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日本“老情报”讲演有感:重提综合商社
编辑:白益民
收录:【日本第一】(blog.sina.com.cn/japan001)
http://wiki.mbalib.com/w/images/8/80/%E7%AB%9E%E4%BA%89%E6%83%85%E6%8A%A5%E4%BB%B7%E5%80%BC%E9%93%BE1.jpg
竞争情报价值链的构成
2006年3月,日本工商竞争情报专家协会会长中川十郎先生来沪访问,就日本企业如何开展情报工作与上海企业的部分情报人员进行了交流。中川先生曾是日棉株式会社美国公司的业务拓展副总裁,在企业工作了33年,在国外生活了20年,为开拓业务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从事国际商业情报20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知识。
中川先生关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会越来越大越重要;同时建议,中国要从工业时代的“制造大国”走向信息时代的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充分利用情报武器。
中川先生以日本的综合商社为例介绍了日本企业的情报活动。日本各大综合商社均不遗余力的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系统。他们在世界各地有近280多个办事处,一万多名雇员,其中日本雇员占百分之六十,海外雇员占四十。这些雇员人手一台电脑,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停地将搜集到的情报信息送回日本进行选择、分解、分析,然后向各从属公司发送。每家商社每年在情报上的支出约6000万美元,但产生的效益远大于此。日本的企业家把情报看成企业的生命线。日本的综合商社及其情报系统在日本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曾在读书期间看作开展情报活动的标杆之一曾关注过综合商社,10多年后重新面对综合商社情报活动的话题,有不少新的感想。如今的商业环境与上世纪90年代的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中国加入了WTO,更多地融入了全球经济;第二,中国已真正成了世界“制造工厂”,同时,中国产品在世界各地遭遇了越来越多的阻击;第三,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新的突破,变简单的产品输出为借力品牌的树立;第四,进军国际市场进程中情报力的缺失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竞争情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新的视角研究借鉴综合商社的一些做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在“走出去”战略下,学习日韩模式,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曾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期间出现了研究综合商社的高潮。这一时期出版的专著有辽宁大学出版社的《日本综合商社》(1995年)、天津大学出版社的《日本综合商社》(1996年)和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综合商社理论•实践•借鉴》(1998年)等。以“综合商社”为关键词,查维普中国期刊库,1991-2000年间相关的论文有250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日韩企业模式遭到置疑,综合商社概念不再吃香。同样以“综合商社”为关键词查维普中国期刊库,2001-2005年间相关的论文只有25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出版的有关“综合商社”的专著在读秀网上有案可查的只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全球综合商社分析与设计》(2003年)。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店当当网和上海最大书店的上海书城居然没有一本有关“综合商社”的专著出售。
事实上,这些年来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日本的综合商社也有了调整和发展。具体为:
1、核心功能定位于国际化经营,包括运用IT技术构筑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广域信息的收集分析功能;深化全球市场的开发。
2、经营方向趋于高附加值化和综合化,包括开拓物流领域,打造供应链(SCM),压缩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深化和扩大本集团的金融机能,发挥“孵化器资金”作用;综合运用各项机能,打造以商社为核心的价值链,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开始涉足高科技研发工作,从源头控制技术贸易商机。
3、集中经营资源确定经营重点,包括加强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上游资能源开发;加强流通、销售服务、咨询等下游领域业务,削弱下游销售商的强势地位。
以上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研究,特别是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商社的情报收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掌控能力都是作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企业所需要学习的。(供稿人:张左之
供稿时间:2006-3-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