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丙察察的丙中洛到察瓦龙段,路边的山坡上长满一株株、一丛丛、一片片仙人掌。仙人掌不仅开花,而且结果。这引起我们的兴趣。人工种植的,还是野生的?大家各抒己见。“找个地方停车,拍一拍仙人掌!”棘萍强烈要求。
车在一段稍宽的路边停下来。棘萍拉开车门,三步并着两步跳上路崖,转眼间到了一丛仙人掌前,我们很快听到“啊——”的一声痛苦的尖叫。
她甩着手,疼得眼泪直流。
她的手中拿着一个仙人果,她刚摘的。
仙人果的一头已经被剥开一个口子,她刚剥的。从仙人掌树上摘下果子,把果子的皮剥开,都是在刺丛中下指尖,是个高风险的活儿,随时都可能被刺扎中,她没能幸免,为刺所青睐,被刺扎中了。
你拍摄仙人掌,为什么要摘它的果子?你摘它的果子,为什么要剥它?棘萍含着泪水,把剥开的仙人掌果送进嘴里!她真正的目的,是要吃仙人掌果。
好吃吗?
一般般。青草味,有点甜,带着一股高山峡谷荒野的气息。
品尝了几口仙人掌果,棘萍又抱着手指头拔刺。碎石路颠簸得厉害,车一开起来就没法拔刺。我们驻车一二十分钟,她没能把刺全拔出来。她忍着疼痛,我们重新上路。后来,她用胶布贴上皮肤,再把胶布揭起,希望这样能把刺粘住带出来。
察瓦龙到了!
有加油站,有95号汽油。我们加满油,把悬着的心放下。丙中落没有加油站,我们是半箱油、悬着心踏上丙察察的。
在察瓦龙,我们没有穿城,而是绕城而过,继续赶路。丙察察全程300公里,到察瓦龙走了80公里,后面还有220公里。时间到了中午1点。我稍微开快了一些,在选择车辙的时候,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开辟新路,尽管车辙不明显,但车轮碾过,比较平稳,这样一来,车速提高到40公里。而走熟路,完全碾着成熟的车辙印迹走,颠簸反而大,因为担心车轴、减震被颠坏,时速也就二十公里多一点。
这是个错误的选择。在玉曲大桥桥头,我们还欢欢喜喜停车拍照,这座怒江峡谷中的吊桥涂着明黄的藏族色彩,一匹怀孕的驴子一动不动站在桥墩后面。过了桥不久,突然发现车胎憋了!应该是被划破了。赶紧换备胎。备胎不是全尺寸的。看了我们80宽的备胎,迎面行来的车主说:“我早晨8点从察隅出发,开到现在,刚好开了200公里,你这备胎要走200公里,要翻两个哑口,下雪下雨路滑......你最好掉头回察瓦龙,察瓦龙有补胎修车的,只有20公里,这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万般不情愿,但我们还是掉头回察瓦龙。轮胎被片石划开一道三、四厘米长的口子,露出里面的钢丝。这胎没法补了,只能换一条新胎。时间到了下午5点,无论如何赶不到察隅了,只能在察瓦龙住一宿。
我们住在新世纪大酒店。最后两个房间,130元一间。老板娘真大气,服务是真和气。帮我们把行李提上楼,帮我们免费洗车。这车真该洗,车里车外都是灰,我都不愿意坐进去、不愿意开它了。我们选择在酒店的餐厅晚餐。吃的红烧排骨、麻婆豆腐、清炒菠菜等,分量足,价不贵,四个人吃了190元。
一个小女孩坐在酒店大门口,身边放着一个藤篓,藤篓里装满果子,在卖果子。
什么果子?
仙人掌果。
小女孩八九岁,上三年级,在镇上的小学上学,小学校就在酒店的对面,隔着街道。她家住在镇南头的新农村。妈妈是本地人,爸爸是外来的,广东人。果子是妈妈在山上摘的,摘回家,倒在盆里洗,手上戴着手套,抄动果子,把刺“洗”掉。小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酒店门口卖仙人掌果,一块钱一个,卖到22点。
果子有红的,有青的。我们挑红的,认为红的熟得好。小女孩说青的好吃,你们拿青的吧。她的同学,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指着棘萍挑中的仙人掌果说:“这个是坏的!”小女孩涨红了脸,反驳他:“没坏,是熟透了!”餐厅的一位服务员走过来,拿起一枚果子,边剥边吃,说:“我等会给钱。”棘萍说:“算在我账上,我来付钱。”
她挑了4个果子,我们一人一个,每个人都尝了仙人掌果。她付给小女孩5块钱。
我提议说:“把她的果子都买了吧。”
棘萍不同意。她说:“天气这么热,我们带不回去,都要烂在路上,浪费。”

仙人掌果有什么功效?这个棘萍清楚,“促进伤口愈合,不管是体内伤,还是体外伤。当然,”她笑着说:“最重要的,它养颜,让皮肤光滑。”
加载中,请稍候......