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观鱼位于杭州西湖苏堤南端以西,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前身系南宋卢园,以赏花、观鱼称胜。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宋亡,卢园荒芜。清康熙年间重建时,改园址于“映波”与“锁澜”两桥间。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今卢园久废,建亭于花港之南,当三台山出入之径,去定香寺故址数十步。飞甍倒水,重檐逼霄,珠网绮疏,辉映云日,旁浚方池,清可鉴底,扬鬐鼓鬣之状,鳞萃毕陈。或潜深渊,或跳清波,以泳以游,咸若其胜。至花事日增,落红千片,飞坠水面,与朱蕴碧藻,点缀映带,游鯈唼喋,转与人相忘,虽濠濮间无以逾此”。“楼北建御书碑亭,后有高轩,环以曲廊,叠石为山,重门洞启,花径逶迤,洵湖南绝胜也”。咸丰末年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鱼池、碑亭。光绪年间,近旁先后建小万柳堂、陈庄、红栎山庄等私家园墅,花港观鱼景观再度衰败。
解放初,只剩一口鱼池,一座残损碑亭。1952年,重建花港观鱼景点。第一期将定香桥故址的花港观鱼原地西南面民房、水塘,西侧的红栎山庄遗址,农地菜园,松林湾以西山路边为界的14.6公顷土地,全部划归花港观鱼景区。1953年,拆除农舍及破旧民房,整理地形,深挖红鱼池,南北湖岸砌墈,局部绿化种植和园路铺筑等工程。1954年,建成面积为1.1公顷的牡丹园,以纡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新建的牡丹亭。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楠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鱼池以山石驳岸,低接水面、园路和小桥。1955年建成茅亭、花廊、园内照明设施和公共卫生设备,继续绿化种植,开挖花港,筑路建桥。1963年开始二期工程,继续将公园南部5.5公顷堆积疏浚西湖泥的土地划为园地,辟为疏林草坪区和芍药圃,栽种大片芍药。开挖延伸花港港道,整理港墈,新建茶室一座,继续完成路、桥、亭、花架等建筑。1978年后,先后扩建牡丹园,完善芍药圃,整修蒋庄建筑,改建东大门,调整树木,增添地被植物种类。1979年,在大草坪树丛间新栽一批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红杉树自繁苗。1984年,在鱼池东岸临水建竹结构观鱼廊,延伸池中,供人游憩。现在花港观鱼景区范围:东接苏堤,北倚西山,东南临小南湖,东北濒西里湖。
http://s13/middle/5efd74b3hb8ebae3e067c&690
http://s10/middle/5efd74b3hb8ebae7d2b59&690
http://s1/middle/5efd74b3hb8ebaeb800e0&690
http://s10/middle/5efd74b3hb8ebaefb8929&690
http://s9/middle/5efd74b3hb8ebafe266f8&690
http://s10/middle/5efd74b3hb8ebb0304c29&690
魏庐又名惠庐,位于花港观鱼西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砖木结构,局部二层,有大小客房10余间。原房主经易门系民族资本家,在上海开办纱厂,经易门的儿子经叔平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解放后,魏庐由园林部门使用并代管。后被辟为花港菜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与房屋继承代表人经叔平先生签订补偿协议并公证后,产权收归国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其原址上建成“森林舞池”。现改造成一座江南庭院建筑。
http://s6/middle/5efd74b3hb8ebb086f995&690
http://s7/middle/5efd74b3hb8ebb0b1a8f6&690
游后感言:朦胧细雨中游花港,雨点滴在湖面如鱼儿争食,别有一番情趣。
推荐指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