志。港口有储藏液化石油气的仓库,从国外运进来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港口的接口,被送到千家万户。不仅市民在使用液化天然气,工厂、发电厂也在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日本电力中,液化天然气占的发电比率在不断地提高,1975年只有5%,到了1985年已经达到19%,到1995年是22%,2002年为25%。这一比例到2012年将维持25%的水平,但装机容量上升到6609万千瓦。“日本的液化天然气货源充足,甚至希望把在俄国萨哈林岛开发出的液化天然气卖到中国来。”一位熟知日本液化天然气业内情况的日本贸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能源让日本能源更自主,也更安全

  日本对于煤、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的倚重发展,大大降低了对于石油的依赖度,但是这些能源仍是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日本还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才能保证其能源供给。日本对于国外的能源依赖并未降低,而只是“将鸡蛋放进更多的篮子里”。能源生命线掌握在别人手中,就不可避免要受到外界因素如汇率波动、能源输出国政治形势以及国际局势的制约。因此,开发能在日本国内生产利用的新能源显得更为紧迫。

  新能源被日本视为“国产能源”,其中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日本政府为新能源的开发不惜花大力气。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设立了“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书显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亿日元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研究,投入1346万日元用于风力发电的技术开发与实验,投入7190万日元用于生物能源的研究。此外,在燃料电池、废弃物发电等领域也都投入巨资,以提高新能源的性价比及效率。随着研究开发的逐步深入,各种新型能源纷纷发挥效用,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新能源也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中。安装了发电装置的新型路灯逐渐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阳能之后晚上自动照明,在此之前则完全需要电厂供电。日本政府还对购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家庭补贴一半安装费用。如果家庭太阳能发出的电白天不用的话,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或者政府。

  ■不同的新能源有不同的开发模式

  日本对不同的新能源,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了不一样的开发方式。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各种新能源的开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核能发电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引人注目。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原子能基本法》。1966年日本最初的核能发电所———日本核能发电东海发电所开始运营。1975年,日本针对核能发电新设了巨额的辅助金。截止2004年,日本全国运转中的商业用核电站有52座,总装机容量为4574万千瓦。包括在建的4座核电站在内,2011年前还将有13座核电站投入运转。日本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第三位。

  燃料电池因为用途广、高效和节能成为新能源中的新宠。1986年开始,日本民间就成立了一个“燃料电池开发信息中心”,吸收各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加入,到2005年8月已经拥有200多家法人会员,经常举办研讨会和科研成果发布会。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植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1999年12月,日本经产省资源能源厅召开“燃料电池实用化战略研究会”,讨论和商讨的内容以国内外企业、相关团体的报告为基础。此外,政府还成立了“燃料电池课题小组”,由经产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的5名副大臣组成。2002年10月,日本内阁官房成立“燃料电池实用化相关省厅联络会议”,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

  海洋能作为新兴的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日本海上保安厅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着手对海洋能源进行研究开发。日本沿海有约5500处航标,现在,其中约3000处航标在利用海洋能源。这些海洋能源,包括用海洋温差、浪力、潮汐、海风等发电。以海洋温差发电为例,其原理是用表层海水对沸点较低的氨水进行汽化,并使之蒸发,用其蒸汽来推动涡轮机。然后,用冰冷的深层海水对蒸汽进行冷却,使之还原为氨水,如此周而复始。如果再配上海水淡化装置的话,在发电的同时能得到淡水和深层水。它们可以作为矿泉水来饮用,电解后还能得到燃料电池用的氢。富有养分的深层水回灌海洋后还能形成新的渔场,在经济上还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26日 第十九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